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岱山220kV变电站创优实施细则编制: _____________ 年月日审核: _____________ 年月日批准: 年月日发放编号1. 概述 (1)1.1编制目的 (1)1.2编制依据 (1)1.3工程概况及主要特点 (2)2. 施工创优目标 (5)2.1施工质量目标 (5)2.2施工安全目标 (5)2.3文明施工和环保目标 (6)2.4工期和投资目标 (6)2.5工程档案管理目标 (6)3. 施工创优管理措施 (7)3.1制度保证措施 (7)3.2组织保证措施 (8)3.3 技术保证措施 (9)3.4物资保证措施 (10)批准: 年月日3.5过程控制措施 (10)3.6工程进度管理113.7开展质量攻关活动 (12)3.8强制性标准的贯彻实施 (12)3.9信息管理 (12)3.10创优自查及整改 (13)4. .......................................................................................................... 施工工艺及技术控制措施 . (13)4.1施工工艺控制要求 (13)4.2主要工序控制措施 (16)岱山220kV 变电站工程创优实施细则1.概述1.1编制目的通过分解和细化本工程创优目标、制定相关针对性的管理、技术等措施、明确相关工作的责任主体,指导本工程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开展工程创优活动,最终实现工程创优目标。
1.2编制依据1.2.1建设管理单位制定的“建设创优策划”。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8年3月1日起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 年1 月10 日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年11 月1 日起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 年2 月1日起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O319-2OO0等法律、法规文件;1.2.3《国家电网公司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电网基建[2006]699号);1.2.4《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05]255号);1.2.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08]288号)1.2.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06版);1.2.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作业手册》(2007版);1.2.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基建[2007]302号1.2.9《电力建设房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规定》(电建质监[2004]18号);1.2.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年版);1.2.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工程部分》(2002年版);1.2.12《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国家电网科〔2009〕642号1.2.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5161.17-2002;1.2.14《110kV~1000kV 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Q/GDW183-2008);1.2.1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评价管理办法》[2004]488号;1.2.16《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国家电网科[2009]211号1.2.1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竞赛实施办法》(220kV 工程改为《浙江省电力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流动红旗竞赛实施办法》)1.2.18《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
1.3工程概况及主要特点1.3.1工程建设概况工程名称:岱山220kV 变电站土建工程;建设地点: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板井潭村;工程类别: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设计单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质量、安全等级要求:施工质量要求:优良;单位工程合格率为100%,并达到国家电网公司现行《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评定标准》,并确保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奖结构类型及层数:二类工业建筑,框架二层结构;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框架抗震设计按二级抗震考虑。
建筑面积:约1 1 23平方米;承包方式:包工包料;1.3.2工程建设规模:远景一期主变3X 180MVA1X180MVA 22OKV 线路6回2回11OKV 线路12回4回35KV 线路8回4回无功补偿装置远景按6组9.6Mvar电容器、3组lOMvar电抗器场地考虑,本期2组9.6Mvar电容器、1组lOMvar电抗器;远景装设2组2200KVA消弧线圈,本期装设1 组22OOKVA 消弧线圈。
1.3.3站址概述站址位于舟山市岱山县高亭镇板井潭村岱东工业区南侧,场地主要为盐田。
站址东侧、南侧和西侧均为盐田;北侧为岱东工业区。
进站道路考虑从站址北侧的岱东工业区道路引接,新建进站道路长度约15m,宽4.5m。
站址场地较为平坦,平均自然地坪标高为1.5m左右(1956黄海高程,下同)。
根据水文气象报告,站址附近海域百年一遇高潮位 3.22m。
1.3.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我院勘测处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提供的岩土工程勘测报告, 站区地基土的组成与性质从上而下描述如下:(1)层粉质粘土:浅灰黄色,很湿~湿,软塑~可塑,底部渐变过渡为淤泥质土,层厚0.70-2.20m;层顶标高1.3A 1.65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10 kPa。
(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深灰色,饱和,流塑,层厚14.20-16.50m,层顶标高0.85〜-0.62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60 kPa。
