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优化提升今年以来,柳州市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优化提升。
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1月至9月,全市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值57.97亿元,同比增长28%;销售收入45.81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22%。
到9月底止,全市已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726家,入社农户1.4万户,带动农户数15.8万户;销售各类农产品183421吨,销售收入6.7亿元。
粮食、甘蔗、水果、蔬菜、桑蚕、茶叶是柳州市6大优势特色产业。
根据发展规划,柳州市围绕“十大农业工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技术集成展示、“三品一标一名牌”示范建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建设等方面大力实施支农项目,打造一批产业基地和良种扩繁基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带动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在“十大农业工程”中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7大工程14个子项目中,《百亩柑橘无病苗木繁育基地》《10万亩双季葡萄基地》《万亩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等6个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千亩糖蔗良种基地》、《农业五站建设》等5个项目完成90%以上进度,其余项目正在加紧实施。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柳州市还将重点扶持一批有基础、有潜力、势头好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重点龙头企业,促其上规模、上档次;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延长产业链,打造名优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重点扶持桑蚕、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等精深加工项目,带动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做强做大。
将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与品牌建设结合,打造一批著名企业和驰名品牌。
引导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订单生产,培育发展生产性和服务性合作组织,建立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推广柳北区石碑坪镇凉亭屯为代表的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的经验,推动产业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切实解决大市场和小生产的矛盾。
苍梧县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逾四成去年,苍梧县注重扶持企业壮大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助推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据统计,2011年该县实现财政收入8.92亿元,同比增长40.46%,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2011年,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32.75%,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计划目标任务;攻坚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7.5亿元,完成年任务95.71亿元的101.2%。
该县以园区为载体,采取多项有力措施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11年底,苍梧工业园区入园企业120多家,已建成投产企业有9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1.35亿元,同比增长45.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5.38亿元,同比增长31.04%。
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同比增长126.4%,实现财政收入8020万元,同比增长250.63%。
为进一步巩固支柱财源,苍梧县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有关原材料、资金等问题,去年共为26家企业落实19个贷款项目,融资1.5亿元,促进了企业生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财税增长。
苍梧县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特色经济收到实效绿色的树林下,鸡棚前后一群群三黄鸡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树底下追逐嬉戏,有的则窝在鸡棚喝水进食……这是笔者日前到苍梧县新地镇雁村返乡农民工陈进奇的生态养鸡场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别看我在这荒山野岭养的山地三黄鸡不起眼,它们一年能为我赚近5万元。
”在占地约10多亩的养鸡场里,陈进奇自豪地向笔者说。
“以前认为养殖是副业,赚不了大钱,现在依靠政府引导、科技指导,我也走上致富路了。
”陈进奇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中央电视台的《致富经》栏目里了解到,养殖土鸡的经济效益不错,在自然环境放养的鸡更受到市场青睐。
2007年上半年,县里科技人员下乡开班培训,听了几回课的陈进奇有了养殖山地三黄鸡的想法,他通过到周边县、市多家特色养殖基地考察,并做了市场调查后,更坚定了养殖山地三黄鸡的信心。
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陈进奇投资5万元建起了养鸡圈,从岑溪引进5000多羽鸡苗,第一年他就赚回了本钱。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有4年养鸡经验的陈进奇已成了雁村山地三黄鸡养殖户中的师傅了。
在扩大养殖规模的过程中,陈进奇想办法把群众带动起来,他联系好养殖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好购销合同,并为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一条龙服务,待到肉鸡出销再扣除成本,同时积极在技术上帮扶村民发展养殖。
在他带动下,雁村及附近的20多户农户养殖山地三黄鸡。
“我们在山林里养的山地鸡特别好卖!”村里另一位养殖户李特虹喜滋滋地告诉我们,在林地里养殖山地三黄鸡采食林地的杂草、昆虫,辅以适量的玉米和稻谷,不仅节约饲料,而且禽粪可肥林地,减少了投资保护了环境,最关键的是林地里长大的山地鸡味道特别鲜美。
言谈中,李特虹对养鸡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在新地镇都梅村,46岁的莫有飞从“林下经济”中瞅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致富新路。
2007年,他在村上的松树、砂糖橘果树下建起了自己的养鸡场,养殖规模从以前不到1万羽扩大到现在的6万羽以上。
赚钱、看家两不误,莫有飞感慨地说:“政府引导我们抓特色,发展林下经济促增收,如今收到了实效,这条路我选对了。
”据了解,推进林改过程中,苍梧县通过政策和技术扶持,鼓励农民发展林下生态养鸡。
