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口蹄疫发病症状

牛口蹄疫发病症状

牛口蹄疫发病症状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类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临床特征是口腔粘膜、乳房和蹄部出现水泡。

冬春季是牛口蹄疫的高发季节,所以目前抓好牛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尤为必要。

症状:牛的潜伏期2~7天,可见体温升高40℃~41℃,流涎,很快就在唇内、齿龈、舌面、颊部粘膜、蹄趾间及蹄冠部柔软皮肤以及乳房皮肤上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红色烂斑,之后糜烂逐渐愈合,也可能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斑痕。

病畜大量流涎,少食或拒食;蹄部疼痛造成跛行甚至蹄壳脱落。

本病在成年牛一般死亡率不高,在1%~3%之间,但在犊牛,由于发生心肌炎和出血性肠炎,死亡率很高。

传染源: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

该病人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

本病传播无明显的季节性,风和鸟类也是远距离传播的因素之一。

防治措施:
1、使用香港奥邦的牛疫康,牛疫康(1000公斤体重/瓶)搭配头孢类抗菌消炎药品,一天一次。

发病前期注射一针,中后期连用2天巩固治疗。

注射时每瓶牛疫康添加10mg 地米预防应激;
2、口腔病变可用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甘油,于口腔病变处;
3、蹄部可以喷洒10%碘酒或直接用硫酸铜浴蹄每次20分钟,一般3次就能显著减轻跛行症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