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开课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和分析

公开课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和分析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邢台市逸夫小学曹泓钰
一、教材分析
正比例的意义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最
大特点是知识的综合性强,概念的内涵的包摄性大,原来学生学过的数量关系、方程思想等,对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从纵向看,学生已学
过了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对于两个相关联的量同
方向的变化已有了一定的感悟;从横向看,前几节课学生研究了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等知识,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原来是关注如何
求出未知量,现在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当一个量不变的情况下,另
两个量存在怎样的关系,研究的层次更高,更具有一般意义。

学好这部分知识
为以后学习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为学生用正比例的方法解
决归一问题打开了一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从知
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
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
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提高分析、判断、概括、推理能力,
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
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生:总价和单价、路程和时间。


(设计意图: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为学习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做
好准备。


2、认识相关联的量。

(1)题中有哪两种量?他们是怎样变化的?
①六( 1)班的分组情况如下表
每组人数2010854
组数245810
②汽车行驶路程表
时间 /h123456
路程 /km90180270360450540
(2)像这样,一种量发生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发生变化,我们称这
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板书:相关联的量)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表格的观察,让学生理解并小结—相关联的量。


二、探究新知
1、呈现材料:
甲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
时间 /h12346⋯
路程
160240400480
80
/km
乙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 /h12346⋯
路程
80140225380490
/km
男女生分为两组,各选一个表格去完成。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张表格,你们决
定选择哪张 ?
(设计意图:改变了直觉材料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尝试运用反例,以反激正。

)学生观察。

生:表 1 好填,表 2 不好填。

师:表 2 为什么不好填?
生:因为乙汽车的路程一直变化(没有规律); 速度不一定。

表 2 速度一定。

2、小组合作探究(表2)
师:真的么?请同学们把甲汽车行驶的每一组路程与时间的比(速度)写下
来,并求出比值,看是不是不变的,再完成下列 3 个问题。

(1)表中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 )通过观察这两种量中相应的两个数的比,你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师生小结
2
师:通过计算验证了你们的想法了么?说一说你的思路。

路程
时间
学生再回答下列三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 1、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

2、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增加,路程也相应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相应减少。

3、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

( 设计意图:学生分小组同伴合作交流,讨论问题,观察数量关系,探索变
化规律,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就会对抽象的正比例意义理解得更加深刻。

)
3、同学们现在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牛奶正是我们需要的。

订奶的情况统计如下表:(单价 3元)
订奶份数510152030⋯
总价1530456090
(1)表中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吗?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 )通过观察这两种量中相应的两个数的比,你发现什么?
因为牛奶的单价一定,所以总价随着订奶的份数的变化而变化。

订奶的份数
增加,总价也相应增加,订奶的份数减少,总价也相应减少。

总价和订奶份
总价
数的比值一定。

写成关系式:= 单价(一定)
订奶份数
(设计意图: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为学习素材,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
感到实用。


4、归纳概括,揭示课题。

根据前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概括: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
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
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表格的变化规律,试着总结正比例的
意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师:你认为这段话中有哪些关键点?
强调: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比值一定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思考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对正比例的认识,并帮助学生
理解记忆。


这三点是我们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智慧锦囊。

三、巩固练习(你能轻松过关吗(⊙_⊙ )?)
1、判断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应用正比例的意义,尝试着判断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对
正比例意义学习的强化,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判断下列 X 和 Y 成正比例吗。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变式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便
于学生灵活掌握。


3、a、b、c 是三种相关联的量,已知 a × b=c 。

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设计意图:正比例的変式练习。

在学生对正比例的概念形成后,运用変式题,使概念精确化。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五、励志名言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
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鲁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