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选择题5.下面不是光源的是()A. 点燃的蜡烛B. 点亮的电灯C. 发光的萤火虫D. 发光的月亮1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A. 月亮B. 钻石C. 太阳灶D. 萤火虫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看到月亮,说明了月亮是一个天然光源B. 挖隧道用“激光准直”是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是因为字发生镜面反射的缘故D. 平静湖面上的楼阁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41.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商场中,经过挑选,自己感到满意的衣服,回家后却发现衣服的色彩发生了变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衣服的颜料质量有问题B. 商场和家中的环境温度不同C. 商场和家中的环境湿度不同D. 商场和家中照明光源不同40.下列事物,属于自然光源的是()A. 树下圆形的光斑B. 水母C. 月亮D. 节能灯78.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B.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是直的C. 太阳和月亮都是光源D.光从透明物质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9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 光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 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D.“人面桃花相映红”说明桃花红是由于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2.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B.C.D.4.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虚像B. 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C. 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D. 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6.下列实例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日食和月食的现象B. 射击时用的“三点一线”的方法来瞄准C.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D. 天空中的彩虹9.假如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 做操时更能排直队伍B. 更容易形成月食C.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D. 阳光下人的影子更清晰10.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光的反射B. 月食成因--光的直线传播C. 水面反光--光的镜面反射D.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桌子--漫反射13.下列成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A.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 人影相随,形影相伴C. 水中捞月,徒劳无功D.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15.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 猴子捞月的水中月B. 不透明物体后面的影子C. 日食、月食的成因D. 小孔成像17.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张卡片(卡片上孔的尺寸约为1厘米),另外手中还有一张没有孔的卡片,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三个操作:①将有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观察白纸上光斑的不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②保持卡片到白纸的距离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观察光斑的变化,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③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观察光斑的变化,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其中错误的有()A. ①B. ②C. ③D. ①②③20.小明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屏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屏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A.B.C.D.23.一些民间俗语常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四句俗语解释错误的是()A.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镜面反射B.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光的反射定律C. 水中捞月一场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D.镜中月,水中花--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9.如图所示,小明将两端开口的圆筒A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光屏,并把圆筒插入剪去顶部的易拉罐中,制成了一个光屏可移动的小孔成像观察仪,用观察仪进行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观察仪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B. 实验时,应将小孔对着物体,眼睛在B端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C.实验时,应将B端对着物体,眼睛在小孔处观察光屏上物体的像D. 如果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物体的像变小34.在暗室里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小明在硬纸板的不同位置戳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和五角形四个小孔,则在墙上可能()A. 出现一个蜡烛的火焰的实像B. 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实像C. 出现四个和小孔形状相同的清晰光斑D.出现四个蜡烛火焰的虚像38.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B. 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树叶、树枝等遮挡太阳光以后形成的C.图乙中,雨后天空中的彩虹是光反射现象D. 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40.下列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 平面镜成像B. 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C. 日食、月食的形成D. 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46.2011年1月4日下午6点8分至23分,X射线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了美丽震慑的日环食.当发生日环食时,透过茂密的树叶,在树下地面上形成的亮斑是()A. 圆环形的B. 圆形的C. 树叶形的D. 小孔的形状63.小华身高为1.6m,为了测量路灯的高度,他从路灯正下方沿水平直线以1m/s 的速度匀速走开.