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再生加工行业规范条件 征求意见稿

塑料再生加工行业规范条件 征求意见稿

塑料再生加工行业规范条件(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征求意见稿)一、企业的设立和布局(一)新建及改造、扩建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所在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

企业建设应有规范化设计要求,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及生产装备。

(二)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划确定或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新建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已在上述区域投产运营的塑料再生加工企业,要根据该区域规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通过“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

二、生产经营规模(一)PET 再生瓶片类企业: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20000吨。

(二)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20000 吨。

(三)塑料再生造粒类企业。

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5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吨。

(四)新建企业厂区作业场地面积不少于2500 平米;已建企业厂区作业场地面积不少于2000 平米。

(五)使用废塑料为原料的各类制品类企业如涉及到塑料再生加工相关生产环节,应满足相关类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要求。

三、资源回收利用及能耗(一)资源回收利用。

企业应对收集的废塑料进行充分利用,对其中的金属、橡胶、纤维、渣土、油脂、添加物等夹杂物,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企业不具备处理条件,应委托其他具有资质的企业处理,不得擅自丢弃、倾倒、焚烧与填埋。

(二)能耗、物耗指标。

塑料再生加工相关生产环节的综合电耗低于500 千瓦时/吨废塑料,新水消耗低于1 吨/吨废塑料。

四、工艺与装备新建及改造、扩建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应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实现废塑料再生加工过程自动化、集成化。

(一)PET 再生瓶片类企业。

应实现自动进料、自动包装与加工过程的自动控制。

其中,破碎工序应采用具有减振与降噪功能的密闭破碎设备;湿法破碎、脱标、清洗等工序应实现洗涤流程自动控制和清洗液循环利用,降低耗水量与耗药量;应使用低发泡、低残留、易处理的清洗药剂。

(二)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

应采用自动化集成处理设备和设施。

其中,破碎工序应采用具有减振与降噪功能的密闭破碎设备;清洗工序应实现自动控制和清洗液循环利用,降低耗水量与耗药量;应使用低发泡、低残留、易处理的清洗药剂;分选工序应采用自动化分选设备;除具有获批建设、验收合格的专业盐卤废水处理设施,禁止使用盐卤分选工艺。

(三)塑料再生造粒类企业。

应具有与加工利用能力相适应的预处理设备和造粒设备。

其中,造粒设备应具有强制排气系统,通过集气装置实现废气的集中处理;过滤装置的废弃过滤网应按照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处理,禁止露天焚烧。

(四)使用废塑料为原料的各类制品类企业如涉及到塑料再生加工相关生产环节,应满足相关类型企业的工艺、装备要求。

(五)鼓励塑料再生加工企业研发和使用生产效率高、工艺技术先进、能耗物耗低的加工生产系统。

五、环境保护(一)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的要求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并依法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二)企业加工存储场地应建有围墙,在园区内的企业可为单独厂房,地面全部硬化且无明显破损现象。

(三)企业必须配备废塑料分类存放场所。

原料、产品、本企业不能利用废塑料及不可利用废物贮存在具有防雨、防风、防渗、防火等功能的厂房或加盖雨棚的专门贮存场地内,无露天堆放现象。

(四)企业应具有与加工利用能力相适应的废水处理设施,中水回用率必须符合环评文件的有关要求;废水处理后循环利用,需要外排的废水,必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五)产生粉尘的加工车间应设置粉尘收集处理设施,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再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必须通过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

(六)对于加工过程中噪音污染大的设备,必须采取降噪和隔音措施,企业噪声应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六、防火安全(一)企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各项规定。

生产厂房、仓库、堆场等场所的防火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二)生产厂房、仓库、堆场等场所内应严禁烟火,不可存放任何易燃性物质,并应设置严禁烟火标志。

(三)生产与使用化学药剂的生产区域应符合相关防火、防爆的要求。

七、产品质量与职业培训(一)企业应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制定完善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规程;应设立独立的质量检验部门和专职检验人员,保证检验数据完整;鼓励企业通过ISO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塑料再生加工产品应符合再生原料及再生产品的加工质量标准或要求;使用废塑料为原料的各类制品应达到国家相关制品的质量标准或要求。

