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的操作规范
•一、常用罐具
•(一)传统罐具:玻璃罐。

•二、操作方法
•(一)火罐法:闪火法
•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单罐法、多罐法、留罐法、
四、施罐与启罐
•(一)施罐前注意事项
•1、拔罐治疗室一般要求。

•2、依病情与施术要求,选择适当体位与罐的规格。

•3、老年、儿童、体质虚弱患者的拔罐。

(二)施罐中注意事项
•1、施罐手法要纯熟,动作要轻、快、稳、准。

•2、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其局部和全身反应。

•(三)启罐方法
•(四)效应观察
•1、治疗效应:启罐后吸拔部位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通称罐斑或罐印,是正常反应,一般1—2日即可自行消失。

•2、病理反应:罐斑色深紫,示瘀血为患;罐斑色深紫
黑触之痛、伴身热,系热毒瘀结;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为虚寒证。

•五)善后处置;启罐后,应用干净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自可消退。

如现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处理。

水泡较大,应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涂上龙胆紫。

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

嘱间隔1—3日再作治疗,视病情与反应而定。

•(二)体内生物学效应
•1、促进血液循环
•2、促进新陈代谢
•3、提高免疫能力
•4、缓解机体疼痛
•5、调节大脑功能
•6、调节肌肉功能
•7、双向调节作用
•六、适应范围:
•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带下、盆腔炎、宫血、产后病症、更年期综合症、乳腺炎等。

•七、禁忌症
•1、急性严重疾病、慢性全身虚弱性疾病及接触性传染病。

•2、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3、出血性血液病。

•4、急性外伤性骨折、严重水肿。

•5、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6、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7、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处、静脉曲张部。

•8、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9、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10、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部、前后阴部。

•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