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16. 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恭祭黄帝陵。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写道:“各党各界,团结 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 阵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C. 七七事变爆发 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7. 1945年8月,《新华日报》的一篇社论中写道: “八年间的死亡留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获得了报 酬了……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材料中的 “这一天”是指( ) A. 8月5日 B. 8月10日 C. 8月12日 D.8月15日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 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 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并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 要战役?(2分)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2分)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 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3分)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战争胜 利是在哪一年?(1分)
21. 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 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八国联军侵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 蒋家王朝覆灭 22. 研制出世界先进的制碱工艺,打破西方国家对 碱业的 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侯德榜 B.张謇 C. 詹天佑 D. 茅以升 23.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相同 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以北洋军阀为斗争对象 B. 都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的政治基础 C. 都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
1. 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 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 D.《甲午 风云》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 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B. 赔款2亿两白银 C. 开设新的通商口岸 D. 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 3.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 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 组成部分(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8.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 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尽开颜。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 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 桑。(1)材料一的诗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什么?途中,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召开了一次非常重 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 时期哪次重要战役?(2分) 3)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答案 C D C D D,A A D C A ,B D A D C,B D B D A, A A C C B 26.(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分) (2)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 思想启蒙作用。(4分) (3)①民主、科学(2分)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或不能全盘西化,或 洋为中用等)。(2分) (4)感悟:①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③资本 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答出第①点得 2分,②、③两点任答一点可得2分。共4分) 27.(1)九·一八事变(1分);东北三省沦陷(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答出一项即可) (1 分) (3)张学良、杨虎城(2分) 全民族利益(全国人民利益或国家利益) (1分)。标志十年内战基本 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2分)。 (4)1945年(只写年份即可) (1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 应的运动名称。(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 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他们 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 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 的正确态度?(4分)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2分)
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 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 D.《甲午 风云》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 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B. 赔款2亿两白银 C. 开设新的通商口岸 D. 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 3.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 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 组成部分(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 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 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 D.《甲午 风云》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 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B. 赔款2亿两白银 C. 开设新的通商口岸 D. 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 3.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 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 组成部分(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7.(10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 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 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 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 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 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 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 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 图片是见证历史的鲜活载体。与下图有关的历 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四渡赤水 C. 抗日战争 D. 三大战役 25.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 ) A. 北平和平解放 B. 人民解放军占领 南京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26.材料一 图1 “师夷长技” 图2 变法图强 图 孙中山 图4 陈独秀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 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 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 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 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 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 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 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29.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的丰 功伟绩,某学校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关于“ 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讨论会。以下是讨论会 的主要片断。 1>请你归纳总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通过讨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三种观点: 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者胜利的资产阶级 革命。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③ 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 的资产阶级革命。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 种观点正确?为什么?(4分) 3)辛亥革命波澜壮阔,影响深远。今天我们纪念 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现实意义主
1. 下列历史题材的影片,主要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 史实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C.《火烧圆明园》 D.《甲午 风云》 2.《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 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B. 赔款2亿两白银 C. 开设新的通商口岸 D. 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 帝活动 3.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 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 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 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 组成部分(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 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90年前她承载了一件影 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A.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 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D.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 14. 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 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民主、科学③三民主义④变法维新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5.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 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 歌唱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抗日救亡
18. 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诚意 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 "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 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 ) A. 南京谈判 B.重庆谈判C.西安谈判 D.北平谈判 19. 1947年,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 幕的事件是( ) A. 转战陕北 B. 淮海战役C. 辽沈战役 D.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20. 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