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分析与研究1 莫兰迪其人及艺术环境乔吉奥。
莫兰迪(Giorgio Morandi),20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静物画家,擅长静物画和风景画创作。
他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小镇,波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罗曼那地区的东边,在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之间,这是一座随处可见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橘红色屋顶,随处可听悠扬钟声的具有细细绵长历史的城市,这儿有欧洲最古老的现代大学波洛尼亚大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之一,诞出过杰出的艺术家安德烈。
曼特尼亚。
波洛尼亚几乎每座教堂都布满了精美壁画,沉浸着意大利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古罗马文化雄风、文艺复兴时期带来的科学气质。
因此,这里的美更具有理性,人们更习惯于艺术的质朴、严谨,甚至是笨拙。
而莫兰迪艺术的最高成就即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瓶瓶罐罐中。
从1907年莫兰迪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为起点,他逐渐从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之前他还应征入过伍。
在这个过程中,莫兰迪接触到了意大利传统绘画,接触到了塞尚和立体主义,接触到了形而上画派,这些在莫兰迪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兰迪终生定居在波洛尼亚的封达查街,终生未婚,过着近乎修士般的禁欲生活,具有苦行僧的气质。
莫兰迪从不为外界琐事所扰,即使是战争年代,依然不为所动的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仰。
2 莫兰迪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2.1 塞尚总结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塞尚无疑在他的艺术思想形成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一个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几乎总是五指练习,这种练习会交给他老一代艺术家的风格准则,直到他自己成熟到足以将他自己的风格付诸形式为止。
在1912年到1916年的作品里,莫兰迪的作品中弥漫着早期的巴黎立体主义者们,如塞尚、夏尔丹的影子。
塞尚对莫兰迪的根本影响在于他颠覆性的观察方式,以及他关于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塞尚认为:一个人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视觉,即制作一种镜片,他必须观察那些未被人发现的自然……而这个镜片所放置的几点即是自然。
同时,塞尚还认为:艺术是个人的知觉,要让这种知觉处于情感之中,然后求助于理智组织成一件作品。
这里的情况又指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感觉。
而莫兰迪在接触到塞尚作品后,他认为:作品的创作中应当重情绪而不是重形式,画面的形式知识情绪的附属品,对客观世界的本源性的观察才是这种情绪的动力。
莫兰迪最大程度上接受了塞尚颠覆性的观察特点,通过“符合逻辑”、“不荒谬”的视觉方式来观看客观世界,并以此来揭示“抽象的现实”之本质。
这一点在他晚期作品中更加清晰,比如他对外形的消解、对边缘线的淡化,对画面空间平面化的处理。
虽然莫兰迪对于客观世界的本质追求同塞尚一样,透过现象找出本质是他艺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实际创作中,他也反对纯形式的表现,通过对形体边缘线的彻底弱化,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让人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客观世界。
2.2早期立体主义者的影响莫兰迪接触立体主义是通过一本名为《巴黎晚间》的杂志。
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常常把绘画的成功归结于在创作中断然地去除所谓的尝试或是实验的想法。
由此,莫兰迪的静物画是尽可能重现物体原有的形,让物体在画面中不着痕迹地自然现出。
这体现了莫兰迪在官场物体时,没有添加任何刻意的修饰,他认为:在绘画的实际操作上应当最大限度剔除“尝试”的做法,艺术家是在直接地将自己的理念和对客观世界的观照表现在画布上。
立体主义者的作品不论在主题上还是在空间、色调处理上,甚至是画面表现形式上都对莫兰迪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绘画技法方面,如莫兰迪的风景画中,用笔多是断断续续有钝感的短线,以此造成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再后来,用笔在方向上又有所变化,不光是直线,甚至还加上了有方向的曲线使画面由不定形的小块面组成。
虽然这样的形式使画面空间显得抽象,但这些块面之间都显得和谐、统一。
2.3 形而上画派的影响形而上画派由于深受叔本华和尼采唯心主义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佛洛依德思想的影响,他们比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画派更早地体现了精神分析学中关于直觉、幻觉和意识的应用,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神秘怪异的气氛,描绘的多是物体的稳固、无时间性和不朽性。
形而上画派的画家们认为,在平常普通的经验世界中存在着某种偶然的可以发觉的玄妙的形而上之感,而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把这种感觉显示在绘画中。
所以,他们多半在画面中呈现意大利建筑物及其形成的神秘、诡异的阴影,有时画面上还会出现模特、石膏模型、几何体等表示形而上感觉的符号。
形而上画派对莫兰迪的作品影响主义体现在一些典型的绘画符号上,如半身模特、几何体模型等,这些作品中,物体轮廓严谨,边缘线清晰明确,画面的光源投射在物体上造成长长的阴影,这些都属于形而上的特征。
3 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在奢靡浮华的18世纪的法国,当大部分画家都在描绘上流社会之时,有一位画家坚持不懈地用朴实的画笔讲述着中下层平民的生活,他就是平民写实主义大师夏尔丹。
