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群常見的疾病一、青草痙攣病(鎂缺乏症)青草痙攣症主要由於血液中所含鎂離子不足所造成。
鎂離子對於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所須的反應有密切關係。
(一)症狀:動物步伐踉蹌並跌倒,跌倒後前後足前後擺動、頭部往後方擺、多唾液、磨牙、眼皮急速張閉、眼球翻白、抽筋、臉部、肩部輕微抽搐、昏迷、死亡。
(二)原因:1.主要原因是飼料中鎂及鈣含量過低。
2.能量不足及蛋白質過多(8~1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25~30%粗蛋白)。
能量補充可使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提高,進而減少瘤胃中氨氣(NH)3濃度,使得氨氣(NH)抑制鎂吸收情形減少。
33.太多的鉀肥會植物從泥土中吸收鎂。
飼料中太高的鉀含量也會降低動物吸收鎂的能力。
此外草料中若氮含量過高,也會使得瘤胃中氨氣(NH3)濃度增加,抑制鎂的吸收。
(三)治療:靜脈注射500ml的25% 葡萄糖酸鈣及5%的硫酸鎂。
注射必須緩慢注射以免有心臟停止的危險。
靜脈注射後,若再以皮下注射200ml的50%硫酸鎂(MgSO)的話,其效果更好。
灌餵鎂溶液至瘤胃中效果比較差,因為4鎂被腸道吸收的速度較慢。
(四)預防:1.飲水中可加入硫酸鎂或氯化鎂。
2.飼料中添加鎂或礦物質鹽,並須確保泌乳牛每天有30克鎂攝取量,小牛有4~8克鎂的攝取量。
3.施予鎂肥料可使牧草中鎂含量提高。
4.儘可能讓牛隻攝食苜蓿及一般草料的混合草料。
P1二、瘤胃過酸症主要由於突然增加可醱酵碳水化合(RFC)的攝食量,造成瘤胃中醱酵速度增快而產生各種的酸,改變了瘤胃微生物的族群,造成大量乳酸,使瘤胃內的酸鹼值由正常的6.8~7.2降為4~6,因而出現瘤胃過酸症,而此酸性物質被瘤胃吸收至血液中,進一步造成了血液過酸症。
(一)原因:突然從高纖維飼料轉變成高濃厚精料或蘿蔔、馬鈴薯的快速採食,尤其是以小麥、玉米或高梁為主的精料,使得澱粉分解或醣類利用的乳酸菌大量繁殖,造成瘤胃乳酸產量遽升。
(二)症狀:呼吸增快及飼料換肉率減低,肝臟潰爛,瘤胃發炎,血液中鈣含量減少,pH值下降,乳酸增多。
(三)預防:1.從高纖維素飼料轉變至高精料飼料須緩慢,時間約須2~3週完成轉變(每日逐漸減少高纖維飼料及增加高精料飼料餵量)。
密切留意每日攝食量及動物本身狀況。
2.飼料中加入抗生素如莫能菌素或拉沙洛西,用以改變瘤胃醱酵型態,減少乳酸生成。
3.飼料中加入金黴素(氯四環素)或泰樂菌素可減少肝臟潰爛。
(四)治療:立刻停止高精料飼料的餵食並給予高品質牧草。
在緊急狀況時須靜脈注射電解質液或碳酸緩衝液以中和血液中酸度。
三、瘤胃鼓脹症(Bloat)放牧於茂盛的豆科植物草地,或餵飼日糧中粗飼料太少,特別是餵給大量苜蓿乾草時發生。
鼓脹症是一種消化障礙,主要由於瘤胃中發酵氣體大量產生,而無法經由打嗝排出,引起瘤胃急速膨大,胃機能也停止。
