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论文
【摘要】根据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现在还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更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方式,以适应我国城市的人民出门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能与舒适性能。

在发展的时候应该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简介
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是当代城市中地铁(Metro)、轻轨(Light Rail Transit)、独轨(Monorail)、自动导向、索轨(Cable Rail Transit)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面广的庞大的系统工程。

由轨道交通方式、轨道交通技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集成。

无外乎有软件和硬件系统构成。

2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
2.1 国际发展历史
世界上第一条有轨公共马车线于1827年在美国纽约百脑汇大街上出现;1853年法国工程师卢巴将其引入巴黎。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1月10日在伦敦建成,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1881年德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有轨电车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但由于其噪声大、舒适性差,再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

但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对原来有轨电车的低污染和节能性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此基础上上发展了轻轨交通系统,使得轻轨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

2.2 国内发展历史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

总结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一,建设起步阶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地铁网络建设规划并于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

二,建设初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中期,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京地铁复八线和地铁一期改造工程、广州地铁1号线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

三,建设调整阶段由于各大城市要求建设的地铁项目较多,且在建地铁项目的工程造价较高。

1995年12月,国务院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并要求其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

直至1998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才重新开始启动。

四,建设高潮阶段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家于1999年开始陆续批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

3 城市轨道交通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各国评价标准不宜,并无严格的分类标准。

通常可根据不同标准对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进行分类:
一,按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分类按轨道交通的技术特征可分为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及新交通系统等类型。

二,按容量分类交通容量即运送能力,指单向高峰小时的断面乘客通过量。

按容量可分为特大、大、中、小容量四个系统。

三,按路权分类路权是指轨道交通系统运行路线与其它交通的隔离程度。

按路权分可分为A(半封闭系统)、B(全封闭系统)、C (开放式系统)三类。

四,按导向方式分类根据不同导向方式,可分为轮轨导向及导向轮导向。

钢轨钢轮系统属前一类型,启动较快;单轨及新交通系统等胶轮车辆属后一类型。

五,轮轨支撑形式分类轮轨支撑形式即车辆与转移车道表面之间的垂直接触方式与运行方式。

按该标准可分为钢轮钢轨系统、胶轮混凝土轨道系统及特殊系统。

4 城市轨道交通优点
在综合客运交通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性高、占地少、系统运营费用较低、对环境低污染低等优点: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

单向高峰每小时的运输能力可达到1万~8万人次。

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在专用行车道上,没有平交道口,不受其他交通工具干扰,车辆有较高的运行速度,有较高的启、制动加速度。

城市轨道交通还有先进的通讯信号设备,极少发生交通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充分利用了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开发,不占用地面街道,能有效缓解道路拥挤、堵塞,有利于缓解大城市中心区过于拥挤的状态。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采用电气牵引,轮轨摩擦阻力小,与公共电车、公共汽车相比节省能源,因而运营费用较低;与公共汽车相比不产生废气污染,且其发展还能减少公共汽车的数量,进一步减少了废气污染。

在线路和车辆上还采用了各种降噪措施,一般不会对城市环境产生严重的噪声污染。

5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未来的研发重点是技术制式的整合、自动化控制系统、低地板技术、转向架技术、悬浮技术等。

5.1 国际发展趋势
国际发展将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车内环境、设备、外形和座位设计,向着提高乘客乘坐舒适度、服务质量和吸引力方向发展。

二,车体结构和动力设备向着轻量化、低地板、制造模块化方向发展。

三,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向着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

四,国际竞争重点在于节约能耗、降低轨道噪声、减震,降低生命周期成本以及其它全方位的比较上。

5.2 国内发展趋势
当前国内轨道交通线路基本上是单线方式,还没有形成网络,尚未和现有的城市公交系统、大交通系统形成相互衔接、无缝连接的综合运输体系。

而随着国内城市人口的增加,地面的汽车公共交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交通流的需求,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还没发展完善,还不能承担如此巨大的客流量。

这就要求我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增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量,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客流量;同时,形成完整的轨道交通网络并与现有的城市公交系统、大交通系统形成相互衔接、无缝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以加快对于交通流的运输工作。

6 结语
根据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来看,我国现在还需要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更大运量的快速公共交通方式,以适应我国城市的人民出门需求,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能与舒适性能。

在发展的时候应该统筹兼顾,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付小凤,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7
2、《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工程》周顺华,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