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浙江省区域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1 一、区域地球物理场(重磁)特征、分区及地质解释

(一)我国东南沿海重磁场特征

1. 物性特征与物性层划分

(1)密度特征

由表1可知,浙闽粤三省各地层和侵入岩的密度参数主要有两个特点 表1 密 度 参 数 表

地层岩性 浙江 福建 广东 本报告

中生界 白垩系 2.50 2.61

2.55 2.50

侏罗系 2.59 2.60 2.58

二叠系 2.67 2.62

2.65 古生界 三叠系 2.66 2.64

2.64 石炭系 2.67 2.65

泥盆系 2.62 2.62

志留系 2.57

2.65 奥陶系 2.67 2.62

寒武系 2.69 2.63

元古界 震旦系 2.70 2.65 前震旦系 2.75 2.66 2.71

沉积岩 2.64 2.62 2.65

火山岩 2.61 2.61 2.53 2.58

变质岩 2.75 2.64 2.65 2.71

酸性侵入岩 2.59 2.57 2.65 2.58

中酸性侵入岩 2.59 2.65 2.65

中性侵入岩 2.70 2.79 2.70

基性侵入岩 2.94 2.91 2.72 2.90

资料来源 浙江省物化勘

查院 (1990) 福建省物化探

大队(1989) 广东省物探大

队(1983)

密度参数单位:g/cm3

① 新老地层的密度值有明显的差异,地层时代越老,其密度值越大。平均密度值在地

层学的“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形成4个大的物性层。新生界密度值最小约2.3g/cm3;

中生界内部白垩与侏罗系之间也存在一密度界面;古生界内部志留系为一低密度层。具有

较为明显密度差异的层位有:a 以元古界变质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2.71g/cm3左右;部

分岩性密度值低,接近古生代沉积岩的密度值;b以古生界沉积岩为主的层位,密度值在

2.65 g/cm3左右;c本区地表大片分布的中生界侏罗系火山岩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白

垩系是本区密度值较低的地层,其密度值在2.50 g/cm3,但方岩组密度值比较大,由于其

http://gmc886.taobao.com 2 分布范围有限,对重力区域场影响不大。变质岩和古生界地层以及中生界潜山常形成局部

正异常。

②侵入岩的密度值差异也较大。一般是来自地壳深度较大的侵入体密度值较大,而浅

成侵入体密度值较小。如基性侵入岩的密度值为2.90 g/cm3左右,中性侵入岩和中酸性侵

入岩的密度值分别在2.70 g/cm3和2.65 g/cm3左右,酸性侵入岩的密度值在2.58 g/cm3左右。

(2)磁性特征(表2图1)

表 2 磁 性 参 数 表

地质

时代 岩

性 岩 类 浙 江 福 建 广 东

K Jr K Jr K Jr

玄武岩 1682 2234 1970 4040 1790 3970

安玄岩 202 49

安山岩 304 426 3690 5740 3380 1420

英安岩 490 376 1950 11000

流纹岩 83 55 950 1150 790 2660

熔结凝灰岩 146 143 871 2365

凝灰岩 39 16 197 231 550 260

沉凝灰岩 12 22.4

灰岩 3.6 0.4 0~3770 0~3880 0~44400 0~28000

白云岩 3.3 0.6

(其中145块标本有

磁性,484块标本无

磁性) (其中1593块标本有

磁性,11045块标本

无磁性) 泥岩 18 3.0

砂岩 55 2.5

砾岩 19 15

硅质岩 5.0 0.3

混合岩 27 0.9 850 280 83 39

片岩 23 0.3 550 1080

片麻岩 544 2.3 1360 790

角闪岩 103 4.7

大理岩 42 1.0 0 0

石英岩 1.5 0.6

变粒岩 62 8.2 1040 250

浅粒岩 5.1 0.3

酸性 85 16 550 70 60 70

中酸性 465 199 1980 410 700 670

中性 1199 162 3420 2010 2210 1860

基性 6301 2462 5030 4080 2660 1940

浙江省物化勘

查院 (1990) 福建省物化探大队

(1989) 广东省物探大队

(1985)

