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片解说词)

(专题片解说词)

(专题片解说词)
朔风唱和谐
朔州市检察文化建设纪实
这就是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的朔州市。

炽情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古老的朔风拂过和谐的家园——
今天,这座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即将迎来建市二十周年华诞。

在这片古韵和新风交相辉映的土地上,澎湃着改革的春潮,吟唱着开放的壮歌。

近年来,朔州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全面按照“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开展了一系列从理念到实践的检察文化探索,从而使检察文化与检察事业同行,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推动各项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

(朔风唱和谐)朔州市检察院组建于1989年,辖“两区四县”六个基层
检察院。

在庄严的国徽、神圣的检徽下,在全市一百三十万人民期待与赞许的目光中,474名检察工作人员,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政治稳定贡献力量,为经济繁荣保驾护航,奏响了一曲激动人心的检察院建设进行曲,也深情应和着青春朔州从“能源重工业基地”向“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城市”迈进的铿锵步履。

2003年以来,朔州检察院紧紧围绕“树形象,抓办案,强监督,促和谐”的工作思路,各项检察工作呈现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同时,他们深入探索检察文化建设的规律,积极培养文化元素,大力完善文化养成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检察精神、检察民主、检察目标、检察创新、检察形象、检察生活等内容为中心的检察文化建设之路。

(镜头提示:检察长孙赞东)
朔州市人民检察长孙赞东同期声:
着眼于检察事业的创新发展,全面加强检察文化建设,这既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人员立政为公、执法为民的内在需要,更是推
进检察机关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结合朔州检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我们从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素养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入手,始终坚持法律文化属性,不断丰富“检察与和谐”的主题,力争把文化建设延伸到检察业务的全过程。

字幕:制度文化
2005年,《朔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规则》出现在了朔州市全体检察人员的案头。

把无形的抽象概念化为有形的具体规范,深深扎根于检察人员的心头。

制度,是检察文化的框架。

在“以制度导引文化,以制度规范文化”的同时,结合逐步深入的规范化建设,朔州市检察院和辖区各基层检察院都相继出台了一些旨在提升文化品位的规章制度——
朔城区检察院制定了《检察干警礼仪规范》,从言行举止、着装仪表、信访接待、办公办案到办公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礼仪规范。

应县检察院作出检容风纪的有关规定,禁止干警中午饮酒和衣着不整,倡导干警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等外在形象得体,并成立了检容检风纠察组予以督察。

平鲁区检察院以温馨的提示、关怀式的告诫将文化融入
制度,增加了制度的亲和力,使干警由被动服从变为主动执行。

把学习纳入制度,以学习提升文化——
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月计划、周安排制度,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公正执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和“学习型检察院、学习型处室、学习型干警、文明处室、文明干警”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广大检察人员的思想文化品位。

全市检察干警本科学历人员比例由2003年的21%增加到目前的46·4%;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考试中,全市检察人员合格率为100%,优秀率达到了97%。

不断完善的制度极大促进了无缝隙、无缺陷管理,使全市各项检察工作向着“做透、做细、做深”的方向迈进。

全市检察机关所办自侦案件实现了案件侦结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三个百分之百”和撤案、不诉、无罪判决、涉检上访为“零”,被高检院授予“处理涉检上访先进集体”。

字幕:环境文化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这块平凡的石头上所镌刻的一个“平”字,给人以太多的遐思——
《商君书·靳令》曰:法平则吏无奸。

《广韵》说,平,正也。

宋代哲学家叶适说,以法为平。

行走于期间的朔州检察人员的体会则是: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

朔州市检察机关把环境文化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多种方式,致力营造具有检察特色的文化环境。

全市检察院办公大楼,在装饰上以法律文化为主导,在不同区域分别布置了法律人物、法律名言、人生修养等方面的格言、哲理故事和书画艺术作品,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法治的精髓。

这里不仅仅是办公场所,更是干警们的精神家园。

结合文明创建活动,全市检察机关普遍建立了检察文化中心,成立了文学、书画、摄影协会,组建成立检察官合唱团等,经常适时组织开展干警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实践性,兼顾学习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既丰富干警的课余生活,又提高干警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创造出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图书室、健身房、文体活动室、音像资料室、荣誉室,
让干警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优美、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环境,对干警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强化了检察人员的爱岗敬业、创新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字幕:素养文化
检察文化建设,建的是“文”,“化”的是人。

近年来,朔州市检察院坚持开展文明机关、文明窗口、文明接待室、文明检察室、道德规范进万家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教育干警树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文明办案、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服务新农村建设,百村百日法制巡讲”、“我为党旗增辉”主题演讲等活动的开展,既是主题鲜明的教育内容,又不断拓展了检查事业的创新之路,同时也使得检察文化工作形成一个持续开阔的空间。

“人人是检察形象,案案是公正载体”,表彰先进、典型引路,使素养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学习全国检察战线先进个人的同时,朔州市检察机关注意培养自己的先进典型,全市检察机关树立和宣扬了蔚智、王吉贤等先进模范人物,通过身边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激励干警,激发了广大检察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具有地方检察院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检察工作的全面进步。


同时,他们注重把检察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汲取当地的人文历史传统精华,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就此,朔州检察机关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山阴县检察院把“朔州乳业功臣”乔九崇、“人民健康卫士”魏文亮等地方先进典型的事迹请到课堂、记在心间,并学以致用,落实在行动中,成为检察工作者职业操守的有机组成。

怀仁县检察院充分发扬以“仁”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内涵,把“涉法上访”变为“送法下乡”,同时,他们每逢重大节假日,组织检察人员到企业看望困难职工、赠送慰问品,受到群众的赞许和欢迎。

右玉县检察院把开展检察文化活动同业已形成的“右玉精神”结合起来,“一张铁锹两只手,觉悟加义务”,半个世纪不懈造绿的人文精神,也融入了检察机关的作风建设,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这样的努力与实践,他们一直在持续深入地进行中。

2006年,他们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了《检察官在行动》系列剧,市检察官协会与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影视制作中心联合摄制了《法不容情人有情》专题纪实片,真实再现了新时期检察官的职业道德,也让参与的过程成为一个感化人、教育人、鼓舞人的过程。

这些,对于检察工作人员职业认同、心理素养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并在具体工作中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

字幕:物质文化
物质是形,文化是神,长期以来,朔州市检察院致力于构建一个“形神皆备”的动态的文化建设格局。

近年来,市检察院按照“抓保障,保中心,促发展”的思路,以经费保障为龙头,以“两房建设、信息化建设、装备建设、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基础建设和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先后完成了通信设备的扩容、升级,完成了政法专线通信网、计算机局域网的建设;
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信息指挥中心大楼;
建起了设施完备的监控室、讯问室、微机室、控申举报接待室,多媒体展示中心、文件处理中心、新闻发布中心;
完成了市院与各基层院局域网的互联互通,建成了以市院为中心枢纽,连接各基层院、市院各业务部门的全市检察系统办公、办案资源网络框架;
这一切,为检察机关创造出主题突出、内容完备、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载体,也为全市检察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化建设与事业发展成为和谐、进步的最佳诠注——
近年来,由于检察文化建设的深入持续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国“清理扣押款物”先进单位、“全国严肃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案件专项活动”先进集体和“处理涉检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及“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等多项殊荣!
省检察院、市委非常关心朔州市检察事业和检察文化的发展,他们多次前来视察,对具体工作提出要求,并指出,朔州检察文化建设的发展有思路、有行动、有成果,并对朔州市检察院各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面对未来,朔州市检察院将以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不断巩固文化建设成果,努力开创检察工作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朔州、维护司法公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切,才刚刚开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