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标准

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标准

《物业管理法规》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㈠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依托于物业管理专业建设。

课程的作用课程讲授了物业管理活动中涉及的法律内容,包括物业管理中的法律文件、早期介入及前期物业管理的法律规定、物业装饰装修管理、物业使用和维护、物业管理服务以及物业管理服务收费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重点介绍物业管理法律责任及纠纷的处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行业的发展相适应,同时关注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㈡课程基本理念
根据高职高专各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在设置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紧跟行业的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
2、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需要安排教学任务;
3、在教学内容中提出了素质培养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㈢课程设计思路
技能名称→ 情境描述→ 技能训练→ 技能考查
二、课程目标
课程工作任务目标:根据高职高专各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提高实际工作中与业主交流、协调的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对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灵活运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处理物业纠纷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㈠学习领域
㈡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四、课程实施
结合本课程内容和所教授的学生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影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教学练结合法、角色扮演法等。

1、模拟教学法。

通过模拟制订物业企业参与招、投标的投标文件、模拟制订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模拟制订物业服务收费管理规范、模拟制订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等方式让学生直接接触物业管理的具体业务活动,以巩固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情景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制作相应的物业管理纠纷情景短剧,并以此作为考察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情景演练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统筹能力随机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将说理与案例相结合,主动直观,通俗易懂。

例如在讲解物业管理纠纷的处理时可引入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讲解,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4、讨论、辩论式教学法。

精选一些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或开展辩论赛,分析各种事实材料中的情节与法律使用问题,分析问题的法律性质,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能抓住事务的主旨,做到有话可说,并且有理有据。

5、范文欣赏法。

在给学生讲解完物业管理中常见的法律文件格式后,学生在具体运用时还是有一定难度,通过范文欣赏,增强学生对具体文件制作的感性认识。

如在讲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时,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将优秀、典型的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协议放映给学生观看,并同时进行讲解、指导。

6、现场教学法。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可以安排学生参观物业管理工作的现场,并通过对现场中物业管理法律服务工作流程的讲解,使学生对物业管理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有直观的认识。

7、观摩式教学法。

通过观看《今日说法》、《经济与法》、《物业管理是怎样炼成的》等电视影像资料以及组织学生到物业公司进行专业见习等,使学生熟悉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的具体内容。

上述各种教学方法既可独立采用,也可结合使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引导着学生的积极思考、乐于学习、勤于实践,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价值观与情商的发展;既要关注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考核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

教师利用考核所提供的信息,进一步改善教学设计,调整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水平。

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率,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在每一个教学模块完成后,都要安排写出一份策划案,作为模块小结。

过程考核还包括期中实践成绩,这些过程考核项目占到学生总成绩的60%。

㈡考核中体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
在学习过程的考核中,要制定对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

㈢考核手段体现开放性
在过程考核中,安排了期中考核项目,这个项目的分数由教师根据学生实践的表现给出,体现考核的开放性。

总成绩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根据课程标准,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六、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
㈠硬件条件
1、应配备电脑和网络,投影仪、数码相机、法庭相关用品。

㈡师资条件
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交往的时代特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能够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有效接纳和对技能的灵活掌握。

㈢教材编写
教材内容的选择要以为符合课程设计要求,教材的框架结构与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一致,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相关案例的搜集、素材的整理应与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环境、生活氛围相匹配。

㈣信息化教学资源
1、加强与企业的动态关联,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把握企业对员工素养的需求层次。

2、了解新时期物业管理发展的新模式,从中把握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的认知度以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与方法,教师应注意搜集现实社会中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比较大的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素材。

3、建立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升利用效率。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根据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最能够展现课程内容及审美性。

课程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开展教学,设计出生动新颖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

扩大了课堂信息量,增强了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提高了课堂实效。

课程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制作课件的方法体会,通过对课件内容和形式的精心设计与制作,使课件在配合和促进课程教学上取得良好效果。

5、课程网络平台的利用
利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课程网站,课程网站的主要栏目有课件、教案、视频、小资料、小案例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教学
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站获得更多外部信息,老师则可以通过网站更新新的教学案例、资料、视频等教学内容,也可利用网站收集最新物业管理法律法规资料与案例,设计出具有物业管理专业学院特色的模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效。

七、教学资料
《物业管理法律法规》王跃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物业管理条例》、《房地产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一些行业规范标准
《今日说法》、《物业是怎样炼成的》等视频资料
八、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