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的侦查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1-31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合同诈骗罪的概念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义念是1997年修改后的我国刑法第224条对合同诈骗罪所做的规定。

这也是修改后的刑法新增加的关于合同诈骗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发展和完善中,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

但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各种诈骗,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曾于《关于当前办理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对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刑事责任作了司法解释,但是未能反映利用罪的全部情况和法律特征,因此修改后的刑法增立合同诈骗罪是十分必要的。

在对合同诈骗罪的理解中,关键词之一是应对合同的基本知识要有所了解。

合同的概念合同也称契约,是民事主体即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消灭)一定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合同一词含义广角度来看,它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这也正是本文中所提的合同的意思。

合同的特征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消灭)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属于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消灭)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一种合法行为,它能形成当事人律意义的事实后果。

而这种行为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规定的条件,因此,它只有具备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才能预期的后果。

而这种后果依当事人的意思由法律确定其效力。

合同是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民事法律行为有单方和多方的区别,合同属于后者,是两方或两方以上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同法》规定合同各方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凌驾他方之上强迫他方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

再次,合同并产生法律约束力的行为。

合同是合同签约各方当事人的合约,一经成立,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法律的约束,因此各守。

除法律规定或当事人事先约定的以外,合同一经成立,任何一方就不得擅自变更、解除。

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即的约定履行义务,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

合同法律制度是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则,供的基本行为模式。

合同的种类同的标准,可以将合同分为不同的种类。

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依据当事人双方有无对价给付关系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有偿合同是指对价给付关系的协议。

对价,即双方所作给付财产利益上的交易关系,一方作出给付后,有权要求对方进行给付。

给括金钱财产,也包括工作成果、技术、劳务等。

双方的对价给付必须存在于同一个法律关系中。

无偿合同,是指当事给付关系的协议。

该种合同一方提供他方财产利益后无权要求他方作出相应的回报。

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

依据合同成立是否应交付实物或为其他实践行为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诺成性合同,又称诺成合同,是指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且须核准登记,即能成立的合同。

核准登记是该种合同的卖、承揽等大多数就是诺成性合同。

实践性合同,又称践成合同,是指除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须实施实践行为后(如能成立的合同。

借贷就属于这种合同。

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依据合同双方的义务有无对价关系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双务合同是指双方系的合同。

一方只有义务而无权利,或他方虽有权利而无义务,或者双方都只有义务,但没有对价关系的是单务合同有偿合同虽然均以对价关系为前提,但前者对价关系定位于合同双方的义务,后者的对价关系定位于双方的给付。

准合同和非标准合同。

依据合同的必要条款之内容是否由法律直接规定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标准合同和非标准合同指合同的必要条款之内容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合同,既由法律所规定,因此,标准合同的必要条款及其内容是不得由改的。

非标准合同是与标准合同正相反,法律未对合同的内容作出直接规定的就是非标准合同。

实践中,绝大多数合准合同。

头合同和书面合同。

依据合同的形式可将合同划分为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

合同的形式是指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所表现形式。

口头合同是当事人只用语言进行意思表示达成的协议。

集市上的现货买卖就多是采用口头合同的形式交易便易行。

书面合同是指用文字表示双方达成的协议。

书面合同可以是用口头方式或通讯方式订立,但双方协议的内容文字固定下来,其优点是有据可查,因此重要的合同都是书面的合同。

书面合同也可以分为普通的和特殊的两种,需要鉴定的则是特殊的书面合同。

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依据合同是否须具备的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合同必须具备法为要式合同,房屋买卖、信贷等合同就是要式合同。

由当事人自由选择的形式形成的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合同和从合同。

依据合同是否有从属性为标准,可将合同划分为主合同和从合同。

主合同是不依赖其它合同而独立存之,以其它合同的存在为前提的为从合同。

类除了上述的以外,还有其它的分类标准和类型。

如依据合同的名称是否为法律所规定的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有名同以及混合合同。

依据合同内容是否是当事人一方预先确定为划分标准,可将合同分为附合合同和非附合合同。

依据三人设定权利为标准,可将合同分为为本人设立的合同和为第三人订立的合同。

合同的订立、担保和履行合同的订立。

合同是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必须是双方合意才能成立,因此合同的订立是一个相互协商的过程。

式虽多,但一般都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要约是一方(要约人)向他方(受要约人)所为签定合同的定约的提了意思表示的三个要素,即一是追求一定法律后果的效果意思;二是决定表露效果意思的表示意思;三是要有表露效行为。

