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凝油油保所
直链石蜡:含量高,析蜡温度高。
支链石蜡:延缓结晶成核。
石
原油组成 芳香烃:石蜡的溶剂,延缓沉积。
蜡
环烷烃:破坏成核和生长过程。
沉
重质组分:含量越多,体系越易析蜡。
积
析蜡点:开始出现粒径在1微米以上的蜡
影
晶体时的温度。
响
温度
倾点:结晶形成网状物,原油失去液体
因 素
性质,象弹性固体时的温度点。 凝固点:发生沉积并且开始固结堵塞流
拉刀刮蜡器
井筒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俄罗斯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研制
了一种新型刮蜡器-拉刀刮蜡器 该刮蜡器的工作原理是切削刃将 蜡沉积表面切削成沟槽,蜡屑由 液流或气流带走。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井筒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加拿大的Para-Tech公司开发 研制了一种可用于井下和地面防 蜡的短节工具Enercat 防蜡器, 该工具主要是由中心管、铝合金 外套组成,在中心管与铝合金套 间的夹层内充填有石英及半贵重 金属填料。目前已在世界上20多 个产油国应用。
未处理的蜡晶偏振光剖面图
射频处理后的蜡晶偏振光剖面图 (中空透明)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应用实例
微生物降凝技术
➢ 细菌通过破坏蜡分子链上碳原子间的化学键而部分消化 掉蜡沉积物,从而使沉积物变得可再流动;
➢ 细菌产生可进一步促进蜡降解的生物表活剂; ➢ 这些细菌具有极强的活性,可有效降低C15-C20石蜡组分
2700-3900 1341-1500 1800-2100
含蜡量(%)
50
24.8
10
凝固点(℃)
46
48
47
上海世博石油馆
辽河油田
辽河油田拥有3亿吨高凝油地质储量,辽河静安堡油田沈 84块沙三段原油含蜡37.7%-36.7%,原油凝固点43-48.9℃。
国内其它高凝油田
油田 河南魏岗油田
含蜡量(%) 48
降
3. 机械防蜡降凝技术
凝
技
4. 磁防蜡降凝技术
术
5.声波防蜡降凝技术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井筒热化学降凝技术
化学液注入油管帽
原理和地层热化学溶液处理技术相同
低压电阻加热降凝技术
美国Extractol公司研制的低压电阻加热油管防蜡技术, 采出的原油在油管中的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以上。
该工艺特点:油管与套管的隔离是靠在 油管接箍和每根油管上安装快速固定特制 绝缘体来实现。油管锚设置的深度根据井 温梯度和原油始凝点决定。地面控制采出 油的温度,在油田试验中,采出油的地面 温度达到60℃以上。
凝固点(℃) 58
大港小集油田
26
40
大庆榆树林油田
38
43
一、概况 胜利油田
胜利油田典型高凝油藏是王家岗油田:含蜡量平均 29.8%,凝固点平均40.5℃。
高凝油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1、高凝油在近井地带发 生堵塞; 2、在井筒流动过程中形 成堵塞,影响单井产能; 3、在集输管线中形成堵 塞; 4、分离器中发生沉积。
1.地层热化学降凝技术
地
层
2.无线电高频降凝技术
降
凝
3.微生物降凝技术
技
术
4.注入热流体降凝技术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地层热化学降凝技术
A + B=反应物 + 热量 技术特点: ✓ 利用水基放热反应,产生的大量热,提高近
井地带温度,溶解或分散蜡结晶物; ✓ 热化学反应通过将蜡晶的形态从晶体向无定
比例,可大幅降低原油粘度、倾点。
Libya 东部Sarir油田进行应用
射频改变碳链分布,使得碳链分布加宽:高碳数碳链减少 (C# 27 to C# 39),低碳数碳链增加(C# 7 to C# 21)。
Sarir原油气相色谱分析(经孤立培养细菌5%(v/v)处理)
1. 热化学降凝技术
井
筒
2. 低压电阻加热降凝技术
动通道的温度点。
压力
石油开采过程过中,随压力的下降,轻 质组分挥发,促进蜡的析出。
一、概况
交叉极化显微镜
析蜡温度(WAT)
当流体温度高于析蜡温度时 (44℃),在此温度条件下未发生光 折射现象。当流体冷却到析蜡温度时 (42℃)亮点开始出现,在流体冷却 到0℃时成像变得更为明亮。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井筒磁防蜡降凝技术
俄罗斯生产的 МОЖ型磁防蜡器,原理是磁场产生胶体效应与 氢键异变效应。磁防蜡器呈圆桶状,长度为450mm和350mm, 直径为60mm和42mm,质量为5kg~3kg,固定在油管中,也 可以悬挂在钢丝上,与机械刮蜡器一起工作。
在俄罗斯的罗斯塔申和扎伊金油田进行了应用,安装之前清蜡 周期为3~7天,安装后清蜡周期为30~35天。
形态改变,从而限制蜡晶的长大。
马来西亚群岛沿海Penara油田
该油田采用酸化胺类物质进行热化 学处理,产生的热大约能将基液温 度提高至192℃,而碳数16的蜡沉 积物的溶解温度是88-93℃。该技 术在Penara油田沿海从式井的应用 大约提高采收率22%。
无线电高频降凝技术
技术原理:应用一种发射设备发射无线电频率,通过改变蜡晶 分子原子核和电子的自旋状态及氢键结合程度,影响蜡晶颗 粒聚集和生成、改变成网结构,最终降低凝固点,改善高凝 油流动特性。
汇报提纲 一、概况 二、高凝油油藏开采工艺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通常把凝固点在40℃以上,含蜡量高的原油叫 高凝油。辽宁省的沈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 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达67℃。
一、概况
类别 油田名称 埋深(米)
国外典型高凝油田
美国
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
阿塔蒙油田 爪哇岛油田 Penara油田
处理前
处理后
汇报进展 四、实验室建设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复配型
共聚型
均聚型
缩聚型
20世纪 30年代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国内外降凝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降凝剂研究进展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1931年Davis合成了人类最早用 的降凝剂;由氯化石蜡和酚的缩合物
50年代至60年代: 一方面继续开发新型降凝剂,另一方面 采用共聚等手段对已有的降凝剂进行改性
60年代到80年代: 相继研制出适应于不同产地原油性质的 降凝剂,并用在原油长输管道上
80年代以后: 着重于对原有产品进行改性或复配,以扩大 对原油的适应面,使之能适用于各种高蜡原油
缩聚物、均聚物、共聚物和复配几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