某时刻他的影长为1.3m,再经过2s他的影长为1.8m,则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m)()A. 7B. 8C. 9D. 1076.(2015秋•南宁校级月考)如图所示,青蛙位于注满水的井底O点,图中表示青蛙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B.C.D.78.在24节气中,只有冬至时,太阳光射垂直照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冬至这一天中午,在北京地区的水平线上,若竖直立一根1m长的直杆,它的影子应是(北京地区的纬度取北纬40°,南回归线的纬度取南纬23.5°,在有一锐角为63.5°的直角三角形中63.5°的对边与其邻接直角边之比约为2:1)()A. 0.5mB. 1mC. 2mD. 2.5m86.如图,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A.B.C.D.112.大伟同学用点燃的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时,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它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是()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115.“扬子江”牌台灯有一款项部开口的灯罩,如图,夜晚,只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楼顶上,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A.B.C.D.120.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空,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到“△”形孔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A. “▽”形的B. 圆形的C. “△”形D. 无法确定133.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193.小华观测日偏食时,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A.B.C.D.216.如图所示的四个事例中,没有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手影B.步枪的瞄准C.潜水艇上的潜望镜D.小孔成像220.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月食的形成B. 水中倒影C. 海市蜃楼D. 雨后彩虹249.下列四幅图中,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A.B.C.D.256.下列图的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A.B.C.D.319.发生月食现象时,地球、太阳和月球三者位置排列关系可能是()A. 太阳、月球、地球B. 月球、太阳、地球C. 月球、地球、太阳D. 地球、太阳、月球54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A. 立竿见影B. 一叶障目C. 五彩缤纷D.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湖水倒映出岸边的景物是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B. “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水面近C. “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D.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光的漫反射现象7.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的最小窗的位置应为()A. aeB. adC. bcD. bd8.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A. 倒立、放大的虚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缩小的虚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13.以平面镜MO和NO为两个侧面的一个黑盒子里有一个点光源S,黑盒子的另一侧面EN上开有一个小孔P,如图所示.一位观察者在盒外沿与EN平行的方向走过时,通过P孔能几次被S所发出的光照射到()A. 1次B. 2次C. 3次D. 4次14.上午9:00时,小明站在操场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身体左侧,那么他面对的方向是()A. 东方B. 南方C. 西方D. 北方69.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A.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 井底之蛙-光的反射C. 猴子捞月一光的折射D. 杯弓蛇影一光的反射122.晚上,小明挑着一盏不带光源的工艺品小灯笼在家里玩.当把小灯笼移到发光面较大的吸顶灯正下方时(如图所示),会在小灯笼正下方的水平白纸上出现一个影子,关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图中正确的是()A.B.C.D.136.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照相机模型,为了在纸筒A的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要适当调整A、B的位置,这时()A. 眼晴应从B端向筒内观察,观察像是否清楚B. 在半透明纸上观察到的像是倒立的C.观察像时,应把纸筒A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在清晰地观察近处物体后,再看远处物体时就应该增加A、B间的距离140.一旗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为5.6米,旗杆高为7米,同时某人直立时影长为1.4米,则此人高为()A. 1.70米B. 1.75米C. 1.80米D. 1.85米245.如图所示,小明用易拉罐所做的小孔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B. 物体与小孔的距离越远,塑料膜上的像越小C. 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D. 若物体顺时针转动,则塑料膜上的像逆时针转动267.下列叙述中用到了与如图所示物理规律相同的是()(1)“一叶障目”(2)“镜中花,水中月”(3)“波光粼粼”(4)“立竿见影”A. (1)(2)B. (1)(3)C. (2)(3)D. (1)(4)2.用转动八面镜法可以测光速,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T为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AB为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调整八面镜的位置直到通过望远镜能看到发光点S,然后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1秒内转过的圈数),当转速达到n0时,恰能在望远镜中再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是()A. c=4Ln oB. c=8Ln oC. c=16Ln oD. c=32Ln o3.光年是什么的计量单位()A. 时间B. 速度C. 距离D. 以上都不对38.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A. 打雷时,先发出闪电,后发出雷声B. 闪电和雷声同时发生,但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C.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人对声音的反应要比对闪电的反应慢D. 无法解释上述现象6.如图所示,L为水平放置的点亮的8W日光灯,T为一藤椅的竖直靠背,横藤条与日光灯管平行,竖藤条相互垂交织,它们之间是透空方格,P是与藤条靠背平行的白屏.现将屏从紧贴椅背处慢慢向远处(图中右方)平移,从屏上将依次看到()A. 横藤条的影,横竖藤条的影B. 竖藤条的影,横竖藤条的影C. 横竖藤条的影,竖藤条的影,没有藤条的影D.横竖藤条的影,横藤条的影,没有藤条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