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18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 (6分) (2014高一下·南昌月考) 如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A .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 .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 .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2)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租水平:乙>甲>丙
B . 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 . 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 . 据图可知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2. (4分)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回答问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 . 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 .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 . 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 . 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 .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 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3. (6分)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6分)环境人口容量由小到大排序正确的是()
A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 . 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C . 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
5. (4分)图a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5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
B . 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丙
C . 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
D . 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2)图b为“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示意图”,下列关于甲国对应情况判断合理的是()
A . 甲国处于A年份
B . 甲国处于B年份
C . 甲国处于C年份
D . 甲国处于D年份
6. (4分)当地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的是()
A . 深圳的摩天大楼
B . 上海的高架道路
C . 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D . 西藏的布达拉宫
7. (4分)位于京九线与陇海线相交的城市和在青藏线上的的城市分别是
A . 郑州、拉萨
B . 郑州、宝鸡
C . 商丘、西宁
D . 武汉、格尔木
8. (4分)下图为人口基数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④②①
D . ②③①④
(2)四个城市中人口机械增长最多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9. (4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
A . 起步早,发展慢
B . 出现逆城市化
C . 城市发展不合理
D . 城市化水平高
10. (4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期中)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 . 同心圆模式
B . 扇形模式
C . 多核心模式
D . 田园城市模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①是低级住宅区
B . ②处是高级住宅区
C . ③处为批发与轻工业区处
D . 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二、综合题 (共5题;共53分)
11. (5分) (2018高一下·灌南月考) 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2.40.91.5
A国0.91.1
B国1.50.60.9
C国3.70.63.1
(1) 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C国属于上图中的________(填①-④)阶段。

(5)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12. (10分)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按照每年0.8个百分点的增速快速发展,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但是也存在着城市功能分区不合理和不健全等问题。

材料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下图为1800~2050年英国、美国和中国三国城市化进程图。

(1)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城市化在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扩展。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指出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特点可能导致的城市化问题。

13. (10分) (2018高一下·平遥期末)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据有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

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的拉力因素。

(2)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可能会给农村带来哪些影响?
14. (13分) (2019高一下·滁州期末)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四近年流动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材料二据统计,北京流动人口50.9%来自河北、河南和山东;上海的流励人口52.1%来自安数和江苏:流动人ロ中78.7%为农业户口。

21.3%为非农业户口。

86.8%接受过初中教育,10.4%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有,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年,
材料三下图为分户口性质流动人口各行业就业比例及收入分布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分折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村料三可判断流动入口的就业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等行业,这些行业的月平均收入________ (填“较高或“较低)。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15. (15分) (2019高一下·河南期末)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委。

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

(1)简述珠三角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概括珠三角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

(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所具有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6分)
1-1、
1-2、
2-1、
2-2、
3-1、
4-1、
5-1、
5-2、
6-1、
7-1、
8-1、
8-2、
9-1、
10-1、
10-2、
二、综合题 (共5题;共53分)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13-1、
13-2、
14-1、
14-2、
14-3、
15-1、
15-2、
1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