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出自唐代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
原文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
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
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
后出山作幕僚。
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
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
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
著有《李涉诗》一卷。
存词六首。
创作背景: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后来又被流放南方。
在他遭遇流放期间,情绪极其消沉。
然而,在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于是欣然题诗本篇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又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
译文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
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
欣赏春色。
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
强:勉强。
因:由于。
过:游览,拜访。
竹院:即寺院。
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语出《庄子》“其生若浮”。
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赏析
“终日昏昏醉梦间”,这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
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
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
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忽闻春尽强登山”,这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