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课文21. 《古诗三首》[学习目标]思想目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目标:了解诗歌描写的景色,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并会背三首古诗。
[重点难点提示]读懂诗句,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和老师一起学习]一. 按以下内容进行预习。
1. 读三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各是哪个朝代的人?将答案分别写在三首古诗题目的下边。
《鹿柴》《江上渔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读古诗,学生字新词。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4)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二. 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鹿柴()1王维空山不见人,但(2)闻(3)人语响。
返景(4)入深林,复(5)照青苔(tái)上。
注释:(1)柴:音zhài,同“寨(zhài)”,木栅栏。
鹿柴:地名。
(2)但:只。
(3)闻:听见。
(4)返景:这里是说阳光斜射进深林。
景:阳光。
(5)复:又、再。
1. 学生字,读准音。
(1)看拼音读生字。
zhài tái柴苔(2)大声朗读这首诗。
2. 知作者,明背景。
(1)你还学过唐朝王维的诗吗?学生可背诵《鸟鸣涧》《山居秋暝》等。
(2)谁知道有关王维的知识?教师补充: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
21岁就做了进士,主要作品是山水诗,他能诗善画又擅长音乐,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的艺术成就较高,山水诗写得清新如画,所以人们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 解题意,懂诗意。
《鹿柴》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之一。
鹿柴是地名,也是他居住附近的一个名胜地方。
4. 读懂诗句的意思。
(1)读一读课文中的注释,不明白的字还可以查查字典,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生解说诗中词和句的意思。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
先从正面描写山中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
“空山”,是空阔的山。
“不见人”,看不见一个人影。
这里“不见人”是“空山”的具体说明,突出了一个“静”字。
第二句,“但闻人语响”。
由“静”转为“动”。
“但闻”,但是偶尔能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
这更衬托出山的静。
第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讲的是夕阳的余辉,射入茂密的林中,又映照在绿绿的苔藓上。
这一句又由声转为色。
突出了深林的幽暗。
5. 品味悟情。
(1)把话变成画儿。
(话变画)把四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一说,每位同学想象一下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看插图,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
(话说画)(3)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4)总结一下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空山、人语、夕阳、青苔)(5)诗人把空山、人语、夕阳以及林中景物色彩都生动地勾画出来了,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诗人如此细心地体验、观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时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富有情感的声音,恰当地停顿,造成鲜明的节奏,并且把韵母读得响亮、清晰,使音韵和谐。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返景/入./深林,但.闻/人语响.。
复照../青苔/上。
6. 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古诗语言优美,节奏感强,合辙押韵,琅琅上口。
可以说,古诗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中的一颗明珠。
许多古诗描写了引人入胜的景色,作者又寄情于景,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准音、知作者、明背景、解题意、懂诗意”,而且还要把诗中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深入到诗境中去悟情,也就是说,要品味悟情,这样吟诵起来就会自然流露出强烈的情感,也自然会背诵、默写了。
三. 学习第二首、第三首古诗江上渔(yú)者(1)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2)鱼美。
君(jūn)(3)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1)渔者:打鱼的人。
(2)鲈鱼:鱼名,长江中下游一带出产。
(3)君:你。
(4)一叶舟:像一片树叶那样的小船。
(1)知作者,明背景。
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苏州吴县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诗歌、散文写得都很好,许多文章为古今传诵。
(2)解题意,懂诗意。
<1>解诗题:“渔者”是什么意思?(打鱼的人)这首诗的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2>理解字词,体会句意。
江上往来人:往来:来来往往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也就是说在这一带走过的人。
但爱鲈鱼美:但:只。
美:鲜美。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君看一叶舟:君:你。
一叶舟:一只小船。
这句诗的意思是: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
出没风波里:出没:一会儿看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就是风浪的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在风波中飘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3)品诗悟情。
<1>诗中讲了哪几种人?(吃鱼的人、捕鱼的人。
)<2>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行人喜爱鲈鱼的鲜美。
捕鱼的人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3>从哪儿看出捕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想象,浮现出出没风波里的画面,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捕鱼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第三首:逢(fãng)雪宿芙(tú)蓉(róng)山主人(1)刘长卿(qīng)日暮(mù)苍山(2)远,天寒白屋(3)贫。
柴门闻犬吠(fâi)(4),风雪夜归人(5)。
注释:(1)主人:诗人投宿的人家。
(2)苍山:青山。
(3)白屋:茅屋,穷苦人住的房子。
(4)吠:狗叫。
(5)夜归人:指主人夜间回来。
刘长卿,唐代诗人。
河间人,曾当过多年地方官,以写五言诗著名。
逢:遇到。
宿:投宿。
诗题的意思是:遇到大雪在芙蓉山主人家中过夜。
解词语,懂诗意。
日暮苍山远:日暮:傍晚。
苍山:有黑色的山。
这句诗的意思:天色将晚,因而觉得路途更为遥远,就连对面的青山也越来越远。
天寒白屋贫:白屋:贫穷人家住的茅草屋。
贫:穷。
这句诗的意思:天寒地冻,更显茅屋的贫穷不堪。
柴门闻犬吠:柴门:用柴做成的门。
吠:狗叫。
这句诗的意思:投宿叩门,引起声声犬吠。
风雪夜归人:夜归人:指诗人自己。
这句诗的意思是:风雪之夜来了我这个投宿人。
4. 品诗悟情。
(1)读诗句,想象画面。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风雪荒村的图画)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人家,是怎样一种心情?(如回家之感,倍感温暖)【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 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鹿柴.(chái zhài)出没.(mòmãi)风波.(pōbō)二. 结合诗句,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
(1)但.闻人语响a. 但是()b. 只()c. 姓()(2)出没.风波里a. 沉下或沉没()b. 漫过()c. 隐藏()(3)日暮苍.山远a. 青色()b. 灰白色()c. 姓()三. 背诵你最喜欢的一首,并能给这首诗配上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配图四. 补充学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zhòu yún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gòng gēng童孙未解供耕织,bàng sāng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锄草。
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当家:主持家务。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得。
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五. 下面的迷阵是由两句古诗组成的,请你找出规律破译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答案】一. 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鹿柴.(chái zhài√)出没.(mò√mãi)风波.(pōbō√)二. 结合诗句,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用“√”标出。
(1)但.闻人语响a. 但是()b. 只(√)c. 姓()(2)出没.风波里a. 沉下或沉没()b. 漫过()c. 隐藏(√)(3)日暮苍.山远a. 青色(√)b. 灰白色()c. 姓()三. 略四. 补充学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zhòu yún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gòng gēng童孙未解供耕织,bàng sāng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耘:锄草。
绩麻:搓捻麻绳或麻线。
当家:主持家务。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得。
供:供奉。
这里指“参加”、“从事”。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诗意:白天锄草夜间搓捻细麻绳,农家男女没有片刻闲暇。
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也靠在桑阴下学着种瓜。
五. 下面的迷阵是由两句古诗组成的,请你找出规律破译出来。
(1)花落知多少。
(2)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