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部体系文件

技术部体系文件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1 目的对设计和开发全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确保产品能满足顾客的期望、需求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模具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活动。

3 职责3.1 技术开发部是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模具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全过程,并负责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服务。

3.2 市场部负责设计和开发过程输入文件的提供,模具在使用中用户信息的反馈。

3.3 采购部负责设计和开发过程所需物资的采购。

3.4 生产部负责生产计划的制定,组织产品生产。

3.5 工艺质量部负责模具加工工艺的制定和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和验收,并根据顾客要求,协助配合模具调试。

3.6 其他单位按各自的职责范围配合工作。

4 工作程序设计开发流程图4.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依据项目的正式合同,市场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设计和开发的策划。

4.1.1策划形式:项目启动会;4.1 设计开发的策划4.2 设计输入的评审 4.3 工艺和DL 图的设计、评审 4.5 结构图的设计、评审 4.10 模具调试和确认4.9模具的生产制作 4.8 泡沫实型的制作和验收 4.7 结构图的优化和输出 4.4 工艺和DL 图的会签 4.6 结构图的会签4.1.2策划人员: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生产单元的领导或主管;4.1.3策划内容:a.根据合同内容明确项目任务、项目周期、项目目标及特殊要求;b.针对项目任务和目标进行各部门职责和权限的划分,明确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明确各部门的项目负责人,工作内容和要求;c.依据项目的总体周期,划分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周期和节点;4.1.4策划结果:根据项目启动会的要求由生产部形成“项目生产进度表”,经各部门主管确认,主管领导批准后开始实施;4.1.5“项目生产进度表”可随产品目标、资源等变化,做出适当的修改或更新,由生产部进行控制和更新。

4.2 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评审4.2.1评审的形式:项目评审会;4.2.2评审人员:技术部的领导、主管、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设计人员;4.2.3评审内容:a.明确项目内容和各个设计环节的节点要求,指定设计、校对、审核人员。

b.明确产品功能和性能要求,确认客户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包括技术协议、产品冻结数模、设计标准、设备参数资料、与所设计开发的产品品质相关的资料,如:品质基准书、孔位要求和装配关系等,如有未定事项负责人尽快进行确认解决;c.针对产品数模的冲压工艺性和可实施性进行分析论证,最终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设计思路;d.明确技术协议中所有与设计工作相关的事项,另外,与其他部门相关的事项,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分类、摘录和下传;e.根据以往类似产品所提供的经验和信息,分析预见该产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关解决预案;f.项目的特殊要求和其他注意事项;4.2.4 评审的结果:由项目负责人填写“设计开发计划任务书”和“设计输入评审报告”,传签后报部门主管批准。

4.3 冲压工艺和DL图的设计、评审4.3.1 参与人员:行业专家、设计主管、冲压工艺和DL图设计人员;4.3.2 设计要求:按输入评审时的工艺方案进行设计,内容应包括:a.工艺数模的建立:按工艺数模设计规范进行数模的建立,各工序内容在数模上应表达清晰;b. 根据技术协议要求,对复杂冲压件的成型工序进行CAE仿真制作,达到成型工艺的合理;c. 满足冲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模具结构的合理性,绘制完成DL图;4.3.3 评审要求: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组织,采取评审会或讨论的形式,以满足产品要求为前提,依据设计输入的原始资料,对工艺数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和论证。

4.3.4 评审结果: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冲压工艺和DL图评审报告”,传签后报部门主管批准。

4.3.5 设计人员根据“冲压工艺和DL图评审报告”对工艺数模进行完善,更新后交予项目负责人,准备会签。

4.4 工艺会签4.4.1 会签形式:电子会签或者书面会签;4.4.2 参与人员:会签客户主管、项目负责人或设计人员;4.4.3 会签内容:a.冲压工艺方案和工艺数模的合理性;b. 生产设备的布置和匹配;c. 满足冲压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模具结构的合理性;d.对于前期双方存在异议的问题点进行充分沟通并确定解决方案;4.4.4 会签结果:由项目负责人进行会签,形成书面的“会签纪要”,双方签字后生效;如果会签时存在遗留问题,由会签人员尽快协商解决。

4.4.5 设计人员根据“会签纪要”对工艺数模和DL图进行更改完善,校对人员复查后在“会签纪要”上签字确认,工艺数模定型后作为模具结构设计的依据。

4.4.6 如果会签后,由于工艺方案更改影响到原有合同金额,项目负责人通知市场部相关人员。

4.5 模具结构的设计和评审4.5.1参与人员:行业专家、设计主管和设计人员;4.5.2 设计要求:a.模具结构能实现该工序任务为前提;b. 模具结构应以报价尺寸为参考,原则上不能超过报价尺寸;c. 以会签过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数模为依据;d. 根据技术协议要求,按客户的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客户没有要求的按本公司设计规范,工序内容在图纸上应表达清晰;e. 设计过程中参照“结构审核作业指导书”进行自审,逐项比对,确保结构合理。

f.设计完成的图纸和填写完成的“结构审核作业指导书”交由指定人员进行校对。

g.设计人员根据校对结果对图纸进行相应更改。

4.5.3 评审要求: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组织,采取评审会或讨论的形式,以满足产品要求为前提,依据设计输入的原始资料,对模具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评估、论证和优化。

