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会计实务操作作者:佚名会计考试来源:财政部网站点击数:6137 更新时间:2012/3/27第一节流动资产一、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知识链接:1.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起源:为了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核算的需要,规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财政部在2001年颁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预算单位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办理授权支付业务。
2.国库集中支付的定义:所谓国库集中支付,就是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变现行的财政资金层层拨付的程序,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由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收款人。
3.国库集中支付的核心:国库集中支付制的核心是“集中收付”,所有财政性资金直接进入国库,用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来实现国库资金的有效调度。
4.国库集中支付的目的: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目的是加强财政监督,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实现了库款“直达”,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因拨付“中转”环节过多,容易造成截留、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
5.国库集中支付有哪些方式,分别适用于哪类财政支出?答:按照预算资金不同的支出类型,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财政直接支付适用于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在批准的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支付令,从单位零余额账户中支付资金。
财政授权支付适用于单位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特殊专项支出及特别紧急的支出。
6.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哪些账户?答:财政性资金必须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省级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银行账户构成:(1)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简称国库单一账户);(2)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简称预算外专户);(3)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财政直接支付零余额账户(简称财政零余额账户);(4)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授权支付账户(也是零余额账户),同时为预算单位开设授权支付零余额账户(简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5)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开设的备用金账户(用于临时清算);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财政部门批准开设的特设专户(简称特设专户)。
7.一点提示:内控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部门或系统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管理有关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尚未动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二)购买医疗设备、药品等支用额度时,借记“固定资产”、“药品”、“医疗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借记“库存现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年度终了,零余额用款额度必须清零。
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中的注销额度,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本科目。
医院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医院依据下年初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中的恢复额度,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下年度医院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科目。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尚未支用的零余额用款额度。
本科目年末应无余额。
■ 账务处理举例:(一)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收入、支出确认现以甲公立医院为例,探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账务处理。
假设甲公立医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甲公立医院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月授权额度为400万元,该额度记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补助收入”。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4 000 000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授权支付 4 000 000(2)甲公立医院购买药品9万元借:药品90 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0 000(3)甲公立医院购置固定资产16万元借:固定资产160 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60 000(4)甲公立医院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1万元借:库存现金10 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0 000(二)对账处理处理完当月账务后,应就医院“零余额账户”与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核对财政授权支付的额度、支出数、额度结余数,经双方签证后的对账单由医院随同月份会计报表逐级上报。
每日终了,医院应编制现金日报表。
需注意:(1)医院出纳账上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方余额应该与银行的预算单位财政支付额度对账表的期末结余额度一致;(2)医院“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方反映的是医院从财政收到的零余额用款额度,与医院财务账上的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一致: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方反映预算单位零余额的支付、退款及缴存现金的数额,与单位财务账上的授权支付数额一致。
(三)年终整理与预算结余资金处理医院年终结余资金的数额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数额加上年预算结余数额减当年财政国库已支付数额(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数额和财政授权支付数额)和应缴回财政部门数额后的余额计算。
无论财政授权支付还是财政直接支付的结余资金,年终全部转入“财政应返还额度”。
下年恢复额度时,财政授权支付结余资金转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而财政直接支付结余资金仍保留在“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
支出时,减少“财政应返还额度”。
假设甲公立医院20×9年财政部门批准年度预算8 0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数3 0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数5 000万元。
累计预算支出数额7 88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2 95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4 930万元。
(1)年终,甲公立医院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数的差额,确认财政直接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数额50万元(3 000-2 950),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50万元,确认财政补助收入50万元。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500 000贷:财政补助收入500 000(2)年度终了,零余额用款额度必须清零。
甲公立医院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注销额度时,确认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70万元(5 000-4 930)。
对于财政授权支付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70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70万元。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700 000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700 000下年初恢复额度时,财政授权支付预算结余资金转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700 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700 000财政直接支付结余资金下年度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不做处理。
仍保留在“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下年支出使用时:借:相关科目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3)如果甲公立医院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假设两者的差额25万元: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250 000贷:财政补助收入250 000(4)如果下年度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财政授权支付上年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50 000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250 000二、财政应返还额度■ 本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年终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 本科目应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 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一)财政直接支付年度终了,医院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
下年度财政直接支付上年未支付的预算指标数时,借记相关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
(二)财政授权支付年度终了,医院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中的注销额度,借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
医院本年度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下达数的,借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
医院依据下年初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中的恢复额度,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
下年度医院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未下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本科目(财政授权支付)。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医院应收财政下年度返还的资金额度。
三、坏账准备(一)新制度与现行制度主要变化:除了定期对应收医疗款计提准备外,新制度对其他应收款也要求计提准备。
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计提周期、核销审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新制度的改进:1.计提坏账准备的不合理。
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应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金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
我国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允许的坏账准备提取比率为5%,远远低于实际发生率,致使大量呆账、坏账不能冲销,长期挂在账上,违反了会计制度的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使医院的流动指标、偿债能力失真,影响医院经营者的决策。
新制度(征求意见稿):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医院根据应收款项的性质等自行确定,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
医院应当以适当方式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并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批准。
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如需变更,应当按照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医院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医院以往的经验、债务人或债务单位的还款能力,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2.计提比例方面:现行制度医院按年末应收医疗款和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的3%~5%计提坏帐准备,新制度要求按照企业自己企业情况去选择方法和比例。
4.计提时点方面:在年末计提坏帐准备,会造成年末当月的管理费支出增大,并不能真实反映每月的费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