承诺是受要约人为使合同成立所进行的完全同意要约内容的答复,承诺和要约的结合,即为合同。

合同的担保是法律规定的或者合同当事人双方约定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履行合同的保证手段。

它是确保因合同所形履行的一种保证措施。

保证合同履行的措施有保证、抵押、定金、留置以及违约金等多种。

履行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依照法律和合同的规定,全面地正确地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实现合同规定的权利。

这种履行,不能是部分地履行而只能是全部地履行,凡是法律或合同中对于主体、标的、地点、时间期限、方式、价款或质量的规定等都要正确地、适当地履行,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不改变主体而变更内容,或不改变内容而改变主体的行为。

合同的解除是指享有合同解除权的一方所进行的终止(消灭)合同关系的行为,解除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是。

解除的效力是合同的消灭。

(二)合同诈骗罪的法律特征1.客体方面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亦称双重客体。

本罪一是侵犯了国家对经济合同管理的秩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同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此,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履行。

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就是对国家管理经济合同秩序的侵犯。

二是,本罪是对公私财产所有权的侵犯。

如前所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的欺诈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以,它也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

体方面骗罪的主体是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单位(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

在犯罪主体的认识上,对自然人一般不难认识和对单位犯罪的认识和把握。

我国刑法第三十条对单位犯罪作如下的规定: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法律责任。

因此,作为实施合同诈骗罪主体的单位,是指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的企业不仅包括国有、集体等性质的企业,也包括私营、三资企业等。

因为,对实施犯罪的单位,我国的刑法并没有制性质作出是否是国有、集体、私营的限定。

合同实施诈骗犯罪的单位主体的认定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单位合同诈骗行为必须是经单位决策机构决定或在其职权范围内决定实施的,这是单位合同诈骗与个人合同诈骗的主要区别点。

所谓单位决策机构是指单位有权作出如公司的董事会。

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单位的正职行政领导,或正职领导不在时,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人。

如果单位在没有得到单位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以该单位的名义对外签定合同实施合同诈骗的,不认为是单位合同诈骗,而认定骗。

二是单位合同诈骗必须是利用合同实施诈骗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如果仅是为单位的负责人或某个人、某些人位全体谋取非法利益,也不认定为单位合同诈骗,而认定为是个人合同诈骗。

主观方面在主观方面,本罪属于故意犯罪,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行为人实施犯罪应是出自非法占有他人的公私财物的直接接故意或过失均不构成本罪。

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的行为人的主观方面的直接故意与普通诈骗的犯罪故意有区别罪在行为人实施犯罪前就已经形成了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故意,而合同诈骗犯罪则不完全的是在实施犯罪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犯罪意向,与他人签定合同就是为了骗取他人的钱财。

有的却不是。

在签定合同时合同,在其内心深处是处于并不清楚,或说是游移不定的心理状态。

履行合同和不履行合同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思有并皆处于随机状态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签定合同之后或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其内心的意图才逐渐清晰并确定合同或者是不履行合同而骗取他人财物。

在正确区分经济合同纠纷和经济合同诈骗中,要考虑这一情况,对行为人在履行直至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认真地考察、分析研究其内心动机、目的的演变及其客观外在的表现,以予以正确地客观方面诈骗罪的客观方面,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第一从概括的角度,来认识其基本特征。

第二从刑法的规定来认识其具体合同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基本特征方面,合同诈骗罪必须是利用合同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基本特征有三点。

骗行为是在签订合同或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实施的,也就是说是利用了合同的形式实施诈骗犯罪。

这是区分合同诈骗式诈骗犯罪的重要标志。

具备合同诈骗罪的首要因素是当事人之间签订了合同,犯罪嫌疑人以合同的形式骗取了对方的种已经签订或正在履行的合同是否是按法律规定的有效合同,则又另当别论。

因为,在合同诈骗犯罪中的合同,有的效的。

凡是不符合合同法规定的、不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的,绝大多数都是无效合同。

也有的是有效的,在订,但在履行过程中,犯罪嫌疑人采取了欺诈手段而不履行合同的约定,并具备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则也构成了合同诈征。

为人必须是采取了欺诈的手段。

虽然在刑事欺诈和民事欺诈两者之间有区别,但就欺诈的行为方式而言是没有什么不具体表现概括地说都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在合同诈骗中,虚构事实是行为人采用的积极作为的欺诈手段,使得订当事人信以为真,自愿交出财物、上当受骗。

隐瞒真相是行为人采用的不作为的欺诈手段,即行为人向对方当事人有情况而不告知,遂使对方被骗,当然如果按法律、合同约定或交易惯例没有义务告知的,则原则上不应认定为欺诈行为人骗取的财物价值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