4.5.4 评审结果:由项目负责人填写“模具结构评审报告”,传签后报部门主管批准。

4.5.5 设计人员根据“模具结构评审报告”对图纸进行完善,更新后交予项目负责人,准备会签。

4.6 模具结构会签和完善4.6.1 会签形式:电子会签或者书面会签;4.6.2 参与人员:会签客户主管、项目负责人或设计人员;4.6.3 会签内容:a.模具结构的合理性;b. 生产设备的布置和匹配;c. 满足工序内容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产的便利;4.6.4 会签结果:由项目负责人进行会签,应形成书面的“会签纪要”,双方签字后生效;如果会签时存在遗留问题,由会签人员尽快协商解决。

4.6.5 设计人员根据“会签纪要”对模具结构图进行完善,图纸定型后进行冻结,作为模具生产的依据和指导。

由校对人员进行最终版本和更改是否完整的确认,签字后输出设计结果。

4.7 设计资料的输出4.7.1输出内容:a. 指导泡沫实型制作时临时用的图样和文件,如模具总装图、模具外观要求和铸字标准等。

b. 指导现场生产制作的图纸和文件,如零件图、模具图、装配图、材料清单、使用说明书等;4.7.2输出格式:a. 工艺数模采用三维格式,传输至服务器指定位置,并填写“三维造型传输单”。

b. 泡沫实型用图采用白图,数量为一份,仅供泡沫实型加工和验收使用,铸件到厂并验收后,由质检员送资料室存档,资料员加盖作废章备查。

c. 模具结构以二维蓝图格式为准,三维实体作为辅助;二维图纸一式三份,即生产用图、工艺质检用图和数控用图;底图由技术部存档,同时在服务器上存电子备份。

d. 项目结束后,将所有相关资料刻光盘与书面文件一起送资料室存档;4.7.3 输出结果:形成“设计开发输出清单”,输出文件应能满足设计开发输入所提出的验证方式,以便于生产运作。

4.7.4 所有输出文件在发布前应经过校对人员填写校对栏,项目负责人填写审核栏,标准化员签字后,部长填写批准栏,生产部加盖有效印章后方可生效。

4.8 泡沫实型的制作和验收4.8.1 在泡沫实型制作阶段,技术部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4.8.2 在泡沫实型的制作或验收过程中,如果结构需要更改,设计人员应及时对电子图进行更改,同时对白模图纸进行划改并签字,然后通知泡沫加工人员更改实型。

4.8.3 泡沫实型完成并经工艺质量部检查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按照“白模验收作业指导书”进行验收,由项目负责人做好验收记录;4.9 模具的生产制作4.9.1 在模具的生产制作阶段,项目负责人需要对项目进行跟踪,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4.9.2 对于生产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尽快给出书面解决方案,经生产部加盖有效印章后方可实施;4.10 设计和开发的确认(模具的调试)4.10.1 在模具的调试过程中,技术部需要跟踪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4.10.2 对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配合生产单元解决,经质检部对样件检测合格后,项目负责人填写“模具调试确认报告”。

项目结束后,“模具调试确认报告”由技术部统一归档。

4.11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4.11.1 技术开发部根据设计和开发更改范围的大小和重要性的不同,决定评审、验证、确认活动的必要性。

4.11.2 客户进行产品设变时,技术人员应采用最新版本产品数模与原工艺数模进行装配比对,并替换更新工艺数模,同时填写“三维造型通知单”,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模版本,必须指定校对人员校对并签字。

4.11.3涉及到模具设计结构更改的,应将电子版图纸进行更改,存入服务器指定位置,并填写“产品设计更改通知单”,在校对、审核后须经部门主管批准,生产部加盖有效印章方可生效。

4.11.4模具异常情况设计更改:模具在生产调试或服务过程中发现设计异常情况(如:回弹、修边线、工艺补充存在问题),由生产单元填写“异常报告单”交质量口界定原因,质量口--生产部--技术部,技术部制定解决方案,模具调试合格后,涉及到模具设计更改的,由技术部负责进行相应的二维图纸及三维数模的更改,确保技术资料与发货模具实际状态保持一致。

4.11.5设计人员下发“产品设计更改通知单”到图纸所在部门,由部门领导签字接收,按照发图登记的数量、处所逐一进行更改,对存档底图采用刮改,对所有存档蓝图、生产用蓝图采用划改,做好标识。

如果当时未能找到图纸,被更改图纸部门签收“产品设计更改通知单”后可认为更改生效,车间领导应负责图纸找到后,安排图纸使用者持图纸到技术部进行更改。

4.11.6现场图纸未注尺寸的添加,应由技术人员(包括设计员、工艺员、数控编程员)根据有效的电子版图纸进行,在图纸上增加尺寸后应签名,标注日期。

4.11.7设计图纸如果更改变动大,需要换发图纸的,除填写“设计变更通知单”之外,按原下发份数将新图交给生产部加盖受控章后,随“设计变更通知单”下发车间同时收回旧图,如果当时未能找到图纸,被更改图纸部门签收“设计变更通知单”后可认为更改生效,车间领导应负责将旧图交回资料室,由资料员加盖作废章后收回。

4.11.8设计更改后,由项目负责人保管接收部门签字确认的那份“设计变更通知单”,项目结束后交资料室存档。

4.11.9 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整个周期中,设计人员应评审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