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运化科学内涵的研究思路
·254·
·学术探讨与论述·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2 期
“脾主运化”科学内涵的研究思路探讨
宋小莉
(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摘 要: 梳理近 5 年来“脾主运化”的研究思路,并基于文献研究与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的贯通结合,提出新的研究 假说,即“脾主运化”是以物质转运及转化关键蛋白为核心的动态复杂调节系统。
该假说以两类观点 为 主,一 类 为 郭 教 礼 等[10] 提 出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年第 40 卷第 2 期
·255·
的钠钾平衡假说,认为脾运化的物质功能基础是钠钾 在体内保持一定的比值以发挥其生理作用。钾的不足 是脾虚不化精微的根本原因; 钠的过多是水饮痰湿中 阻的主要病因; 体内钠钾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脾虚与 脾湿的程度、转化趋势及二者的关系。另一类观点为 周正等[11]提出的水通道蛋白假说,其实验研究发现水 通道蛋白表达异常,脾运化水湿可能出现异常,可能成 为脾虚证、湿邪困脾证等病证的发生为“脾”是以消化为主的多系统、多功能 的综合单位,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均有密切 联系[1]。在此基础 之 上,多 位 学 者 进 行 了 相 应 的 发 挥 与扩展,如贾艳敏等[2]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 β - 内啡肽( β - EP) 与脾虚证有着密切的联系,β - EP 可能是中药和针灸等治疗脾虚证的一个作用靶点,加 强 β - EP 与“脾”的关系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医 脾的本质。该假说形成时间较长,实验研究操作方便 可行,涉及的疾病范畴丰富,实验研究内容最多,已经 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可,认为“脾主运化”的科学内涵与 NEI 相关。 2 “脾主运化”的物质代谢假说
该假说认为脾主运化和转枢的功能是维持人体饮 食代谢动态平衡的中心环节。脾运化功能对机体的新 陈代谢起着主要的作用,是脂质代谢的关键。脾主运 化功能健旺,脂质的消化吸收输布功能才能健全,机体 内的脂质成分、比例才能保持正常。相反,脾运化功能 失常,脂 质 代 谢 就 会 出 现 异 常,导 致 相 应 疾 病 的 发 生[3]。刘桂荣[4]实验研究也证明脾主运化可以通过改 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调节脂质代谢。施红将 该假说进行扩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提出代谢综合征 “糖 尿 病、高 血 压、肥 胖、高 脂 血 症 ”从 脾 论 治 的 说 法[5]。钟飞[6]从理论 上 深 化 了 该 假 说,认 为,脾 的“升 清”作用,是以“脾”的“化生”作用为背景、为动力的, 所谓“化生”,其本质应该是机体的“代谢”作用。各个 脏器的机 能 的 深 层 机 制 最 终 就 是“代 谢”,通 过“代
“中医脾一线粒体”假说是由刘友章教授 1991 年 首次提出的,该假说认为中医脾主运化,不仅仅是指食 物在胃肠的消化吸收,即“外运化”; 更重要的是营养 物质在线粒体的生物氧化产能过程,即“内运化”。线 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的 ATP,推动了机体的各项 生命运动。此外,还为细胞代谢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磷 酸化和去磷酸化提供了高能磷酸键的转移。线粒体的 三梭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最 终通路和相互转化的渠道。三梭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为细胞合成 生 命 活 动 所 需 的 各 种 活 性 物 质 提 供 了 前 提。所以,线粒体是整个细胞乃至生命体进行各项生 命功能活动的枢纽和核心,是“后天之本”[7]。而且随 着该学说研究工作的开展,目前已经从基因多态性等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宋雅芳等[8]计划通过研究脾虚 证与正常人( 或非脾虚证) 之间 mt DNA D 环控制区的 基因序列编码的多态性,从中找出与脾虚有关的基因 片断的变异情况,从基因 mt DNA 多肽性角度更加深 入地阐明脾 主 运 化 与 线 粒 体 相 关 性 的 本 质 和 物 质 基 础,以探明“脾 主 运 化 ”的 细 胞 生 物 学 实 质,从 更 深 层 次揭示“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 4 “脾主运化”的药物动力学假说
该假说假定 中 医 的“脾 ”主 管 药 物 在 体 内 的 命 运 ( PK) ,也就是说“脾之运化”主管药物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 PK) ,当然它也包括脾失健运下的 PK( 病 理生理状态下的 PK) 。“脾主 / 失运化”与 PK 的生理、 生化意义和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定性、定量的动态表现 形式密切相关[9]。 5 “脾主运化”的水盐代谢假说
关键词: 脾主运化; 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 R2 - 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1719( 2013) 02 - 0254 - 02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脾为后天之本, 其最主要的 生 理 功 能“脾 主 运 化 ”一 直 是 中 医 基 础 学 科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讨“脾主运化”的科学内涵, 诸多学者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阐释,并提出了多种研 究思路。本文将梳理这些研究思路,并基于文献研究 与现代生物学基础理论的贯通结合,提出新的研究假 说。 1 “脾主运化”的 NEI 网络假说
收稿日期: 2012 - 08 - 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 81102550) ; 山东省自然基金( ZR2010HQ028;
ZR2011HM056) 作者简介: 宋小莉( 1976 - ) ,女,山东德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中西医结合研究。
谢”,从消化 道 吸 收 的 营 养 物 质,产 生 能 量,机 体 通 过 获取能量维持高效有序的非平衡稳态,这就是“脾”所 发挥的“升 清 ”和“化 生 ”用 的 动 力 学 机 制。 且 这 种 动 力学机制是以整个消化生理动态调控为表征,以机体 深层次代谢机制为动力的多器官协调,超组合调控的 “关系网络”,它是消化生理体系与机体代谢相互关系 的动态产 物。 该 研 究 思 路 将“脾 主 运 化 ”与 物 质 的 新 陈代谢有机联系起来,改变了以往认为脾主运化以消 化、吸收为 主 的 研 究 思 路,拓 宽 了 脾 主 运 化 的 科 学 内 涵。 3 “脾主运化”的线粒体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