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螳螂捕蝉》PPT课件

10.《螳螂捕蝉》PPT课件


(友情提示:如果你是吴王,他第二天早朝时将如何 面对那些力劝他的大臣们?怎样才能既不失一言九 鼎的大王身份,又能为自己的“死命令”自圆其说? 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尽量用上文言文哦。)
你认为本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们分?
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11) 第三段:(12)
吴王准备出兵攻 打楚国,遭到了一些 大臣的反对。大臣们 认为,攻打楚国虽然 取胜的希望很大,但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 而入,后果将不堪设 想。可是吴王固执地 说:“谁敢来劝阻我, 我就处死他!”
你能努力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成语故事吗?
蝉-----悠闲、自由自在
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
瞄准
听了少年这番话, 吴王恍然大悟,连声 说:“对!对!你讲 得太有道理了!”于 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 念头。
【因为吴王明白了:自己就像故 事中的蝉、螳螂、黄雀一样,只 顾眼前的利益,却没想到攻打楚 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侯 国乘虚而入,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
10、螳螂捕蝉
羊庄中心校 李敏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翻手为云 覆手为雨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quàn
bǐng
tang láng
chán
miáo
劝 阻
禀 报
螳 螂

瞄 准
shì fèng
zhí
huǎng
hóu
侍 奉
固 执
恍 然 大 悟
诸 侯王攻打楚国? 2、想一想在“螳螂捕蝉”这个故事中,蝉、 螳螂、黄雀各自如何表现?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利 害关系? 3、少年是怎样劝阻吴王的,从中你体会到少 年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准备攻打楚国,遭到大 臣反对,但他不听劝阻?哪几个自然段写少年 巧劝吴王的经过?哪几个自然段写吴王打消了攻 打楚国的念头?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 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 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 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 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同样的观点,同样是劝吴王, 为什么大臣们失败了,而少年却成 功了呢?
大臣——直劝、力劝
少年——智劝、巧劝
小练笔:帮吴王设计一份早朝稿。
它们都一心想得到 眼前的利益,却没有 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 着祸患呢!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 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 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 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的利益,而忘记了自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 打算,否则后患无穷。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 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 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 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 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 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 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 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 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呢!”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写了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 事劝说吴王的经过。 告诫我们什么? 告诫我们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自 己身后隐伏着的祸患。我们应当有长远打算,否 则后患无穷。 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少年聪明机智,吴王知错就改的高贵品质。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你觉得螳螂捕蝉的寓意是 什么?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 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 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 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 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 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 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 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 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 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 了。
吴王问道:“你早 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 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 湿了!” 少年回答说:“禀 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 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 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 有意思的事。”
眼前的利益 蝉
隐伏的祸患
螳螂 黄雀
眼前的利益 蝉 眼前的露水
隐伏的祸患 身后的螳螂
螳螂
黄雀
眼前的蝉
眼前的螳螂
身后的黄雀
树下的少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 王恍然大悟,
眼前的利益 蝉 眼前的露水
隐伏的祸患 身后的螳螂
螳螂
黄雀 吴王
眼前的蝉
眼前的螳螂 眼前的楚国
身后的黄雀
树下的少年
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