(三)企业应建立职业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资源再生与利用等领域的相关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八、安全生产(一)企业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职业危害防治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按规定限期达标。

(二)加工企业的安全设施和职业危害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企业安全设施设计、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应依法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验收。

(三)企业应有健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应有职工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检查制度。

(四)企业应有安全防护与防治措施,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器材与设备,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机械伤害。

对可能产生粉尘、烟气的作业区,应配备职业病防护设施,保证工作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九、监督管理(一)新建、已建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应符合本规范条件要求。

不符合本规范条件的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在规范条件执行2 年之内应达到规范条件规定的产品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相关要求。

(二)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当地加工企业执行本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配合工商管理、环保部门开展相关监督检查工作。

(三)相关行业协会要加强对行业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组织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符合规范条件的评估体系,提出科学、公正的评估意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行业监督和规范管理工作。

(四)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符合行业规范条件公告制度,经征求环境保护部意见,公告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相关企业名单。

(五)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可依据本规范条件制定相应的配套监管办法。

十、附则(一)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塑料再生加工企业。

(二)本规范条件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政策若进行修订,按修订后的规定执行。

(三)本规范条件自公告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修订。

?《塑料再生加工行业规范条件》编制说明一、制订规范条件的意义作为全球塑料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我国2012 年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为7100 万吨,塑料制品表观消费量约为8400 万吨,约占世界塑料消费总量的1/3。

而随着塑料制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大,废弃塑料总量也不断增多。

2012 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超过2100 万吨,其中国内回收超过1300 万吨,从国外进口约800 万吨。

不完全估算,目前我国废塑料再生应用市场的总规模约在2000 亿元以上。

我国企业通常采用物理机械再生方法对废塑料进行再生加工,以生产塑料再生料,为我国节约资源、节能减排和降低制造企业的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从事塑料再生加工的企业达1 万多家,大中型企业已经成为行业的主体,其废塑料处理量已经占总量的60%以上。

在全国形成了几十个专业性的、由数量不等企业构成的废塑料加工交易市场,具有加工交易集约化、一体化的特点,专业细化,分工明确,在市场竞争中体现了集约化的竞争优势,发展迅速。

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企业也存在着技术水平较低、产品价值不高、生产装备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一些小型企业还存在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有效规范塑料再生加工行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塑料再生加工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推动行业企业由低质量、高能耗向高质量、低能耗、多品种、高技术的方向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急需制订行业规范条件。

二、起草过程2013 年底,项目组开展了制订《塑料再生加工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有关工作。

项目组广泛收集、分析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废塑料再生加工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

通过调研工作,明确了国内外行业企业情况、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确定了指导和规范塑料再生加工行业的技术原则、路线和污染防治要求,提出了企业的产能规模和需要限制、淘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围绕《规范条件》的编写与修改工作,项目组面向企业、研究院所、行业组织,举行了多次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在行业大会上面向行业企业多次进行专题汇报。

行业座谈会参加企业、行业组织近200家,行业大会参与交流企业500余家,达到了广泛征求意见、汇聚行业共识的效果。

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形成了《规范条件》的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及指标的说明(一)关于企业的设立和布局1、塑料再生加工企业布局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规定和规划。

鼓励企业选址选择在有资源、能源及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及产品上下游产业链比较集中的地区,并建立起点高、能力大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2、由于塑料再生加工过程会产生三废,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严格禁止塑料再生加工生产。

新建企业必须符合企业选址的相关要求,现有企业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二)生产经营规模1、对新建企业、现有企业的生产规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的是限制低水平、小规模、低技术含量的项目,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和整体水平,形成规模经济,有效控制成本、消耗和三废治理。

2、关于对PET 再生瓶片类企业提出的,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20000 吨的要求,主要考虑到:从PET 再生瓶片类企业的生产运营角度看,年产量2 至3 万吨是一个规模产能。

达到这一规模后,企业单位能耗、物耗低,单位成本较低,可以使环保设施的投入发挥最佳效益,综合污染物排放最少。

3、关于对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提出的,新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30000 吨;已建企业年废塑料处理能力不低于20000 吨的要求,主要考虑到:废塑料破碎、清洗、分选类企业需要具有一定的产能规模,才可以发挥出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企业单位能耗、物耗和成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