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当代文学PPT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PPT课件


代表作:卫慧《上海宝贝》,朱文《我爱 美元》
余华与《活着》
中国当代文学的特色:
之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社会色彩。 之二,中国当代文学是现实主义为主流的
文学。 之三,中国当代文学是具有民族风格的文
学。 之四,中国当代文学是吸收外来文化精华,
继承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不断创新的一种 新文学。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描写了狱中斗争, 再现了中国大西南 地区解放前夕的斗 争形势。
文革文学
文革文学的特征
文革文学存在着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公 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另一是秘密或半 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
主题先行与 “三突出”。
三突出:
江青地“三突出”是指在文艺舞台上和电 影银幕上, 在所有的人物当中,要突出正 面人物; 在所有的正面人物当中,要突出 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要突出中心人 物。 这就造成了人物的模式化、脸谱化。
新时期文学
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寻根文学 新写实小说 私人化写作
伤痕文学:
卢新华:《伤痕》
刘心武:《班主任》
伤痕文学的特点:
伤痕文学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作品还缺乏深度,作家们亲身经历文革,
痛心疾首却无力去深层思考。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作 家们开始追寻文革中灾难的根源,从而对 十七年历史进行了回顾,被称为“反思”。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一、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和总体特色 二、十七年文学 三、文革文学 四、新时期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50年代——70年代的文学 1949——1966,十七年文学 1966——1976,文革文学
70年代末、80年代以来的文学创作 1977到现在,新时期文学
前30年(1949-1978)属于现实主义单一化 的文学
代表作有:
柳青与《创业史》
反映了当时中国农 村集体所有制取代 个体所有制的历史 变革。
曲波与《林海雪原》
吸收了中国通俗文 学中武侠小说的传 统,加以新的革命 内容,受到读者热 烈欢迎。
杨沫与《青春之歌》
成功地描写了学生 运动,反映了知识 分子的成长道路。
罗广斌、杨益言与 《红岩》
后30年(1978-20世纪末)属于现实主义深 化并获得开放发展多样化的文学。
十七年文学
一、建国初期的文学创作 二、现实主义深化,“干预生活”的作品出现 三、50年代到6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
一、建国初期的文学创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社会进 入一个新的时期,作家的生活、环境等等 逐步安定、改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创 作潮流,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 面现实,直面人生。
代表作: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 生》、苏童《妻妾成群》。
方方与《风景》
苏童与《妻妾成群》
私人化写作:
表现独特个体的自我,个体的情绪、个体 的人格独立和价值体现。
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文学 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中国文学出现了文学“干预生活”的主张。
代表作: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宗璞《红豆》等。
三、50年代到60年代长篇小说创 作的丰收
1957年-1965年间,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创 作成就比较突出的时间。
这些优秀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民 主革命的历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图景。
代表作: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古华 《芙蓉镇》、 戴厚英《人啊,人!》
寻根文学
选材上偏向偏僻、落后的农村与山区。 表现生命的原始冲动、古老的风俗和仪式,
又对民族的精神、道德、心理加以重新认 识和反省。 代表作: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阿城与《棋王》
王安忆与《小鲍庄》
新写实小说:
不远的中国近现代史给作家们提供了许多 创作素材。
建国不久,一批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相继 出版,给新中国的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血 液。
代表作:杜鹏程《保卫延安》;刘知侠: 《铁道游击队》
建国初期另一个文学创作热点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题 材。
代表作:周立波《暴风骤雨》;赵树理《三里湾》;
二、现实主义深化,“干预生活” 的作品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