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升钟湖旅游规划与开发学生:×××××××学号:×××××××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指导老师:××××××××××××二O一二年五月摘要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对生态旅游的真正涵义缺乏认识和理解,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资源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

本文在以家乡—南充市南部县升钟湖的发展与规划为例,重点对旅游地本身的开发设计进行了规划,并归纳出生态旅游规划模式,以促进生态旅游与生态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升钟湖,规划,开发旅游规划与开发 2旅游规划与开发ABSTRACTEcological tourism as the solution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main contradiction ways and mean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developing quickly, But because of the ecological tourism connotations of lack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the many resources damage, ecological deterioration phenomenon. In this paper, NanBuXian rise in home nanchong citySheng ZhongHu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tself to the design planning, and summarized the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mode, in order to promote ecological tourism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s,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Ecological tourism,Sheng ZhongHu,Planning,development旅游规划与开发 4旅游规划与开发目录1.前言 (1)2.升钟湖景区的兴起 (2)3.升钟湖景区的发展 (2)4.升钟湖景区的发展特色 (3)4.1著名的“全国钓鱼城” (3)4.2独特的农家乐文化 (3)4.3独特的文学氛围 (3)4.4常年制的赛事活动 (4)5.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5.1产业间整合不够 (4)5.2区域合作不强 (4)5.3保护与开发失衡 (5)5.4客源市场缺乏 (5)6.景区规划与开发 (5)6.1调查与评估 (5)6.2统一规划、有序开发 (5)6.3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6)7.参考文献 (6)8.致谢词 (6)1.前言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兴起了保护人类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

人们在厌恶城市噪音、环境污染的同时,更趋向于走向大自然、溶入自然,把旅游、学习、教育、休养寄寓于自然之中,于是以“回归自然”为主旨的生态旅游应时而生。

2002年,世界旅游组织明确指出生态旅游是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界旅游的发展方向。

2.升钟湖景区的兴起生态旅游(ecological tourism):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随着生态旅游之风在全球范围内的风行,升钟湖也渐渐共沐生态旅游的春风。

升钟湖旅游景区地处剑脉山脉余脉,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将帅故里游、三国寻踪游、嘉陵江流域生态旅游”的重要节点。

景区横跨南部、阆中、剑阁三县(市),幅员面积436.9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235.9平方公里。

升钟湖旅游景区于1998年被评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解决川北人民十年九旱和饮水困难,国务院批准将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河拦腰截断,形成了8.4万亩水面,13.39亿立方米库容的高峡平湖,又叫升钟水库,控灌下游10多个县、市(区)纵横5500平方公里的208万亩耕地。

水库建成后形成的宽阔水面和众多岛屿,为开发湖泊旅游提供了宝贵的自然环境、水体及水产资源。

升钟湖景区最初是作为扶贫项目规划开发的,却不料一经建设成为了:“四川名胜景区”—“全国钓鱼城市”。

3.升钟湖景区的发展“高远景定位,高规划设计,高标准管理”——南部县用“三高”标准打造升钟湖。

从“旅游扶贫开发”,到打造“全国钓鱼城”,再到举办“国际钓鱼赛”,一路走来,“升钟湖”已成为品牌、商机的集聚地。

第一届升钟湖钓鱼节的举办,使升钟湖旅游景区的旅游人数较前一年增加咯25万人次。

四川省作家协会决定在南部县设立文学创作基地,南部县成为省作协在全省设立的第三个文学创作基地。

“一年一变化”已成为升钟湖建设的真实写照。

如今走进升钟湖核心景区,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水上运动中心、美人鱼码头等一批项目相继立项建成,游客或拍照留念,或沿湖抛竿垂钓。

“升钟湖景点一年一变化,游玩项目越来越多。

”一位多次前来升钟湖风景区游玩的游客发出这样的惊叹。

升钟湖景区是“休闲的天堂、垂钓的乐园、体验的圣地”。

以常年制赛事活动、体验训练项目、户外拓展及狩猎活动、鱼文化及民俗文化展示、各种地方文化展演、水上观光旅游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从2009年9月至今,“全国钓鱼竞赛训练基地”、“全国钓鱼城市”等品牌先后落户南部,南部县借助升钟湖这一平台,连续举办三届钓鱼大赛,生态旅游的势头正在当地政府的带动下呈现勃勃生机。

