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 人口性别比B. 老年人口比重C. 青壮年人口比重D. 少儿人口比重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 a方案较合理B. b方案较合理C. c方案较合理D. 均不合理【答案】1. D 2. B【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再看看少年儿童比重,两者之间差异最大。
故选D。
【2题详解】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
故选B。
考点:人口结构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反映该村 ( )A. 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B. 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C. 医疗卫生水平高D.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4. 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困难③劳动力短缺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20~4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金字塔图中数量极少,说明该村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务工的人口居多,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故本题选D。
【4题详解】由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少年儿童以及老年人口的比重大,劳动力较少,所以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主要是养老服务难以保障,大量的人员外出务工,说明土地产值较少,土地养老杯水车薪,故本题选B。
图中,图甲为我国广州市某区2002—2016年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图乙为该区2015年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有关该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密集B. 位于市中心周围,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大C. 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较好D.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污染严重6. 为进一步促进该区的发展,当地政府最应该做的是 ( )A.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B. 完善交通,缓解交通压力C. 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D. 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及创新环境【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甲图中从2003年人口开始迅速增加,且人口年龄高度集中于18-23岁,根据年龄段推测该区为从2003年规划建设的大学城,大学城一般建立在环境质量较好、较为安静的城市边缘。
故选C。
【6题详解】根据该地常住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可推知此地应为新建大学城。
对新建的大学城,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故选D。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信息反映出( )A.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8.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答案】7. B 8. B【解析】试题分析:【7题详解】由图可知: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1982~2012年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由于1982年之前出生率高,年轻人口比重大,故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12年的低;图中显示,201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1982年的高;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比重与2012年相比稍微偏低。
【8题详解】与1982年相比,2012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这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2015年11月我国宣布自2016年1月1日放开“全面二孩”政策。
图甲示意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图乙示意1980~2012年我国人口出生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甲图乙9. 如果我国仍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 )A. 缓慢持续增加B. 先减后增C. 先增后减D. 快速减少10.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的生育率低于农村,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
2013年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 生育政策B. 城市化C. 育龄人口D. 资源状况11. 针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政府今后可能不会采取的措施是( )A. 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B. 适度延缓退休年龄C. 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D. 大量接纳外来移民【答案】9. C 10. B 11. D【解析】【9题详解】据左图可知,2010年我国20-24岁人口比重大于24岁以上和20岁以下年龄段,而一般生育年龄人口主要集中在24-30岁,因此2012年后,开始几年由于20-24岁人口增多而生育率有所升高,出生人口先增加,但由于20岁以下人口较少,所以再往后出生人口又会减少,因此可推测2012年之后我国出生人口变化趋势为先增后减。
据此选C。
【10题详解】由题中信息可知,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快速上升,但城市人口生育率较低,导致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则今后制约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化。
故选B。
【11题详解】结合图示信息,若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今后可能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但中国人口总量大,不可能大量接纳外来移民;可发展机器人产业,以及适度延缓退休年龄,来缓解劳动力不足带来的问题。
据此选D。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其画法是将各年龄男性与女性人数或百分比分别在纵轴左右画成并列的横的条形.按年龄增长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人口金字塔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
下图是三种类型人口年龄金字塔。
从前面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
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
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讲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第三种类型。
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甲地人口增长数量比乙地多B.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严重失调C. 乙地年轻人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小D. 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13. 针对乙地人口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大力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B.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C.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D.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答案】12. D 13. A【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图中只是人口年龄结构所占百分比,没有人口基数,无法判断人口增长数量,A错。
甲地人口性别结构差异不大,B错。
乙地年轻人占比重小,年轻人数量不一定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可能较大,C错。
乙地老龄化较重,年轻人负担较重,D对。
【13题详解】乙地人口现象是人口老龄化,乙国可能是人口大国,要考虑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不适合加大吸引外来劳动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A不合理,选A。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调控年龄结构失调问题,B合理。
依靠科技,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C合理。
实行社会化养老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和水平,减轻年轻人负担,D合理。
考点:人口年龄结构,区域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二、综合题1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
材料二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有学者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 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 2 301.91万人。
上海市常住人口容量的估算(单位:万人)(1)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运用相关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高人口容量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
不利影响: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2)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详解】(1)读图可知,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中15—64岁之间的人口数量多,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劳动人口比重偏大,表明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但也容易造成住房、就业等压力较大。
(2)从水资源方面来说,可以采取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等措施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从经济发展方面来说,可以采取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等措施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有自然环境要素、技术水平、人类的消费水平和区域的开放程度等。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太阳、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但不同的资源对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意义不同。
像太阳、空气目前对环境人口容量没有限定,而淡水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已成为决定越来越多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估算环境人口容量时通常以土地、淡水等限制性因素来估算,并要考虑地区的开放程度和人类的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