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铜技术--2
光泽剂过高的影响:
深镀能力下降,产生Fold缺陷,表面变光亮。
副产物的生产机理:
RS-SR′(光剂)→ RSH+R′SH(副产物) 副产物具有更强的光剂特性,其在电镀过程中逐渐积累,产生 较大的负面影响。
16
Cu+
添加剂
光泽剂副产物过高的影响: 产生Folds缺陷,深镀能力下降,出现狗骨现象。 镀层表面变光亮,硬度增加,镀层变脆,可靠性下降。 副产物的除去方法: 通过碳处理,先用H2O2将副产物氧化,再用活性碳将其吸附
五、机器设备:-------------------------------------------- 23
六、制程控制及接受标准:----------------------------- 31
七、能力研究:-------------------------------------------- 33
24
搅拌方式的介绍
传统方法: 垂直板面或斜向15~45°,1″~3″摆幅,总摆幅据孔内铜
离子交换来计算,通常采用1m/min,配合空气搅拌有时会加上
振荡或超声波振荡。
25
搅拌方式的介绍
改进方法:
采用喷射系统(如GZ Phase IV),利用高压泵浦在缸内靠近板 面位置(距离约为2″),以1~2kg/cm2压力喷出镀液,搅动镀液, 同时配合沿板面方向摇摆,使喷射均匀。此法对于电镀厚板及盲 孔很有帮助; 采用Eductor,此法是在缸底加装喇叭形喷咀,利用喷射的镀液带 动缸内镀液,流量约增加3~4倍,可使搅拌强度成倍增加。
Date : 10.29, 2002 Presented by : 唐治宇(P&D)
1
为电镀铜工程师提供一份基础教材;
集中电镀铜工艺难点,使之得到更多成员经验,
以便解决问题; 提高电镀铜工程师的整体技术水平。
2
一、制作流程:--------------------------------------------- 4 二、工艺原理:--------------------------------------------- 5 三、物料:--------------------------------------------------- 6 四、操作条件:-------------------------------------------- 18
35
深镀能力
质量传递:
镀液粘度,粘度越大,流动性越小,孔内质量交换能力越差;
不同硫酸铜含量的镀液粘度:
CuSO4·5H2O(g/L) H2SO4(g/L) μ (CP) 20 220 1.136 40 220 1.215 60 220 1.231 80 220 1.282 100 220 1.344
31
测 试 方 法(续)
镀层品质测试项目: 镀层均匀性; 深镀能力(分散能力); 镀层延展性(IPC-TM-650、2、4、18.1); 镀层可靠性; Solder shock(IPC-TM-650.2.6.8D、冷热循环冲击(参 见Lab工作指示)、热油测试(IPC-TM-650.2.4.6)。 抗拉强度。
1)催化下述反应Cu+-e→Cu2+,减少Cu+的含量;
2)阻止Cu+进入溶液,促使它进一步形成Cu2+;
3)减少微小铜晶体从阳极表面脱落。
9
磷铜阳极
铜阳极中含量应该是多少呢? 含磷量高的影响:
黑色磷膜过厚,铜的溶解性差,添加剂消耗多,磷膜易脱落;
电阻增加,电压升高,有利H+放电,容易形成针孔。
搅拌:
消除浓差极化,提高允许电流密度,提高生产效率。
通常采用空气搅拌加摇摆(阴极移动)来实现。 目前尚有采用Eductor或液下喷射等方法。
22
五、机 器 设 备
电镀铜的主要设备为:(以龙门式垂直挂镀线为例)
镀槽:包含阳极杆、阳极钛篮、阴极铜座、摇摆、阳极挡板、
阴极浮夹、空气搅拌管道、循环管道。
29
脉冲整流机
以Shidey PPR系列为例: 电镀/停机状态下,该光剂均与铜阳极产生分解副反应。
该副反应严重影响镀层可靠性,需通过与空气中的氧气
发生反应后,以活性碳过滤除去。
30
六、测 试 方 法
镀液组分测试: 硫酸、硫酸铜、氯离子分析方法参见实验室工作指示。 添加剂一般采用CVS分析或哈氏槽法(IPC-TM-650.2. 3.21),不同系列添加剂由供应商提供相关应用程序。
八、案例及缺陷分析:----------------------------------- 49
