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基础知识经地理常识试题:地理国情

公共基础知识经地理常识试题:地理国情

公共基础知识经地理常识试题:地理国情网整理而出,希望能帮到您!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宪法制度中具有自身特色的两项制度。

下列对这两项制度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B.自治区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C.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当地通过选举或协商产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D.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独立的外交权
2.
温室效应将引起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引起温室效应的最主要的气体是( )。

A.氮氧化合物
B.二氧化碳
C.臭氧
D.氟利昂
3.旱作农业的农作物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
A.小麦
B.玉米
C.大麦
D.高粱
4.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其中70%以上
以( )形式存在。

A.两极冰盖和高山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江河
5.
关于我国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B.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震减灾科研活动和先进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C.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组织各级各类抗震救灾工作
D.中国人民解放军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执行抗震救灾任务
1.答案: D
解析: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是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和防务权,D选项表述有误,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的制度。

其基本内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按其行政区划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由特别行政区和制度构成的合成词,指在我国版图内,根据我国宪法和基本法的规定而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特别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行政区域,并规定特区政府对所辖区域社会的政治、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业、土地、教育、文化等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权的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

2.答案: B
解析: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的原因。

故本题选B。

而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在平流层的臭氧能保护地表生物不受紫外线的侵害。

氮氧化合物有毒性,能致人于死地。

3.答案: A
解析: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半数以上。

位于昆仑山-秦岭-淮河-线以北,大致包括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

而该区域是我国小麦的主产区。

因此本题选A项。

4.答案: A
解析:
世界水资源中有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

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

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为人类直接利用,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水库和浅层地下水源。

故正确答案为A。

5.答案: 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财政列入经费预算,A说法正确;
该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逐步提高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研究经费投入,推广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B说法正确;
该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C说法不正确;
该法第九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D说法
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
地球上只有温带才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寒带和热带是长冬无夏和长夏无冬。

其原因是( )。

A.由地球自转引起
B.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当离太阳远时光线照射少,为冬季;离太阳近时为夏季
C.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有一定夹角所致
D.热带的地形地貌构成使之不易散热
2.
下列有关海洋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所含的元素超过了人体吸收的限度,所以不能喝
B. 黑潮是纵贯大西洋的一支海流,由于污染,海水呈黑色,所以被称为黑潮
C.科学家认为,海平面的升降是由于大陆板块运动或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引起的
D.海洋中容纳有巨大的热量,在不断与外界交换和传输自身热
量的过程中,对大陆的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
3.
直立的竹竿在正午时影子最长的那一天是北半球的( )。

A.冬至
B.夏至
C.春分
D.秋分
4.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或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程度的现象。

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氧化物
5.
赤潮主要由( )引起的。

A.珊瑚虫
B.低气压
C.浮游生物
D.火山喷发
1.答案: C
推荐:
|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