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门水文地质学 (1)

专门水文地质学 (1)

《专门水文地质学》一、名词解释1. 水文地质物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含水介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勘探2.现场踏勘:通过踏勘应对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交通条件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在编制设计书时能做到指导思想明确、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使工作布置和设计符合实际条件。

3. 抽水试验:通过钻孔或水井抽水,定量评价含水层富水性,测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水文地质条件4. 单孔抽水试验: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用以确定涌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概略取得含水层渗透系数。

5.多孔抽水试验: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

6.群孔干扰抽水试验:在影响半径范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钻孔同时进行的抽水试验。

7.试验性开采抽水试验:是模拟未来开采方案而进行的抽水试验。

8.过滤器:过滤器是指安装在钻孔中含水层(段)的一种带孔井管9.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0.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1.单因素曲线图:仅反映地下水的某一要素,如地下水位动态曲线图、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图、水的矿化度或某种离子含量动态曲线图等,单因素曲线图便于分析变化的规律。

12.综合曲线图:将地下水的所有要素或几种要素以及影响因素绘制在一张图上,综合曲线图便于分析地下水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13.地下水水质: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14.地下水水质指标:表示地下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衡量地下水水质的具体标准。

15细菌总数指标:指水样在相当于人体温度(37℃)下经24h培养后,每毫升水中所含各种细菌的总个数。

饮用水标准规定,此数不应超过100个。

16.总大肠杆菌数指标:若在水中发现很多大肠杆菌,则说明水已被污染。

饮用水标准规定,每升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或100ml水中不得检出。

17.成垢作用:水煮沸时,水中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附着在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叫成垢作用。

18.硬垢:主要由碱土金属的碳酸盐、硫酸盐及硅酸盐构成,附壁牢固,不易清除。

19.软垢:主要由悬浮物及胶体物质构成,易于洗涮清除。

20.起泡作用: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在水面上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21.腐蚀作用:由于水中氢置换铁,使炉壁受到损坏的作用称为腐蚀作用22.分解性侵蚀:指酸性水溶滤氢氧化钙及侵蚀性CO2溶滤碳酸钙,使水泥分解破坏的作用。

23.结晶性侵蚀:又称硫酸盐侵蚀,是指水中的SO42-进入混凝土空隙,形成石膏和硫酸铝盐晶体24.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又称镁盐侵蚀,其侵蚀机理主要是水中弱盐基硫酸盐阳离子的侵蚀25.灌溉系数: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硫酸根的相对含量采用不同的经验公式计算的,它反映了水中的钠盐值,但忽略了全盐的作用25.钠吸附比值法:根据水中钠离子与钙、镁离子的相对含量来判断水质的优劣26.盐害:主要指氯化钠和硫酸钠这两种盐分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27.碱害:也称苏打害,主要是指碳酸钠和重碳酸钠对农作物和土壤的危害。

28.综合危害:除盐害碱害外,水中的氧化钙,氧化镁等其他有害成分与盐害一起对农作物和土壤产生的危害,称为综合危害。

29.盐度:水质的盐害程度30.矿泉水:泉水中的某些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某些气体含量达到某一标准或具一定温度时,使泉水具有特殊的用途时31.动储量:单位时间内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径流量;32.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33.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34.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要求开采期内不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35.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量36.储存量:指地下水在补给与排泄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37.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取得出来,但不会引起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38.补偿疏干法:在旱季腾出储水空间,等雨季或丰水年得到全部补偿,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因而扩大了地下水的开采价值。

这种方法称为补偿疏干法二、填空题1.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划分为:普查阶段、详查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3.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可分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4.地质调查主要包括:地层岩性调查、地质构造调查5.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

6.基岩调查主要调查基岩的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

7.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调查包括:褶皱构造调查、断层调查、裂隙调查。

8.流量的测量方法有堰测法、容量法、断面法。

堰测法有三角堰、矩形堰、梯形堰。

9. 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渗流参数10.水文地质调查必须按照先设计后施工、先测绘后勘探的程序进行。

11.稳定流抽水试验在技术要求上主要有水位降深、抽水试验流量、稳定延续时间及水位和流量观测。

1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技术要求抽水流量、选择水位观测、抽水延续时间。

13.观测孔的深度一般应达到所要观测的含水层最低水位以下2~5m,其管口应高出地面0.5~1m,孔口应设置保护装置,在孔口地面应采取防渗措施。

14.岩石按力学性质可分为脆性岩石、半脆性岩石和塑性岩石三类。

15.按富水程度可将断层划分为富水断层、储水断层和无水断层,按导水性能将断层分为导水断层和阻水断层。

16.气象资料调查主要是降水量、蒸发量、气温。

17.一般要求孔深小于lOOm时,孔斜不得超过1.5度,当孔深大于lOOm时,每增加lOOm孔斜不得超过1度,并要求每50m测一次孔斜,以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8.抽水试验主要分为单孔抽水、多孔抽水、群孔干扰抽水、试验性开采抽水。

19.过滤器类型:骨架过滤器、包网过滤器、缠丝过滤器、填粒过滤器。

20.地下水动态观测项目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水质、水量、水文及气象等因素。

21.一般包括四类图件:基础性图件、要素性图件、综合性图件和应用性图件。

22.地下水水质指标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指标、化学性质指标和生物性质指标。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水质指标项目类别分为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24.侵蚀方式有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和分解结晶复合性侵蚀等25.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26.地下水资源划分为补给量、储存量和允许开采量三类27.管井的成井工艺,包括从钻进开始直至下管、回填、洗井等多道工序。

28. 水文地质钻孔的基本类型有勘探孔、试验孔、观测孔、开采孔29. 水文地质试验包括抽水试验放水试验注水试验30. 矿井水灾害按水源划分类型有:地表水害、松散含水层水害、煤系砂岩水害、灰岩水害31.按矿泉水的用途:可分为工业矿水,医疗矿水和饮用矿泉水。

32.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水量均衡法、相关外推法、开采试验法、补偿疏干法.33地下水资源评价包括地下水水质评价和地下水水量评价。

34三、简答题1.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及目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目的:(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2.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哪些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钻探(4)水文地质现场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实验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任务、特点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区域地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4.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目的、任务、特点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围进行特殊的调查,可以根据特殊的方法进行调查,掌握与常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5.富水断层、储水断层的特征富水断层断裂带具有较大储水空间,能够汇集两盘岩层中的地下水,断裂带地下水丰富储水断层断裂带透水性较好,两盘岩层透水性较差,断裂带多形成脉状含水带6.地貌调查的任务(1)对各种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2)查明地貌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变历史,分析地貌与地层岩性、构造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3)分析地貌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内在联系,从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7.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

8.水文地质调查分哪几个阶段?(1)准备工作:收集与整理已有的相关资料、现场踏勘、编制设计书。

(2)野外工作(3)室内工作:测试、资料整理分析、编写报告★9.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基本任务是:(1)确定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与相互联系;(2)确定主要含水层(带)及其埋藏和分布情况,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3)查明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5)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6)概略评价各含水层(带)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7)查明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10.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有哪些?1、地质调查2、地貌调查3、地下水露头调查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11.泉的调查研究及意义(1) 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2) 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泉水的流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3) 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4) 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5)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