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ppt课件
胃液pH为0.9~1.5, 分泌量 1.5~ 2.5L/day
主要成分:HCl、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
1、HCl:由壁细胞分泌
1)总酸:游离酸 结合酸
2)盐酸排出量:基础量
0~5mmol/h
最大排
出量 20~25mmol/h
3)分泌机制:壁细胞主动分泌(图6-11)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机制
4)HCl的作用
五、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胃肠激素:由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 素(肽类),称之。
2、胃肠内分泌细胞:从胃→大肠的粘膜层内, 有40多种,数量多、分散、故消化道是最大最复杂的 内分泌器官。
3、胃肠激素的作用方式: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4、胃肠激素的作用
①调节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 ②调节其他激素释放;③营养作用;④参与免疫调节
1、成分:水 99%
无机物 Na+、K+、Cl-、
Ca2+等
有机物 唾液淀粉酶、粘蛋
白、溶菌酶
2、作用:①湿润食物形成食团,有利吞咽
②溶解食物,产生味觉
③淀粉→麦芽糖
④清洁保护口腔:中和、
冲洗、杀菌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第三节
胃内消化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一、胃的分泌:
喷门腺(cardiac gland): 粘液
(1)机械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 食物 搅拌、推送 (2)化学各消种化消化酶
磨碎、
食物
小分
子物质
(三)吸收:
<>
消返化回第后一节的小分子物主菜质单 以及水、退出无
食物中难溶、结构 复杂的大块物质 消化道分解 易溶、结构简单
的小分子物质
消化道粘膜
消化 吸收
血液和淋巴
<>Biblioteka 返回第一节主菜单退出
二、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一)外来神经系统(extrinsic nervous system) 1、交感神经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咀嚼和吞咽:完成机械消化 (一)咀嚼
肌协调顺序的收缩,牙、舌配合 (二)吞咽
1、基本过程 口腔→咽→食管→胃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2.调节反射
食Ⅴ
物 口腔
Ⅴ
Ⅹ
咽 感受器→Ⅸ传入→延髓→Ⅸ传出→肌活
二动、唾液的分泌
(一)食唾管液腺解剖
Ⅹ
Ⅻ
1、腮腺
2、颌下腺
3、舌下腺
(二)唾液的成分与作用
三种外分泌腺 幽门腺(pyloric gland):粘液
胃
泌酸腺(oxyntic gland) :
粘
壁细胞——HCl、内因子
膜
主细胞——pepsinogen
粘液颈细胞——mucos
多种内分泌细胞:分泌胃肠激素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一)收集胃液的方法
1、胃管法 2、人工胃瘘法
3、小胃法
(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三、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⒈兴奋性:较低,因而收缩发动慢,持续长 ⒉自律性:缓慢且不规则
⒊紧张性:保持腔内压力和胃肠的形态、位置 ⒋伸展性:较大,容纳食物(胃) ⒌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敏感
(二)消化管平滑肌电生理特性
1. RP(resting potential)
-60~-50mV,且不稳定;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
并
为胃蛋白酶提供合适的pH环
境
②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易于分
解
③杀菌
④促小肠铁和钙的吸收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由主细胞分泌
⑤调节肠上皮细胞对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和吸收。 5、脑—肠肽(brain-gut peptide)
在CNS和消化道双重分布的神经肽,如胃泌素等。 6、APUD细胞
胃肠内分泌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
而产生肽类和活性胺的能力,称为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海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一)消化
摄入的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分 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形式的过程。如:
糖→单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 或甘油一酯 蛋白质→氨基酸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二)消化的方式:
1、水:占90%以上。 2、无机盐:H+、Na+、HCO3-等。 3、有机物:各种消化酶,粘蛋白。 (二)主要的消化液
唾液、胃液、小肠液、胰液、胆汁、大肠液 (三)消化液的主要功能为:
1、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 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 3、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
以利于吸收。 4、保护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损伤。
机制:K+外流为主,有Na+、Cl-、Ca2+参
与
2. 基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BER)
(1)含义:在RP基础上产生自发性去极化和
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变化,称之。其频率较慢,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2)波幅:10~15 mV
(3)频率:人胃 3次/min,
十二指肠 12次/min
小结:
1、平滑肌的收缩是继AP之后产生的, 而AP则是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发生的;
2、慢波是平滑肌起步电位,控制着平 滑肌收缩的节律,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 度;
3、每个慢波所出现的锋电位数目越多, 肌肉收缩的幅度也越大;
4、钾出(RP)、钠进(BER)、钙进(AP)
四、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一)消化液成份
(4)机制:生电性钠泵活动
(Na泵↓→去极化,Na泵↑→复极化)
(5)意义:
①BER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
②是AP产生的基础电位;
③决定蠕动的方向、频率、速度,控制平滑肌
收缩节律和幅度(AP多则幅度大)。
<>
返回第一节
主菜单
退出
3. AP(action potential)
特点: 1)锋电位上升慢,持续时间长; 2)去极为Ca2+内流,复极为K+外流; 3)幅度低,因钾外流、钙内流时间过程几乎相同; 4)Ca2+内流、伴肌收缩,AP数愈多,收缩愈强。
分泌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副交感神经
分泌ACh——促进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分布:横结肠以上称迷走N (vagus ) , 横结肠以下称盆N。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 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
(二)内在神经系统 ( intrisic nervous
system) 1、分类 (1)粘膜下神经丛 (submucosal plexus) (2)肌间神经丛 (myenteric plexus ) 2、作用 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