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阅读滋养心灵

让阅读滋养心灵

让阅读滋养心灵,让经典照亮人生横山县实验中学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成果我校初中语文主题学习众采博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有机把河南·永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延安·宜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山东·潍坊“语文主题学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我校独特的教学模式。

或者说以主题学习为教学内容,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为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我们本着“简简单单教,实实在在学”的教学宗旨,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不足之处,通过近二年多的实践与摸索,想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语文主题学习的理解。

一、实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必然性有人曾这样形容中国的教育和语文教师:几匹瘦骨嶙峋的马拉着教育的车子,吃力地行驶在曲曲折折的小道上,尽管吃力,但车仍向前行驶;尽管瘦骨嶙峋,但马儿仍然倔强地撑起教育这一方蓝天。

因为,这些辛劳的马儿从未放弃自己的教育梦想。

谈起“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来历,要从语文教学中的几大怪象说起:怪象之一:语文教师的尴尬20世纪80年代初期,李希贵老师任教于山东省高密四中,高一新扩招了两个班,却因语文教师缺乏而致使这两个班无师上课。

无奈之下,语文教师只好和学生共同制订自学计划,让学生自修,学生感到枯燥时,老师就让他们到阅览室里去阅读,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读,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领导到语文教师都捏了一把汗,为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担心。

可是,期末成绩却让语文教师们很尴尬:这两个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成绩并不比别的班低,阅读和写作的成绩比别的班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让李希贵老师久久不能释怀: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那些汗水和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怪象之二:刺在语文教师心中的痛1995年,李希贵老师来到了山东高密一中,作为校长的他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正在复读的一位好好伙伴,信中介绍了各科的学习方法,当谈到语文时,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语文哪,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堂课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后来被班主任发现了,带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教师念了这封信。

在场所有语文教师听后久久没有说话,因为他们的心被刺痛了,但也确实深深被刺中了!李希贵老师不得不承认这位学生在信中所讲的有一定道理,也因此从中发现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契机。

怪象之三:初中生语文成绩堪比高三生为了统一老师和家长们的思想,李希贵老师让刚刚上初中的一年级的儿子和上高中一年级的侄女参加了高三级语文期末考试。

结果,这两名初中生的成绩令语文教师们大吃一惊:初一的学生考了82分,高一的学生考了85分,而高三(包括两个复习班)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却只有84.5分,这与高三学生的平均分不相上下的成绩,确实令语文教师尴尬不已。

这两名初中生,一个距离高三还有6年,一个距离高三还有3年,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李希贵老师给出了谜底: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提供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并购买了大量的图书。

他们的语文成绩,正是得益于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独有的感悟。

从这件事中,李希贵老师看到:一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如果通过阅读有了积累,有了大量的铺垫,其高度会超出他的年龄段。

山东高密一中的语文教师们为此得出:语文学科的基础是阅读,尽管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但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学生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怪象之四:病假条换来的高分2006年4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篇题目为《“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的文章:13岁的智颖黎是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初中一年级的一名普通学生。

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偶然的生病让她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愉快的阅读体验她不断地请“病假”,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一共写了100多张假病假条。

她的父母从最初的困惑到后来的默许,最后也变成了帮她请假病假的“同谋”。

几年来,按照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

智颖黎阅读了大量的名著名篇、唐诗宋词、名人传记等。

这100多张“病假条”,换来了400多部名著的阅读,她的学习成绩竟然没有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还特别突出。

这一事例使李希贵老师深深地体会到:阅读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才可以有一个提升。

二、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践方法及课例展示经过两年之久的艰苦卓绝的教学思想的革新和在不断的摸爬滚打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初步掌握了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思路,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鼓励教师探索富有自己特色的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模式。

现在我将我校如何实施语文主题学习的开展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单汇报,为了让大家比较全面的了解语文主题学习,汇报分为两部分:教学流程、教学成果。

教学流程: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每个单元分六个教学环节约21课时完成。

其中,文言文教学独立完成,不参与主题学习第一环节认字、写字说明:本单元所有的生字。

操作方法:1、认字。

组长组织组员对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有的生字进行分工,要求组员必须查字典,把正确的读音写在生字上方,组内交流、正确认读、组内齐读。

2、检测、正音,板书易错字音,齐读所有字音。

3、写字。

自写生字-----组长检测-----自查错字----再写错字-----教师师检测(同号、低号原则)、评价,其余学生由组内1号同学组织。

第二环节词语理解、应用操作方法:1、组长分工——查工具书或者资料把词语释义批注在书上——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2、互查——组长抽查——教师抽查。

