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燃料油供需现状分析与思考

国内燃料油供需现状分析与思考

国内燃料油供需现状分析与思考王海波(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 燃料油是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石油产品品种。

我国最早于2001年正式放开了燃料油的价格,之后又数次发布进出口配额、消费税率调整等政策措施,国内燃料油市场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产品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地方炼油企业的发展,燃料油的用途从传统的发电、供热、运输等领域又扩展到了加工使用。

本文分析了国内燃料油供需现状及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关于国内燃料油市场开发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中国 燃料油 消费 供应 需求收稿日期:2015-04-25。

作者简介:王海波,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师。

199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炼制系石油加工专业,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成品油、燃料油销售工作,现任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总经理。

1 我国燃料油消费现状燃料油主要以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油浆、裂化柴油和催化重柴油等为原料调合而成。

由于燃料油具有黏度适中、流动性好、雾化性良好、热值高、燃烧完全、发热量大、腐蚀性小等特性,在石油加工、化工、交通运输、建筑、发电、供热等行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燃料油还可以在多种设备上使用,因此又分为船用燃料油、炉用燃料油及其他燃料油。

1.1 燃料油表观消费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近5年基本保持平稳近10年来,国内燃料油消费量总体呈现减少态势。

2005年以来,由于受到电力、热力等生产领域的燃料油替代影响,燃料油消费总体呈下降态势,年均减少2.0%。

2005-2014年,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产量+进口量-出口量)由4 223.7万吨减少至3 384.1万吨。

近年来,在以燃料油为主要原料的地方炼油企业大规模建设的带动下,燃料油消费基本保持平稳,2010年以来年均消费在3 700万吨左右,参见图1。

1.2 我国燃料油消费构成现状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集中在船用燃料油、石油加工原料、化工、建材以及电力、热力生产等领域。

2005-2012年,由于电力、热力生产领域大力推行燃料油替代,上述领域燃料油的年消费量已从1 140万吨骤降至22.5万吨,占燃料油年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6.9%降至0.6%,预计今后还将进一步减少。

而随着沿海船运业的较快发展,尤其是保税船用油对燃料油需求强劲,交通运输、仓储用燃料油连续多年成为我国最大的燃料油用户,占燃料油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29.7%提高到2012年的37.6%;其次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对燃料油的需求,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已由8.9%上升到35.5%,参见图2。

2 我国燃料油供应现状2.1 燃料油产量随着炼油能力的增长而增加,但燃料油收率呈下降趋势多年来,我国炼油工业坚持走原油深度加工图1 2005-2014年我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2 2012年与2005年国内燃料油消费结构对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的路线,把宝贵的原油资源尽可能多地转化成轻质石油产品,提高原油的利用价值。

2005-2014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从2.95亿吨增至5.03亿吨,年均增长6.1%。

期间,燃料油产量从2011年最低时的1 767.4万吨增至2013年的最高2 541.7万吨(参见图3),年均增长4.1%,而燃料油收率则从6.0%降至5.1%。

2.2 燃料油净进口呈减少态势2005-2014年,在电力系统的燃料油替代、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料需求以及船用燃料油需求变化图3 2005-2014年我国燃料油产量情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燃料油净进口量(进口量-出口量)总体呈现稳步下降态势,其中,进口量缓慢减少,出口量较快增长,参见图4。

燃料油净进口量从2 456.3万吨减少至842.4万吨。

其中,进口量由2 883.9万吨下降到1 782.6万吨,出口量则由427.6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1 164.2万吨,2014年略降至940.2万吨。

燃料油进出口贸易日渐活跃,燃料油的进出口将由平衡国内燃料油消费转变为燃料油贸易公司通过进出口贸易获得经济利益的方式。

图4 2001-2014年我国燃料油进出口情况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燃料油来源国家及地区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委内瑞拉、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

2014年,我国从上述五国进口的燃料油数量合计占总进口量的86.6%。

其中,从委内瑞拉、新加坡进口的燃料油数量每年基本稳定在400~500万吨;从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进口的燃料油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从俄罗斯的进口量下降明显,已从2012数据来源:海关统计数据年高峰时期的785.8万吨减少到2014年的270.8万吨,这主要是源于地方炼油企业对俄罗斯M100燃料油需求的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燃料油有所增加,尤其是2013年从该地区的进口量达到了266.6万吨。

未来随着中东地区新建及扩建炼油厂的陆续投产,中东地区将成为我国燃料油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参见表1。

3 我国燃料油供需预测3.1 燃料油供应预测考虑到原油资源的稀缺性与不可再生性,预计未来我国炼油工业仍将坚持走深度加工路线,对原油“吃干榨尽”生产高附加值的轻质油品以提高炼油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必然趋势。

