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

《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10分)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kg/m3,容器的质量为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实验编号12液体的体积V/cm3412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20282.(10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m1,当装满密度为ρ0的水时,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2;当该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3.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液体的密度为。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3.(10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V奶=cm3;则酸奶的密度ρ=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

其原因是。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水的密度已知),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测酸奶密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以及计算表达式(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4.(10分)小敏最爱喝的饮料是橙汁。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小明想在家里自己动手测橙汁的密度。

能用得上的器材有:一瓶橙汁、弹簧测力计、水和一些线绳。

下面是小明测出橙汁密度的部分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观察瓶中橙汁的高度,并做好标记。

(2)用线绳将一瓶橙汁系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1;(3);(4)。

利用上述实验步骤测量出的物理量计算橙汁密度表达式ρ橙汁=。

5.(10分)“测定蜡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1)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天平左端高,右端低,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

(2)把蜡块放在左盘中,向另一个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读出蜡块的质量为m;(3)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将蜡块轻轻地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则蜡块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4)这种测定蜡块密度的方法(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5)针对上面遇到的问题李明采用了如下方法进行试验:A.天平测出蜡块质量,所用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

B.量筒中加入适量水C.细线系着小铁块浸没在量筒内水中D.用细线将小铁块和蜡块系在一起浸没在量筒中如图丙通过测量可知:蜡块的质量为g,体积为cm3,密度为kg/m3。

6.(10分)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1)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若要消除这一操作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就可以了,步骤应调整为(填序号)(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7.(10分)小明和小刚在物理兴趣小组活动时发现:泥沙的密度比水大。

因此他们猜想:若江水中含沙量越高,则江水的密度可能越大。

他们决定用清水和食盐配制盐水,测量盐水密度来模拟分析这一问题。

(1)为测盐水的密度,有两套方案:小明同学的方案是: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空烧杯中,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小刚同学的方案是:先在烧杯里放一些盐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然后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再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请你对以上两种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并确认哪一种方案更可取一些:(填小明或小刚)。

因为另一个同学测得偏小,造成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偏小或偏大)(2)他们经过多次的实验测量,得到了盐水密度与盐的百分含量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分析图表数据,可知他们的猜想是(正确/错误)的。

盐的百分含量%468101520盐水密度/(g/cm3) 1.05 1.08 1.10 1.12 1.15 1.17(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如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盐水的密度与盐的百分含量之间的曲线。

(4)小明在实验中,测得了某盐水的密度为 1.16×103kg/m3,则这种盐水的盐含量约%。

(5)印度洋海水比北大西洋海水密度小,可知北大西洋海水含盐量较(高/低)。

8.(10分)下面是小芳和小华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方案,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1,然后将烧杯内的适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内,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

剩余油(2)如图是按小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情况,请将表格填写完整。

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g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g倒出油的质量/g油的密度/kg•m﹣334.1209.(10分)“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用字母表示)A.计算橙汁的密度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D.调节天平平衡E.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1;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d.橙汁的密度ρ橙汁=(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10.(10分)小亮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由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g。

(2)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cm3。

(3)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kg/m3。

(4)小华设计另一种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方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l,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酱油,再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2;然后把烧杯内的待油全部倒入量筒内,测出量筒内酱油的体积为V;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按该实验方案测出酱油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

(5)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②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6)小明针对(5)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测量物质的密度》拓展训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1.(10分)小强用天平、量筒和一个容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经过规范操作,得到如下数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1×103kg/m3,容器的质量为16g,能正确反映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B实验编号12液体的体积V/cm3412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m/g2028【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等于液体的质量和容器的质量之和;由此计算出第二次比第一次液体多的质量和体积,由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2)计算第一次液体质量,从而得到容器质量;(3)在实验中,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

【解答】解:(1)第一次测量时液体体积V1=4cm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1=20g,第二次液体的体积V2=12cm3,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m2=28g,第二次液体比第一次质量多:m=m2﹣m1=28g﹣20g=8g,第二次液体比第一次体积多:V=V2﹣V1=12cm3﹣4cm3=8cm3,所以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

(2)第一次容器中液体的质量:m液1=ρV1=1g/cm3×4cm3=4g,所以容器的质量:m容=m1﹣m液1=20g﹣4g=16g;(3)在倒入液体之前,此时液体的体积为0,而容器的质量并不是0,随着液体体积的增加,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加;A、直线从原点开始,表示容器的质量为零,故A错误;B、从纵轴上方开始,随液体的增加总质量不断增加,故B正确;C、直线从横轴上开始,说明液体质量为零时,有一定体积,故C错误。

故答案为:1×103;16;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明确总质量与液体质量和容器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0分)一个空瓶子的质量为m1,当装满密度为ρ0的水时,瓶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2;当该瓶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3.则这个瓶子的容积为,液体的密度为。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分析】(1)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水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2)根据瓶子质量和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该液体的质量,瓶子的容积(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该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1)瓶子装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m2﹣m1,根据ρ=可得,水的体积:V水==,瓶子的容积:V=V水=;(2)装满另一液体时,液体的质量:m液=m3﹣m1,液体的体积:V液=V=;则液体的密度:ρ液===。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审题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条件“瓶子的容积不变”。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80.0分)3.(10分)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所示m1=81.4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V奶=40cm3;则酸奶的密度ρ=1.1g/c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