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弈论在谈判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谈判中的应用


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 的博弈者,在独立决 策但其决策又相互影 响其各自收益的情况 下该如何行动。
博弈论的思维方式为我们 解决谈判中的问题提供了 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使 我们的思想集中在谈判另 一方的想法和可能采取的 行动,帮助我们考虑谈判 另一方对我们的建议作何 反应,以及我们的行为可 能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R
3
3,
0

12,
8
5,
4
对C 来说 左优 于右
对R来说下优于上
占优 (2)
C 左 右

0,
2
5,
4
R

10, 3
3, 8
均衡
只要另一方不变,双方进行任何改变都不会使自己的状况更优
C 左 右

4,
3
10, 6
R

12,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4
均衡概念十分重要,原因是现实世界中寻求均衡的动力
是产生稳定经济形势的重要原因
游戏中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 • • • C:合作响应 D:代表不合作(即坦白) R :代表双方进行合作时的回报 S:一方合作而另一方坦白的情况下受骗一
方的支付
• T :代表坦白的诱惑 • P : 双方都坦白时的惩罚 • T>R>P>S , T’>R’>P’>S’
囚徒困境的矛盾特点
• 对个体来说是理性的行为而对双方来说却 是非理性的 • 从个体角度来看,D选择优于C选择 • 假如双方都选择D,双方则都落到DD格里, 这一结果显然比双方都落得CC格更糟糕 • 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两个农民, 两个卖方
• 预期的交换机会 –有些时候人们可以以很低的付出向另一 方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行为表 明有通过谈判取得互惠进而达成合作的 可能。 –一些方法显然比另外一些方法更具有潜 在的互惠性因而更能激发合作的愿望 –各方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都由对方所控 制
合作目标的直接决定因素
• 获益结果的不平等
–当合作给另一方带来的利益大于己方时,合作 的愿望会逐渐消失
–双方合作协调的结果 (方格A) –竞争行为的目标意在说服对方合作而自己却不合作 (方格 B) –利他行为的目标在于合作而对方却未能合作(方格 –不作为,即僵局 (方格D)
C)
策略选择模式
他方行为 合作
合作行为
不合作
单方让步
合作
A
C 不作为 (导 致僵局) D
己方行为
竞争行为
不合作
B
合作目标的直接决定因素
他招供还是不招 供?
如果他降价我也降 价吗? 降多少?
囚徒
商务谈判者
谈判模型
• 王二有一辆修理一新的旧车,假定对他 来讲此车的使用价值为3000元,假设有一个 李五的人渴望买一辆旧车,现在他手头上有 5000元现金,当他看到王二的车时,认为这 辆车价值4000元。
现在让我们在这里使用博弈论的假定,即把上 例中的结果假定成一个“合作解”和一个“不合作 解“。所谓合作解就是指王二和李五在成交价格上 达成了一致意见,从而使旧车交易顺利完成。不合 作解则是指两人在价格上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未 能达成一致协议。如果两人未能合作,王二仍保留 他的旧车,其利益仍为3000元,李五依旧拥有他的 5000元,王二的风险值为3000元,李五的为4000元, 所以,不合作解的总值为3000+4000=7000元。从合 作解来看,如果王二将车买给了李五,对李五来说, 这辆车值4000元,另外,双方还有一个分享的利益。 如3500是交易价格,王二赚得了500元,李五会节 余500元,合作解的总值是 4000+500+3000+500=8000元,显然,这比不合作增 加了1000元的价值。
在博弈基础上的谈判程序 将谈判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建立风险值;二是确立合作的 剩余;三是达成分享剩余的协议。 1、建立风险值 建立风险值是指打算合作的双方对所要进行的交易内容的 评估确定,例如,要购买某一商品估计可能的价格是多少,最 理想的价格是什么?最后的撤退价是多少?总共需要多少资金, 其他的附带条件是什么?这其中包括产品风险、资金风险、社 会风险、舆论风险等。在这里就是王二对车3000元的估价和李 五对车4000元的评估。在实际交易中,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得多, 首先,许多合作项目的风险值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 统工程,收益也的长远的,短期内难以确定。其次,还取决于 谈判的双方是竞争者或是合作者,前者双方的利益是对抗的, 后者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显然后者的风险值比较容易确定。
博弈论及其在谈判中的应用
Game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egotiation
博弈论与谈判
• “博弈论”译自英文Game Theory ,其中 Game一词英文的基本含义是游戏。如果你 注意观察发生在你身边的一些事情,哪怕 是下棋、打牌这种休闲娱乐活动,你会发 现许多“游戏”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点, 即策略或计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 当确定了游戏的基本规则之后,参与游戏 各方的策略选择将成为左右游戏结果的最 关键因素。
囚徒困境