3
一、制作流程
内层制作 → 钻孔 → 除胶渣 → 沉铜 →
全板电镀
→ 图形转移 → 图形电镀 → 褪膜、蚀刻、褪锡 →
绿油→ 表面处理
4
二、工 艺 原 理
阴极: Cu2++2e→Cu Cu2++ e →Cu+ °Cu2+/Cu=+0.34V
镀铜在PCB制造过程中,主要用于加厚孔内化学铜层和线路铜层。
Cu++ e →Cu
阳极: Cu-2e→Cu2+
°Cu+/Cu=+0.51V
Cu- e →Cu+
2Cu+ →Cu2++Cu 2Cu++1/2O2+2H+ →Cu2++H2O
5
三、电 镀 物 料
磷铜阳极:镀液中Cu2+的来源。 硫酸铜:镀液主盐。
26
整流机
提供电镀的电源 一般有两种整流机: 传统的直流整流机;
周期反向脉冲整流机。
此种整流机配合专用添加剂可大大改善电镀的分散能力。
27
脉冲整流机
脉冲波形:
波形示意图
I
IF:IR 一般 1:1.5~1:3
TF:TR一般 10:0.5~40:2ms 反向脉冲可使高电流区域
TF
IF
u(m/s)
流速u,管两端压力差ΔP
管长度增加流速迅速减小
38
深镀能力
浓度超电势(ηm ): 定义:电极表面附近溶液反应物浓度与主体溶液中反应物 浓度差引起。 Ηm=(RT/Nf)Ln(Cs/Cb)
39
深镀能力
电极表面附近铜离子浓度分布:
C
Cb Cs
电板 O
δ
X
Cs—电极表面铜离子浓度。 Cb—本体溶液浓度。 Δ—扩散层厚度。
T
TR
IR
更快溶解而低电流密度区域不受影响,从而使孔内镀层分布均匀,
深镀能力提高。
28
脉冲整流机
脉冲电镀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脉冲整流机比较娇贵,需注意日常保养,各接触点清洁, 整流机内部温度控制,以便获得良好、稳定波形; 脉冲电镀需配合以特种添加剂,对不同系列添加剂有不 同注意事项; 不同的脉冲波形对通孔、盲孔电镀深镀能力不同; 有时深镀能力过高时会产生孔角铜薄等缺陷。
后过滤除去。
17
四、操 作 条 件
较为通用的药水浓度控制范围:
CuSO4 H2SO4 Cl添加剂 阳极 60~120g/L 90~140ml/L 40~100ppm 适量(按供应商要求) 含0.035~0.07%磷的铜球/铜条
上述参数亦需依不同供应商光剂系列作适当调整。
18
操 作 条 件(续)
阳极上部应增加适当高度阳极挡板,防止电镀窗顶部镀层过厚; 阳极排布要均匀分布,镀槽两边比阴极应略缩进,防止边缘过厚; 阴极底部应装有合适尺寸之浮夹,当生产不同尺寸之板时遮挡底 部电流,防止局部过厚; 阴极夹应均匀排布,接触良好。
34
深镀能力
影响深镀能力的因素:
质量传递;
电势差; 浓度超电势; 镀液极化。
32
七、能 力 研 究
在电镀铜中研究的主要课题是:
镀层均匀性:
深镀能力(Throwing Power):
镀层可靠性: 以下介绍镀层均匀性及深镀能力。
讨论:如何提高镀层可靠性?
33
Hale Waihona Puke 镀层均匀性 影响镀层均匀性主要有如下因素:
阳极板去度应比阴极短约2~3″,防止电镀窗底部镀层过厚;
40
深镀能力
工作电流密度与极限电流密度:
Cb-Cs δ Cb iL=nFD δ i=nFD D—铜离子扩散系数(cm2/s)
14
添加剂
添加剂一般分为光泽剂与辅助剂。 辅助剂一般抑制铜沉积速率,增加极化电阻,提高分布均匀性; 光泽剂则加速铜沉积速率,减少极化电阻,提高延展性与导电 性。 * 光泽:当金属晶体均匀致密,规则排列时,所反射出的光线
具有金属的光泽。
15
添加剂
光泽剂过低的影响: 镀层不光亮,易出现烧板现象。
硫酸:增加镀液导电性。
氯离子:活化阳极并协同添加剂改良镀层品质。 添加剂:改良镀层品质。
6
磷铜阳极
铜阳极中为什么要含磷? 阳极反应机理: 阳极反应: Cu-e →Cu+(快反应) Cu+-e→Cu2+(慢反应) 上述反应原因表明:阳极溶解过程中伴随有Cu+生成, 且Cu+存在下述反应: 2Cu+→Cu2++Cu
7
磷铜阳极
Cu+的危害: 2Cu++H2SO4 →Cu2SO4 Cu2SO4+H2O→Cu2O(铜粉)+H2SO4 * Cu2O以电泳方式沉积在阴极表面;
* Cu2O分布在阴极表面,Cu2+在其疏松晶体表面沉积,造成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