单位:K10-6×4πsi、r10-3A/M

http://gmc886.taobao.com 3

http://gmc886.taobao.com 4 ① 以中生界为主的火山岩,除部分火山沉积岩外,大部分基性、中性和酸性火山岩有

较强的磁性,并以有较强的剩余磁性为特征。

② 以古生界为主的沉积岩,除部分受矿化蚀变影响的岩石有一定磁性外(如角岩化),

大部分沉积岩没有磁性或仅有微弱磁性。

③ 以元古界为主的变质岩,除部分大理岩,石英岩,浅粒岩等岩石有微弱磁性外,相

当一部分变质岩有一定的磁性,并以剩余磁性较弱,磁化率相对较强为特征。

④ 侵入岩中除部分酸性侵入岩磁性较弱外,其他侵入体都有一定的磁性,基性、中性

侵入岩的磁性最强。

⑤ 根据物性资料较详细的浙江地区按地层顺序编制的磁性参数变化曲线中也可以看

出,有磁性的地层主要分布在中生界的侏罗系和白垩系,古生界的磁性很弱,元古界有一

定的磁性。由此形成一个时间顺序上,新、老地层磁性强,新、老地层之间的中间地层磁

性弱的特性。这一特性对从磁场信息中提取隐伏于火山岩下古生界沉积岩分布与厚度信息

是重要的依据。

(3)磁性、密度参数的综合特征

为了研究不同地层和岩石的磁性与密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浙江较详细的物性资料,

编制了各类岩石磁性、密度参数关系图

(图2)。 图中可见岩石类型从综合参

数可分为五类。基性侵入岩是磁性和密

度参数值最大的物性体,很容易与其它

物性体加以区别。古生代沉积岩是弱磁

性、中等密度的物性体。元古界变质岩

中和中酸性侵入岩体都是具有中等磁性

中等密度的物性体,两者的差异是变质

岩磁性弱一些,密度高一些,中酸性侵

入岩磁性强一些,密度小一些。中生代

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都是有一定磁性而

密度值较低的物性体,两者很难区分,

说明两者在成因上有密切的关系。它们磁性变化很大,从弱磁性到强磁性的都有,而密度

值变化不大,一般在

2.58 g/cm3左右;部分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由于磁性较弱,常常与沉

积岩不易区分,表明它们在成因的性质和物质的来源上与沉积岩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http://gmc886.taobao.com 5 2. 重力场特征

东南沿海浙闽粤地区,位于我国大陆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重力梯级带东侧重力

场相对升高区的东南部。在地矿部物化探研究所新编1:40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布格异

常展布特征是:铜陵到湖州一线以北为正异常,杭州至上饶、南昌至吉安分布有两个鼻状

重力高,二者之间被黄山重力低分割;井岗山至南岭一带分布有重力低。浙闽粤布格重力

异常几乎全为负值(图3),重力

异常的主体部分(区域重力场)

外形似船状,北东、南西场值高,

中间低。正异常从北部余姚、宁

波、象山始,经浙闽粤三省沿海

至广东大鹏湾和东莞—惠州东西

向异常带一起从北、东南三面包

围全区。布格异常强度从沿海向

内陆,从浙东北、粤西南向连城

—龙泉方向降低。分别在连城至

大田及庆元、龙泉、泰顺形成两

个大型重力低。布格异常强度在平潭岛附近达35mgl,浙西南-55mgl,变化幅度达90mgl。

和平—漳州以南的广东部分,丽水—临海一线以北的浙江部分表现为负异常中的相

对升高场。即使在布格异常图上亦可看出在粤境内存在龙川—梅县—南靖;河源—揭西;

惠州—陆丰三条相对升高的走向近东西的异常带,它们是南岭纬向构造反映的一部分。浙

江仙居盆地一带,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呈北东东向拉伸,丽水盆地也呈现相对升高的重力

场。沿海重力梯级带内陆一侧,由临海经平阳、福州至漳州一带,有一平均宽达60km的

布格异常缓坡带。浙西南和福建大部分被-40mgl等值线围限,是研究区内重力场强度最低

的地区。上虞、龙泉、政和、建瓯、南平、漳平、戴云山东等地分布有一些局部重力高,

其中以南片异常面积最大。

浙闽粤布格异常强度一般在-20毫伽。宏观上看,南部广东异常走向近东西向,福建、

浙江作北东向分布。重力场的另一特点是浙闽粤沿海分布着一条长达800km非常醒目的梯

级带。上面提到的重力低(高),展布面积一般在5000km2,甚至上万平方公里。很明显,

这一尺度的布格异常除了反映基底构造外,还蕴藏着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信息。对于华南

的重力负异常背景,王懋基(1986

年)用地壳花岗岩化来统一解释,我们赞成这一论断。

http://gmc886.taobao.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