招 不招


(5,5) (0,10)
不招
(10,0) (3,3)
分析
• 我们注意到第二轮中存在最优策略,即招 供。 • 而第一轮中不存在。
囚徒的困境
• 在利己的个体之间能否有自发的合作呢? • 数学家Alber W. Tucker首创了囚徒的困境, 成为最著名的博弈 • 囚徒困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信息极为 明确:非合作的、理性的、利己的行为会 产生恶劣的后果
C 作为一种合作回应
• C 是一种合作行为 • 合作的定义是共同行动 • 单方的 C 行动招致 D 反应, 因此 C行动 的结果是为了落入CC格, 而不是其他格 • C 是一种高风险的合作,因为它以向对方 让步为代价但却无法保证从对方获得让步
囚徒困境行为对谈判的启示
• 产生C回应的先决条件或者是合作意向或者出自相 互信任,合作目标和互信目标两个变量相互作用, 使C回应的机会成倍增加 • 进一步根据囚徒困境矩阵和另一个稍微修改过的 策略选择矩阵来解释这个问题
• 与另一方的关系
–在朋友之间采取C回应策略的要比相互讨厌的 人之间可能性更大 –在得知目标相同的两方之间,其合作的可能性 要高于双方目标不同的人 –人们根据推测认为对方与自己采取相同态度时 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要高于态度不同的时候
策略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策略二:“针锋相对” 策略三:每三次中原谅你一次,但下一次则会坦白 策略四:“在别人采取措施对待你之前,先按自己 的想法对待别人” 策略五:从以上四种策略中随机选一种
囚徒困境

招 不招


(5,5) (3,10)
不招
(10,3) (1,1)
囚徒困境
• 第二轮
• 场景:两名小偷被警察叔叔分别抓住,分 开审讯。每个人可以选择招供或不招供。 若两人都招供,各获5年刑。若一人招,而 另一人不招,招者获0年,不招者获10年。 若都不招,则各获3年。 • 将一轮获刑数相加,较少者胜出。
以博弈论解谈判
将复杂的、不确定的谈判行为通过简洁 明确的博弈分析使研究进一步科学化、规 范化、系统化,寻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谈判的本质特征,也都与一般游戏一样, 是在一定规则之下,参加方的决策较量, 这就是博弈现象。 • 博弈有多种形式,这里我们主要借助于 经典博弈问题分析,建立谈判合作的基本 模式。
囚徒的困境
嫌疑犯 B 不坦白 1 年, 1 坦白
不坦白 嫌疑犯 A
5 年, 0
坦白
0 年, 5 3 年, 3
合作博弈中的囚徒困境
乙方 C D C 乙方 D
C
R, R’
S, T’
C
5, 5
-10, 10
甲方
D T, S’ P, P’
甲方
D 10, -10 -5, -5
(a) 字母示意图
(b) 数字示意图
2、确立合作剩余 风险值确定后,会形成双方合作的剩余,就是我们上面所 说的1000元,但是,这里如何分配?却是最关键的问题,双 方的讨价还价、斗智斗勇就是为了确定双方的剩余。关于剩 余的分配,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对 比和谈判策略与技巧的运用。实际上,对于许多谈判项目来 讲,合作的剩余是多少?也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未知数,因为 合作剩余还应该包括一些附加的利益。 现代谈判观念认为:谈判不是将一块蛋糕拿来后,商量怎 么分,而是要想法把蛋糕做大,让每一方都能多分。这一点 已被博弈理论所证明,即变和博弈。变和博弈研究的是进行 不同的策略组合,使博弈各方的得益之和增大。这就意味着 参与谈判(博弈)各方之间存在着相互配合,即在各自的利 益驱动下自觉、独立采取的合作的态度和行为。大家共同合 作,将利益扩大,使每一方都多得,结果是皆大欢喜。
3、达成分享剩余的协议 我们认为谈判是一种不确定性的行为,即使谈判是可能的, 你也无法一定会保证谈判会成功。如果谈判不能坚持下去,各 方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也就无法创造新的价值,实现更大 的利益。阻止谈判顺利进行和各方有效合作的最大障碍,就是 谈判各方难以在如何分割或分享价值问题上达成一致协议,即 我们通常所说的确定成交价格。当然,这里的“成交价格”含 义较广,包括以价格为主的一切交易条件。 就上例来讲,剩余是指王二对车3000元的评价和李五对车 4000远评价之间的差额1000元,究竟这一剩余应该怎样分配, 是平均还是不平均,取决于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实际上,诸多 的谈判,人们即使对双方合作的剩余是多少也很难确定。就公 平理论来讲,有许多分配方法,如果他们都能认识到达成协议 对他们彼此都有益的话,双方的谅解与合作是完全可能的。 达成协议,是谈判各方分享合作剩余的保证,也是维系各 方合作的纽带。
使用博弈论进行情景分析时的假设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