另外,2014年年末国家两次上调燃料油消费税,已由0.8元/升上调至1.1元/升,高额的消费税也将抑制国内炼油厂的燃料油产出率。

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炼油厂也更加倾向于将燃料油深加工成附加值更高的成品油或化工产品。

据此,预计国内燃料油产量将呈下降趋势。

国外炼油厂在扩能及升级改造的大趋势下,燃料油产量基本稳定,但供应构成将发生变化。

其中,来自俄罗斯的M100供应量将继续减少,预计俄罗斯M100一年长约标书数量将由2014年的500万吨降至280万吨。

另外,随着俄罗斯石油出口关税的不断上调,俄罗斯国家炼油厂大多减少燃料油的直接出口,而转向国内保税船用油销售。

来自委内瑞拉的重质燃料油供应仍将较为充裕。

随着印度及沙特新建或扩建炼厂的投产,上述两国将有部分燃料油对外供应。

3.2 燃料油需求预测受燃料油消费结构因素影响,由于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对燃料油的替代,工业用燃料油消费快速萎缩,未来我国燃料油消费仍将主要集中在船用油与石油加工领域。

3.2.1 船用燃料油需求预测我国海岸线长,港口众多,按区域划分,可分为五大港口集群,即环渤海湾地区港口集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集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群和西南沿海地区港口集群。

2005-2014年,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年均12.1%的速度快速增长,从2005年的29.3亿吨增至2014年的72.8亿吨。

远洋运输业的发展推动了船用燃料油消费的较快增长。

2005-2012年,我国船用燃料油消费量已从891万吨增至1 690万吨(不含4#燃料油和非标油,即轻质燃料油。

计22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9.6%。

近年来,我国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综合开发,很多港口具备建设大型船用保税燃料油储存、中转、供应基地的条件。

通过完善与供油配套的各项设施的建设,上海、天津、青岛、深圳、广州、大连等多个港口,正向着建设全球有影响力的船加油中心迈进。

保税油主要以出口形式为外航外轮加油,目的港为境外港,加油视同出口。

2009年,随着保税油地域限制放开,保税油增长成为新亮点,国内各供应商均加紧抢滩布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保税油消费量已从2005年的200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950万吨,年均增长24.9%,占船用燃料油消费总量的56%。

船用燃料油尤其是保税船用油市场,因不受消费税影响,且与国际油价联动性较强,吸引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

我国开放保税油市场已成为趋势,深圳、上海、天津等多个港口将有望形成单港年供油能力超过500万吨的保税油供应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未来全球将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我国;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于我国;全球新增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中,有42%~50%运往我国。

保税油的供应将推动全球船用油市场重心向我国转移。

此外,随着部分产业布局将继续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低成本地区转移,我国内河运输也将较快发展。

在船用燃料油方面,不管是内贸方面,还是保税船加油,都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3.2.2 石油加工用燃料油需求预测2014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超过7.5亿吨/年。

其中,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集团以外的炼油企业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2.7亿吨/年,占全国一次加工能力的35.9%,燃料油仍将是其重要的原料来源。

但随着2015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允许符合条件的地方炼油厂在淘汰一定规模落后产能或建设一定规模储备设施的前提下使用进口原油,为地方炼油企业开辟了原料来源的重要通道。

加之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都将影响地方炼油企业对燃料油的原料需求。

随着地方炼油企业与央企多方位合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实现优势互补,其炼制原油的比重将不断攀升。

预计未来几年,地方炼油企业对燃料油的需求量将随着加工量增长而继续增加,但原料中燃料油的份额将趋于减少。

3.2.3 工业用燃料油需求预测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税新政的实施,我国工业用燃料油终端用户在高成本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将逐步实现由石油焦、煤炭、天然气等燃料的替代。

未来工业燃料油需求仍将呈现下滑的趋势。

不过,在食品、制衣、卷烟以及一些使用小型锅炉的轻工业领域,对调合180CST燃料油的需求仍然较为稳定,尤其在高新材料、涂料和精密仪器等高端用户的刚性需求方面,或将支撑锅炉用燃料油的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工业燃料油需求不断萎缩的脚步。

相对于大型锅炉对燃料油需求的日益萎缩,小型锅炉或将成为锅炉燃料油市场的重要支柱,但由于工业用燃料油目前在我国燃料油整体需求板块中的基数很小,对燃料油整体消费量难以产生较大影响。

4 关于国内燃料油市场的若干思考4.1 国内燃料油市场开发的形势分析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石油价格低位徘徊,经济实现稳步增长还需时日,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我国经济进入了增长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急需由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的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在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加上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导致国际国内包括燃料油在内的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长放缓。

从经营环境来看,国际油价的大幅下挫,国家信贷政策收紧,国内燃料油市场经营环境也愈发恶劣,如调油商、贸易商破产,跑路、欠款纠纷不断,资金、法律风险凸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