(3)层粉质粘土:灰绿色、灰黄色,稍湿,硬塑,层理结构不明显,混少量岩屑风化角砾,上部夹薄层氧化硬层,局部夹角砾富集的薄层,层厚2.70〜5.40m 层顶标高-14.82--16.58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 kPs。
(4)层粉质粘土混角砾:灰黄色,稍湿,硬塑,角砾约占30%,层厚3.2〜6.10m 层顶标高-18.06--20.41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20 kPs。
(5)层角砾:灰褐-灰黄色,稍湿,中密,角砾含量约占70~80%,含少量粘性土,层顶一般夹厚10~20cm碎石薄层,该层未揭穿,控制层厚4.50m 层顶标高-23.55- -24.68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50 kPa 站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地表蒸发及地下迳流排泄为主。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接近地表;勘测期间,地下水位埋深0.5m 左右,局部地势低洼地段地表有积水。
站区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长期浸水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处于干湿交替环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中等腐蚀性; 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
站区地下水对混凝土有中等腐蚀性,对长期浸水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弱腐蚀性; 对处于干湿交替环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强腐蚀性; 地下水对钢结构有中等腐蚀性。
站区表层土对混凝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对钢结构均有强腐蚀性。
2.施工创优目标2.1施工质量目标⑴ 施工全过程做不发生施工质量事故,实现一次成优。
⑵ 工程质量满足国家及行业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优良级要求。
其中,建筑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观感得分率》90%; 安装工程:分项及分部工程合格率为100%,单位工程优良率为100%。
工程带负荷一次启动成功。
⑶ 实现工程“零缺陷”移交。
2.2施工安全目标⑴ 不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⑵ 不发生一般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⑶ 不发生火灾事故;⑷ 不发生负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⑸ 不发生因工程施工而造成的电网非正常停电事故;2.3 文明施工和环保目标用“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行为作业规范化、现场布置条理化、机料摆放定置化、环境影响最小化”规范施工现场作业行为,确保创建省公司级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争创省建筑系统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和国家电网公司级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依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编制并严格执行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六化”要求。
2.4工期和投资目标总工期:240日历天(180天内具备安装施工条件)。
开工日期以发包人签发的开工日开始,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09年12 月29 日,竣工日期以通过竣工验收后,施工单位提出监理单位核准建设单位核定的竣工日期为准。
依据合同工期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严格关键工序控制,确保如期竣工移交生产。
根据工程进度,及时编制工程用款计划;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及时提出合理的变更申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5 工程档案管理目标所有施工记录、质量保证资料、质量关键控制环节的数码档案等工程档案与施工进度同步形成,归档及时,数据准确、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满足合同及工程档案管理要求。
施工记录由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时填写和整理,要保证施工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对于相关工序交接的质量记录,必须签字齐全,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没有经质检员认可的施工记录不能转序。
项目部每周、集团公司每月组织一次包括施工记录在内的工程资料的检查,以保证施工记录的完整性。
工程竣工后,项目部对施工记录进行汇总、整理和装订,统一向业主移交。
移交时,双方签认资料移交清单。
根据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认真填写竣工资料。
交工资料的编制要做到与工程同步工程资料的填写要字迹清晰、图形完整、尺寸齐全、签章完整、无漏项,并且用碳素墨水填写和绘制。
资料的格式、公用名称要填写一致,资料内容要齐全,没有的项目要划掉。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协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汇总交工技术资料,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签证,设计变更的确认各方不得拖延。
3. 施工创优管理措施3.1制度保证措施为实现本工程创优目标,针对工程特点及管理要求,编制以下质量保证制度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认真落实,以保证各种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⑴ 施工质量工作责任和奖惩制度;⑵ 施工图会审及技术交底制度;⑶ 原材料检验、试验,设备开箱、交接,及跟踪管理制度;⑷ 施工质量检查、检验、不合格品纠正制度;⑸ 隐蔽工程验收制度;⑹ 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管理制度;⑺ 计量器具管理制度;⑻ 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⑼ 档案管理制度。
3.2组织保证措施3.2.1成立工程创优领导小组⑴ 施工单位成立创“优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吴顺明 副组长:阙正非组员:杨云明、叶宇、孙淼龙、周黎均、张组刚、吴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