4.景区发展特色4.1 著名的“全国钓鱼城四川省南部县鱼类资源丰富,钓鱼文化悠久,拥有“一江两河三库”优质水资源,特别是西南最大人工湖——升钟湖,是我省最大的渔业产区之一。

近年来,南部县依托升钟湖丰富的鱼类资源和优美、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围绕“休闲天堂、垂钓乐园、体验胜地”的形象定位,全面推进以钓鱼为主题的升钟湖旅游开发。

已建成了6个标准竞技鱼池和15公里环湖野钓钓场,连续三届成功举办了“中国升钟湖钓鱼旅游文化节”,承办了“中国升钟湖钓鱼大奖赛”、“2010全国钓鱼锦标赛总决赛”、“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精英赛”、“2011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四川南部站)预选赛”等7大国际国内顶级钓鱼赛事,向来自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钓鱼高手展示了本土钓鱼运动的独特魅力,助推了全国钓鱼事业的蓬勃发展,获得了国际国内钓鱼运动员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2010年6月南部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钓鱼城市”称号。

4.2 独特的农家乐文化升钟湖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者,同时促进了当地农家乐的快速发展。

当地居民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展农家乐、水上休闲垂钓等独具特色的渔家文化活动,旅游者亦可亲自泛舟湖上、钓鱼烹饪、品尝全鱼宴。

4.3 独特的文学氛围2011年9月,四川升钟湖文学笔会在南部县升钟湖景区举行。

百余位作家登上游船游览升钟湖。

如诗如画的升钟湖倒映着两岸的青山与蓝天白云。

荡舟升钟湖,海螺广场、生态停车场犹如变幻的水墨画,荡漾在作家们的视野里,作家们对升钟湖美景赞不绝口。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富有诗情画意,设立创作基地就是对这块灵秀之地的认可。

”张新泉表示,将以升钟湖景区为主题,创作出读者喜爱的诗歌。

当他了解到这里举办国际钓鱼精英赛的情况后,竖起大拇指称赞道:“这里相当牛,这既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南部人匠心独运的杰作。

”4.4 常年制的赛事活动随着升钟湖生态旅游的兴起、钓鱼节的盛行,各项体育赛事也陆续开始在升钟湖举行。

国家体育总局特将升钟湖钓鱼赛事、升钟湖钓鱼旅游文化节列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全国三大休闲体育文化节之一”。

这些与垂钓、休闲、体验游一起,共同促进升钟湖生态旅游的发展。

5.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1 产业间整合不够产业间的整合,不仅包括旅游业同与其直接相关的交通、通讯、商贸等服务业规划的整合,而更强调提高旅游业与地方传统一、二产业的关联度。

虽然建立产业链已是旅游界的共识,旅游业的发展因其乘数效应也会对传统产业起关联带动作用,但在旅游规划中还往往是就旅游谈旅游,对与旅游业直接相关产业的内在联系关注较多,而对于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提高当地居民社会经济条件的具体措施探讨较少,缺少旅游业与当地社会经济融合的组织规划。

5.2区域合作不强发展旅游要树立大区域思想,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以旅游资源特色而不是行政区划为背景来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这既可以避免旅游业中“遍地开花”的低水平发展现象发生,还可以保持资源完整性,避免同类竞争导致的游客分流甚至是两败俱伤。

虽然要突破行政区域进行具有资源特色的规划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区域协调加强优势互补已成旅游规划发展的一个方向。

升钟湖的旅游发展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所以发展滞后、鼓励无援。

5.3保护与开发失衡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很容易在保护与开发的关节点上失衡。

保护多了,影响旅游业的运转,不利于提高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发多了,生态环境容易失衡,旅游资源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因此,必须寻找它们的平衡点,走“保护-开发-发展-保护”的生态与经济双向良性循环的路子。

由于此关系的处理不当,当地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咯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5.4 客源市场缺乏客源,是景区规划的价值所在,没有客源,也无所谓规划,规划就再也没有意义。

升钟湖景区所处的位置较偏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所以在客源市场的开拓上急需大下功夫。

6.景区规划与发展6.1 调查与评估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必须进行资源调查和评价等前期工作,没有调查、评价,就谈不上规划。

旅游业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产业,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气候、交通区位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大力支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