低碳经济 考试(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A)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B)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C)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D)只需政府,企业做好就行了[分值:2. 下列关于低碳模式论述不正确的是()(A) 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按一定系统规则、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B) 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C) 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D)在低碳模式内部,不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分值:3.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起步、发展完善、成熟的复杂过程是指()(A) 系统性原则(B) 实用性原则(C) 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分值:4. 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人成了难民。
(A) 1000万(B) 21000万(C) 3000万(D) 4000万5.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A) 《循环经济促进法》(B) 《宪法》(C) 《环境保护法》(D)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值:6. 预计到(),平流层中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浓度将达到最大限度,然后开始下降(A) 2000年(B) 2001年(C) 2002年(D) 2003年[分值:7. ()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A) 太阳能光发电(B) 太阳能热发电(C) 光伏发电(D) 风能发电8. 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是指()(A) 产品营销模式(B) 市场营销模式(C) 绿色营销模式(D) 持续营销模式[分值:9.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A) 大力发展科技(B) 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C) 控制人口(D) 发展教育[分值:10. 国内燃煤造成的()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碳(C) 二氧化钙(D) 二氧化硅11.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超大循环[分值:12. (),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A) 1981年(B) 1982年(C) 1983年(D) 1984年[分值:13. 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A) 二氧化氯(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二氧化氮[分值:14.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B)技术创新(C)制度创新(D)发展观的根本转变[分值:15. 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指的是()(A)恒温消费(B)经济消费(C)安全消费(D)可持续消费16. 低碳模式可分为()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A) 三(B) 四(C) 五(D) 六[分值:17. 光伏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不包括()(A) 技术落后(B) 生产环节能耗高(C) 污染重(D) 高水平竞争[分值:18. ()是用来衡量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结构状况(A) 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B)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C) 能源利用指标分析(D) 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分值:19.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A) 10%-20%(B) 20%-30%(C) 40%-50%(D) 70%-80%[分值:20. 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 1/4。
(A) 15亿吨(B) 156亿吨(C) 17亿吨(D) 18亿吨21. 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是()(A) 煤(B) 100石油(C) 天然气(D) 氢[分值:22.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赖于()(A) 消费(B) 生产(C) 投资(D) 政府[分值:23. 大气中的水汽、臭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指吸收少),使地球表面()(A) 升温(B) 降温(C) 不变(D) 未知[分值:24.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A) 节能减排(B) 开发新能源(C) 政策引导(D) 减少消费25.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的关系(A) 循环经济(B) 科技进步(C) 节能减排(D) 控制人口[分值:26. 要实现节能降耗,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第()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A) 一(B) 二(C) 三(D) 四27. 社会低碳责任的推动无力的原因不包括()(A) 低碳文化缺失(B) 低碳教育缺失(C) 低碳责任缺失(D) 低碳法律缺失28. 臭氧层厚度减少(),可使大豆减产20~25%(A) 22%(B) 23%(C) 24%(D) 25%29.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 人(B) 政策(C) 市场机制(D) 自然[分值:30. 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A) 替代技术(B) 减量化技术(C) 再利用技术(D) 资源化技术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1.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 砍伐林木(B) 开垦林地(C) 采集薪材(D) 大规模放牧2. 共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为()(A) 替代技术(B) 减量技术(C) 再利用技术(D) 资源化技术3. 臭氧在遇到()时,就会被催化,加速分解为O2(A) OH(B) NO(C) Cl(D) Br4. 温室气体()(A) 水汽(B) 臭氧(C) 二氧化碳(D) 氧气5. 循环经济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A) 起步阶段(B) 发展完善阶段(C) 成熟阶段(D) 衰弱阶段[分值:6.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有()(A)经济理性(B)生态伦理缺失(C)碳责任不清(D)设备落后[分值:7.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包括()(A)企业追求循环经济的经济效益目标(B) 政府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效益目标(C) 企业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效益目标(D) 居民追求循环经济的资源、环境等社会效益目标[分值:8.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在( )(A)气溶胶(B) 制冷剂(C)发泡剂(D)化工溶剂[分值:9.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A) 硫酸(B) 硝酸(C) 盐酸(D)醋酸[分值:10. 环境法的经济发展功能有()(A)生产力发展功能(B)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和调整功能(C) 经济发展的非理性的环境不良后果的控制功能(D)提供了中国经济的理性发展方向[分值:11. “三高”原则是指()(A) 高起点(B) 高要求(C) 高效益(D) 高效率[分值:12.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 整体效应原则(B) 生态平衡原则(C) 发展科技原则(D) 自我调控原则[分值:13.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A) 经济系统(B) 社会系统(C) 生态系统(D) 环境系统14. 力行低碳消费需要()(A) 进行观念破冰(B) 加强政府引导(C) 强化企业责任(D) 扩大公众参与[分值:15.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A) 太阳能发电(B) 光热利用(C) 太阳能动力(D) 风能发电[分值:16. 荒漠化是指在()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A) 干旱(B) 半干旱(C) 半湿润(D) 湿润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低碳经济的方式有()(A) 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B) 制定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C) 实行奖励办法,鼓励积极创新(D) 替代传统能源,推进清洁交通18. “低碳”概念由()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A) 低碳经济(B) 碳生产率(C) 碳关税(D) 碳排放[分值:19.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有()(A) 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B) 引导社会能源需求(C)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D) 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分值:20. 我国循环经济宏观评价指标包括()(A) 能源利用指标分析(B) 水资源利用指标分析(C)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D) 废弃物再生利用指标分析[分值:(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1.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A)(B)[分值:2. 过去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海平面上升17cm。
(A)(B)[分值:3. 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在于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尽快改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经营的局面,坚持走资源低消耗、高效益的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A)(B)4. 价格在营销组合中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因素(A)(B)[分值:5. 水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农(A)(B)[分值:6.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A)(B)[分值:7.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A)(B)[分值:8. 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低碳生产力的提高的动力源自于具(A)(B)[分值:9.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A)(B)[分值:10. 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种以能源效率高、碳排放强度低为特征的新的发展模式(A)(B)[分值:11. 中国2010年北京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A)(B)[分值:12. 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
(A)(B)[分值:13. 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 ?阿尔赫尼斯就对石油可能改变地球气候做出了预测。
(A)(B)[分值:14. 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