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A. B.0C.3D.1
8.在同一平面内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若最多有m个交点,最少有n个交点,则m+n等于( )
A.1B.2C.3D.4
9.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的值是( )
A. 负数B. 正数C.0D. 正数或0
10.将 化成度分秒表示,结果是()
A. B. C. D.
11.有这样三个数,它们的积是负数,它们的和是正数,则这三个数中负数的个数为( )
C. D.
二.填空题
17.小刚同学遇到这样一道题:“计算: ”,其中“□”是被墨水污染看不清 一个数,但是通过看后面的答案知道计算的结果等于5,则“□”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18.计算 的结果为__________.
19.如图: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一动点 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再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到达点 .若点 表示的数为0,则点 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若点 、 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点 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
正数、0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故②错误;
5和-3在原点两侧,而5和-3不是相反数,故③错误;
8的绝对值大于6的绝对值,而8大于6,故④错误;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故⑤正确;
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故⑥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有理数、相反数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能将错误的举出反例.
6.如图所示,不同的线段的条数是( )
A.1B.2C.3D.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互余的定义,结合图形进行判断.
【详解】∵∠BCA=90,CD⊥AB,
∴互余的角有:∠A与∠B,∠A与∠ACD,∠ACD与∠BCD,∠BCD与∠B,共4对.
故选D.
【点睛】考查的互余的知识,注意掌握互余的定义和等量代换是解题的关键.
13. 为正整数时, 的值是( )
A. 负数B. 正数C.0D. 正数或0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数轴可得: , ,继而可得: , ,再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进行判定即可.
【详解】根据数轴可得: , ,
所以 , ,
因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所以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和有理数的除法,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数轴和有理数除法法则.
(3)将图1中的 绕顶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2的位置,探究 和 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在有理数 、0、 、 、 、 、 中负数有()个.
A.5B.4C.3D.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运算、去括号法则进行化简,再根据负数的定义即可得.
B选项:利用圆规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是“线段大小的比较”,所以B不能选;
C选项: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利用的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C可以选;
D选项: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的依据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D不能选;
故选C.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 B. C. 或 D. 无法确定
15.如图,△ODC是由△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40°后得到 图形,若点D恰好落在AB上,且∠AOC=105°,则∠DOB的度数是( )
A.40°B.30°C.25°D.20°
16.计算1+2+22+23+…+22010的结果是( )
A.22011–1B.22011+1
A. 1B. 2C. 3D. 4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平面内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1个交点,即m=3,n=1,
∴m+n=4.
故选D.
点睛:平面内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有两种情况:(1)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2)三条直线相交于不同的三点.
9.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的值是( )
4.下列现象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B.利用圆规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
C.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D.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答案】C
【解析】
A选项: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利用的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A不能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这个数为a,由于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5得到-|a|=-5,然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得到a的值.
【详解】设这个数为a,
根据题意得-|a|=-5,
∴|a|=5,
∴a=±5.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若a>0,则|a|=a;若a=0,则|a|=0;若a<0,则|a|=-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两种情况:点B在点A、C中间和点C在点A、B中间,然后画出图形,根据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分别求解即可得.
【详解】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
(1)如图1,点B在点A、C中间
则
(2)如图2,点C在点A、B中间
则
综上, ,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或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线段中点的定义,依据题意,正确分两种情况,并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
23.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为任意一条射线,OD平分∠BOC,OE平分∠AOC.
(1)指出图中∠AOD与∠BOE的补角;
(2)试判断∠COD与∠COE具有怎样 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4.观察思考:已知:数 在数轴上 位置如图.
解决问题:(1)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填“ ”“ ”“ ”): 0; 0;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乘方的运算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来进行.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1的奇数次幂是﹣1,﹣1的偶数次幂是1.
14.如果 、 、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 , ,若 , 分别为 , 的中点,那么 ,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 B. C. 或 D.无法确定
【详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侧面有5个三角形,底面有1个五边形,因此,总共有6个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数为10条,线与线相交形成的点数为6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几何体中点、线、面的概念,学会认识图形,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
3.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是 ,则这个数是()
A. B. C. D. 或
三.解答题
20.尺规作图:如图,已知线段 、 、 ,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 .(不要求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21.计算
(1) ;
(2)
22.如图,C,D为线段AB上的两点,M,N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
(1)如果CD=5cm,MN=8cm,求AB的长;
(2)如果AB=a,MN=b,求CD的长.
A.4条B.5条C.10条D.12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线段的定义,列出所有线段便可.
【详解】图中线段有:AB,AC,AD,AE,BC,BD,BE,CD,CE,DE共有10条.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核知识点:线段.解题关键点:理解线段的定义,列出线段.
7.如图,小明将-3,-2,-1,0,1,2,3,4,5分别填入九个空格内,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三个数之和相等,现在 分别表示其中的一个数,则 的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三个数相乘积为负,得到三个数中有1个或3个负数,再由和为正数,确定出三个数中负数只有一个.
【详解】解:有这样三个数,它们的积是负数,它们的和是正数,则这三个数中负数的个数为1个.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 乘法,以及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2.如图∠BCA=90,CD⊥AB,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
①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⑤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⑥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
A.1B.2C.3D.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对错误的举出反例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故①正确;
A. B. C. D. 或
4.下列现象中,可用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B. 利用圆规可以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关系
C. 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D. 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3个C.1个或3个D.2个
12.如图∠BCA=90,CD⊥AB,则图中互余的角有()对.
A.1B.2C.3D.4
13. 为正整数时, 的值是( )
A. 2B. -2C. 0D.不能确定
14.如果 、 、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 , ,若 , 分别为 , 的中点,那么 ,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A.2B.-2C.0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于n为正整数,则n与n+1为连续的两个奇数,必定一个为奇数一个为偶数,再根据﹣1的奇数次幂是﹣1,﹣1的偶数次幂是1,得出结果.
【详解】n为正整数时,n与n+1一个为奇数一个为偶数;
则(﹣1)n与(﹣1)n+1的值一个为1,一个为﹣1,互为相反数,故(﹣1)n+(﹣1)n+1的值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