近年来,该县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科技辅导,二是畅通市场信息,让更多的山区群众懂得养、卖得出、赚到钱。
据初步统计,今年1~9月,全县三黄鸡存栏量近200万羽,出栏量达370万羽。
苍梧县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生活如今,每当夜幕降临,苍梧县世纪广场就进入歌舞的世界、欢乐的海洋:声乐器乐联欢、文艺汇演、家庭才艺表演、健身操表演等接连不断,而在不远处的文化休闲长廊,大人孩子或唱歌跳舞,或从容散步聊天……近年来,苍梧县着力发展城乡文化,取得显著成效。
该县积极打造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基石工程,把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所需经费列入政府本级财政预算,年均投入建设资金超700万元。
2009年至今,全县新建综合文化站、村级服务中心11个,扶持建设农家书屋53家,约三分之二的行政村建有篮球场。
另外,经过政府的扶持和艺术团体自身的完善、发展,目前全县已有15家文艺协会和400余支群众业余文艺团体,会员超过10万人。
苍梧县是“全国诗词之乡”,诗词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该县创办了全县诗词交流特色刊物《苍梧诗词专刊》,并将刊物免费发放到各有关部门单位、各村组和学校。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苍梧诗词专刊》已出版562期,全县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诗刊上发表作品总数超过15万首(副),编写出版诗词合著或专著30多部。
目前,全县各镇均成立了诗社或诗词小组,有社员一万多人、诗词爱好者十万多人。
该县还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地方特色戏剧鹿儿剧的传承与发展,现已建立县级鹿儿剧团,有成员26人。
同时,该县还有农民自发组建的业余剧团73个,戏剧工作者1000多人。
县鹿儿剧团派出人员到各镇、村,对业余戏剧团进行骨干培训和节目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演出质量,从而增加节目吸引力,并发现和培养鹿儿剧传承人。
经过各方的共同扶持和精心培育,鹿儿剧的演出水平和剧目质量不断提升,《鹿儿舞》、《木犀舞》等一批剧目先后在市级、自治区级汇演中获奖。
透析藤县在新兴工业化进程中的转型发展在梧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藤县被明确定位为新兴工业化中等城市。
由此,藤县走上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轨道。
如今,随着年终脚步的临近,藤县县域经济发展新成就也呈现在人们眼前:预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达到138.5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38%。
有专家说,评价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与质量,首先要看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如此看,藤县经济社会已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之路。
增创优势转型发展其实,在梧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出台之前,藤县已开始在质量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了:2007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进步奖,2008年获得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2009年被授予广西招商引资一等奖,2010年再获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每一项荣誉的背后,是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跃升。
县域经济的新崛起,让藤县县委书记莫奕坚雄心勃勃,早早列出了明年的发展计划,工业、农业、服务业、城镇化等方方面面的思路已十分清晰。
“在新兴工业化城市建设中,我们将秉承以园扩城、以城促园的思路,紧密园区建设、城镇化的互动,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聚集区,使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显。
”他说。
未来,藤县发展仍将继续在园区建设方面下工夫,同时做活江河、林地文章,推动城镇与农村均衡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该县的“十二五”规划这样描绘未来的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具有藤县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打造“西江经济带次中心城市”和“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强县”,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27亿元,工业总产值超450亿元,财政收入超15亿元……坚定的目标和发展的雄心表明,因为县域经济的崛起,藤县造就新一轮的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
集群发展增添动能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是藤县发展的优先目标。
通过多年的培育与扶持,陶瓷、钛白粉、造船、林产林化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集群纷纷矗立在浔江之滨,藤县也因此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发展。
广西首批27个重点园区之一的梧州陶瓷产业园中和集中区,至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是12家陶瓷企业和62条瓷砖生产线,而是以其成长壮大为代表的“藤县速度”———由园区建设、项目攻坚、招商引资组合而成的工业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前所未有的成效。
藤县经济发展实践还告诉人们,托起工业经济的基石不只中和集中区里的陶瓷产业,还有久负盛名的钛白粉产业。
“预计今年钛白粉产量8万吨,累计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32.6%,上缴财税约1.2亿元,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是我们县纳税额最大的产业。
”莫奕坚说。
为了扶持产业更上一层楼,政府部门联系全县四家钛白粉企业,于今年9月份建立产业园区,实现了钛白粉产业集群化发展。
如今,在园区带动、工业主导的战略下,产业链得到快速延伸。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由于看中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汇东木业有限公司、东林人造板有限公司、广西新凯骅木业有限公司在今年初带着近十亿元资金进驻藤县,如今这些企业都已投产或试产。
工业的发展为县域经济的腾飞注入了强大的产业动能,截至11月,藤县培植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12家,而去年仅有3家。
藤县工信局局长彭伟元说,预计今年全县工业增加值为69.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52.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多点着力稳健前行县域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体系,内容涉及一、二、三产业,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其发展主题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