3、学以致用,确立连词成句主题,每课不少于选总词语量的三分之一或由教师指定词语,认真书写在“连词成句本”上。

4、班内交流连词成句内容,潜心静听后评价交流。

第三环节教材主题学习操作方法:1、课前发放单元阅读交流卡,包括五方面内容:题目作者、内容简介、经典语句、写法借鉴和主旨句,认真填写教材4课内容。

2、教师确定教学模式(1+x、2+x、注:x<3)、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3、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当堂练笔,写作要求: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主旨。

(当堂写作本)4、班内交流,评价。

第四环节《主题丛书》精读课操作方法:1、发放精读交流卡,教师确定六篇主题、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相近的精读篇目,六篇精读篇目中选3篇,从内容简介、字词积累、主旨句、写法简介、经典语句摘抄、赏析感悟六方面认真填写。

2、确定教学主题,主要从美言佳句(感情诵读美言佳句,摘抄在积累本上)、情感意蕴(品味语言“我喜欢------,是因为------”句式表述)、写作手法(归纳写作方法,当堂练笔)三个方面学习。

第五环节《主题丛书》选读课操作方法:1、发放选读交流卡,选读文章不低于主题丛书30篇,从选读篇目、内容简介、佳句赏析三个方面赏析。

2、抽查选读内容,用这样的句式表述:我推荐的是---页----篇目,主要讲了-----,优美语句是------,我的理解是----,我的收获是------。

3、感情诵读优美语句,谈体会。

第六环节写作操作方法:罗列本单元的所有写作方法,选择性的应用在作文中并当堂完成,组内互改,教师批改。

教学成果通过一阶段的语文主体学习的开展,我们的共同感受是:1、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连词成句,当堂写作、每课涉及的的写作方法的掌握)。

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

总之,语文学习最终的目标是表达和写作,在实验以来学生的表达与写作有所提高,语文主题学习初见成效。

在教学实践操作中,教师相对不容易操作的是第三、四教学环节。

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要达到“要知庐山真面目,必须站到最高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初步探索出一下教学模式:模式一:单元整合推进模式即把课本中一个单元的课文整合在一节课完成。

如八上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黄河颂》组合在一起用一节课来完成。

又如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把立论整合,把驳论文整合,下面是驳论文的整合教案:模式二:1+X模式,指教材中的一篇代主题丛书中的X篇(X≤3)课例1:课例2:模式三:精读交流课,指在主题丛书中选取主题相似的6篇文章。

课例1: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主题学习”精读课《拥抱自然》韩士周预习篇目:《大自然的报复》《优秀习作选<谁破坏了大自然>》《九棵树里的人生》《小小说两篇<水怪>》《蝼蚁壮歌》《亚马孙蝌蚪》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树立环保意识;2、关注文章分别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对生命的思考;3、汲取自然之精华、寻找生命的真谛;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确定主题用___________勾画出六篇文章中表达相似思想感情的语句,然后用四字短语概括这一组文章的主题。

二、精读探究1、从文中获取信息阅读《大自然的报复》和《谁破坏了大自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画出让你触动最大的语句,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发言句式:《》中的这样一句话“_______________”让我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倾听心声阅读《九棵树里的人生》、《水怪》在组内交流。

发言句式:看到《》中的____________(人物\情节),我联想到现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感悟人生阅读《蝼蚁壮歌》、《亚马孙蝌蚪》汲取自然之精华,感悟人生之真谛。

发言句式:《》中___________________(场景\故事\细节)触动了我的心灵,我的感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解读自然启迪人生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小草枯了又长出来,那是启示我们要坚强不屈;蝼蚁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亚马孙蝌蚪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

四、谈收获,说感受,发言句式:读了这六篇文章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

课例2: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精品课《最忆少年时》教案韩士周预习篇目《富裕的心》、《七个铜板》、《我打碎了一扇玻璃窗》、《走在路上》、《永远的下午》、《养家的孩子》学习目标1、学习在具体的细节(情节)中感受真情,感悟人生。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评析人物形象,明白事理。

3、品读他人的故事,启迪我们的人生。

一、整体感知确定主题请阅读六篇文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找出能够表达文章主题的语句,试着用一个四字短语或者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六篇文章共同的主题二、精读探索1、在细节中感受真情,明白事理阅读《富裕的心》、《七个铜板》勾画出让你触动最大的细节,然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