夏尔丹在当时以洛可可为主流的法国画坛上堪称异类,然而在西方艺术史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莫兰迪是20世纪备受关注的意大利静物油画大师,被称为“瓶子画家”。
他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长期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和油画。
他整日忙碌于相册大小的画布里,几乎闭门不出,在平静中度过了一生。
然而,他的小幅油画作品却蕴藏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他的绘画也越出他的祖国意大利而为世人所称道。
夏尔丹和莫兰迪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虽然相距甚远,得到不同时代文化的滋养,但是二者同样备受历史的青睐,在艺术审美方面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选择日常用品和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他们的艺术本质都不仅仅是趋于一个对外表真实性的复制,恰恰相反,他们似乎努力从一个平凡的表象中提取揭示秩序、逻辑、形式的关系,他们都沉醉于绘画的世界里,物我相忘,成就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莫兰迪与夏尔丹的绘画作品表现出诸多类似的审美特质。
如单纯、朴素、宁静、含蓄的境界追求。
这些特性使他们的艺术可以洞见西方艺术审美核心价值观,理解西方艺术的过去、现在、为了,领略油画艺术的魅力与境界。
1.绘画的生命——有意味的形式静物画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画科,在西方艺术的体系和发展脉络中,它反映着西方艺术自文艺复兴时代延续至今的艺术精神:对凡间事物的热情与关注。
这是西方绘画艺术源自文艺复兴的灵魂。
莫兰迪与夏尔丹把静物画作为他们个性化绘画探索的开端,他们都试图通过对绘画构成因素的革新把熟悉的静物转化成有意味的形式,使平凡的东西变得引人入胜。
然而,二者的切入点略有不同。
首先是对静物的选择与处理方式的不同,夏尔丹的静物画以戏剧性的光的描绘著称于世,题材多限于厨房和食品柜的范围,对细节和光线的洞察成为显著的外在形式特征。
他通常巧妙又平实地安排它们,并在静物的布置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二动物,使画面静中有动,充满情趣。
然而,越深入地观察夏尔丹的静物画,其人为的痕迹越明显。
很显然,它们是画家在工作室精心设置并巧妙取舍组织的结果。
夏尔丹在对静物与光的安排过程中探索着它们之间的构成性和隐蔽的视觉关系。
夏尔丹绘画一般都沿着水平线和垂直线摆设静物,静物多呈相似性的垂直或水平状态,偶有一二静物呈斜线状态,在庄严的布局中略显活跃。
而光的运用最为高明,光在画面起减法作用,使高高低低并排呈现的静物有隐有显,从而打破平均,具有层次之美,静物由此充满意味,焕发生机,在其像中充满了抽象的美。
莫兰迪在毕生的绘画生涯中所取题材极其有限,他终生研究和创作身边的瓶瓶罐罐,它们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物:水罐、水瓶、花瓶、方盒、圆盒或茶壶,平凡无奇。
他将这些瓶瓶罐罐精心地堆放,形成一种空间结构。
在莫兰迪的眼里,静物实体与它们的间隙有着同等价值,都是画面空间的组成部分。
一组组坛坛罐罐不同的排列组合都有看不尽的变化和想不完的妙趣,都会引起他的绘画兴趣。
在莫兰迪看来,物品的物理特性对于绘画的实质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而空间,光、色彩和形式才是视觉世界的基本因素,也是绘画创作最根本的语言,它们构成了绘画永恒的价值。
在此,他与他的前辈夏尔丹的艺术观念是想通的。
然而,在具体外在形式内容追求上,莫兰迪是现代的、抽象的,他的静物图像不追求局部的真实,而是对真实静物作“减法”的追求,把静物简化为画面结构的一部分来理解,往往理智地把物象分解成系列基本图形,研究图像与图像的对比与和谐,可以对图形元素进行变形,也可以对基本图形进行加法或减法,还可以打散构成,或隐或显,把基本形从它的固有结构中间移向一个新位置,或者作一个方向上的改变,目的是为了在空间和形式上与整体取得有秩序的联系。
色彩处理上,压缩固有色,追求低纯度的整体的色调感。
某种程度上说,莫兰迪关注的是夏尔丹绘画中暗含的构成关系,只不过莫兰迪把夏尔丹绘画中暗含的内部构成关系给以显性化处理,而抹去外表的细节表现,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油画形体。
2.传统与现代的联接处——对建筑性与抒情性的追求从绘画形态上看,夏尔丹属于18世纪传统型写实画家,莫兰迪是西方20世纪备受关注的现代型油画大师,二者难有共同之处。
但对他们的作品稍作比较,便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二者都是极其关注画面结构性的画家。
表面的细节刻画并不是画家关心的核心问题,潜在的几何结构,色彩结构所蕴涵的美感才是夏尔丹关注的中心。
夏尔丹的艺术之所以超越荷兰小画派而受到现代画家推崇,就在于他对绘画内在结构的深入理解和关注,只不过这种关注是隐蔽性的,在表面上他还是表现出对精致细节的兴趣,否则他就不属于他那个时代。
然而作为杰出的画家,他对绘画本质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于基本元素的感知能力,使他超越了他的时代,引起现代画家的共鸣。
现代艺术的革命经常被看作一个与传统的有意识地决裂。
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实际上,现代艺术家所建立的是一个新的、不同观点的过去,而绘画本质并没有改变。
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西方艺术传统的基本精神就是:面对自然并直接从自然中寻求建筑“与自然平衡的和谐体”。
莫兰迪的作品正是这方面绝佳的范例。
虽然莫兰迪的油画依赖于抽象的关系,但他坚称他不是一个抽象画家,而是一个完全被平凡生活所吸引的现实主义者,这与夏尔丹的平民现实主义如出一辙。
他坚称面对物象作画,从观察中抽取极为纯化的基本几何造型来构筑他的画面,探究视觉经验中藏匿的抽象结构,但又不是完全的彻底抽象,他又从抽象的边缘撤退,与具象的边境保持联系。
他的艺术是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一个深思熟虑的选择。
莫兰迪的造型是建筑性的,他以几何图形构筑他的画面,莫兰迪的色彩是抒情性的,他以色调为创作手段,以色调传达气氛和格调,并由此获得一种生动的创意和吸引力,以抒发他对生活和故乡的情感。
我们看到莫兰迪画中暗淡的茶色和砖红色,这种色彩与他的故乡波洛尼亚的地方色彩就有着神韵上的联系。
对几何结构的表现,对意象抒情性的把握是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是古典绘画的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