鼓脹症可分為兩種:(一)『自由氣體式』原因攝取過多飼科使得瘤胃賁門部份壓至液相下,使得氣體無法由賁門排出。
(二)『泡沬式鼓脹』原因苜蓿中高含量的泡沬形成蛋白質在瘤胃形成黏稠物質。
氣體困在黏稠物質中以致無法排出賁門。
除了苜蓿蛋白質外石鹼草素(Saponin)、氰酸(HCN)、硫化氫(HS)、組織胺(histamine)等皆被懷疑與鼓脹有關。
2(三)症狀:P2 牛的左側鼓脹、弓背、踢肚、腳步踉蹌、經常排尿及排糞、呼吸急速、舌延伸至外、嘔吐。
(四)預防:1.可使用抗泡沬生產劑如矽質去疤劑(Silicones)、清潔劑、植物油、牛油等防預,使用方法可以投入水中,噴灑於牧草上或添加於補充料或礦物鹽中,在美國普遍使用Poloxalene,效果最好。
2.最有效的防治法是在苜蓿及一般草料的混合料中,保持一般草料的量在50%以上。
3.口服抗生素如盤尼西林、鏈黴素,可減少鼓脹形成。
(五)治療:1.若鼓脹是由於自由氣體所造成的話,可將口徑約1吋的管從口腔塞入瘤胃中以減少氣體壓力。
也可沿管加入polaxalene或其他抗泡沬生成劑。
2.若情況緊急,直接割開體壁及瘤胃以抒解壓力,開口約15公分即可。
四、分娩麻痺/乳熱症(泌乳低血鈣症)分娩麻痺主要發生於高產乳牛第3~5產時容易發生的代謝性疾病,大部分再分娩後48小時以內發生:乳熱症主要發生於年老母牛,大部分再分娩後24小時以內發生,兩者幾乎可以算是同一病。
(一)原因:牛在泌乳期中所須的營養需求很高,從泌乳初期,鈣從骨骼中抽出的速度比鈣流失速度(隨牛乳而出體外)慢,並且此時攝食量尚未達到最大量以致於鈣攝取量不夠,造成血液中鈣濃度減低而引起泌乳低血鈣症。
(二)症狀:無精打采、耳朵溫度較冷、口鼻部乾燥、行走不平衡、肌肉麻痺、胸部著地且頭偏向旁邊。
體溫下降(非上升),代謝速度及胃腸蠕動減少、神經傳導減弱。
血液鈣磷下降而鎂上升。
(三)預防:1.在乾乳或分娩前,給予鈣含量較少的飼料可以減少此症狀發生,因為低鈣飼料可以刺激乳牛骨骼中的鈣被抽取到血液的速率增加,如此當牛隻進入泌乳期時,不會因為乳產量突然增加而使得血鈣量減少。
2.在乾乳期中,務必控制鈣及磷的攝食量於NRC標準附近,每日每頭牛攝取鈣量應在100克以下,鈣磷比例應少於2~2.5:1。
在乾乳期中,每頭體重為455公斤奶牛,乾物質攝取量須限制在6.4公斤。
P3(四)治療:靜脈注射500ml,20%的葡萄糖酸鈣可以有效治療,痊癒時間很快且須注意在注射過程須緩慢以免引起心臟停止。
五、足部健康足部疾病嚴重地影響到乳產量及生殖性能。
由於足部疼痛,使得攝食時間及量的減少,造成乳產量下降。
遺傳性因足部或腳部不正常是屬於高度遺傳性,牛隻若有此特性應予淘汰。
正確修蹄方式包括前蹄與地面應成50~55°而後蹄與地面應成45~50°。
(一)預防1.環境因素:圈飼方式通常增加蹄病發生,其原因是牛隻長期站立於堅硬及粗糙的水泥地上,增加蹄磨損的機會而造成蹄病。
在圈飼中應給予足夠空間以便運動及躺下休息,避免飼養擁擠。
新造的水泥地比舊的水泥地磨擦大。
溼水泥地磨擦係數又高過乾水泥地。
每日最好給予牛10~12小時離開水泥地面以減少蹄病及關節炎發生。
2.營養及飼養管理:過多精料餵飼會造成瘤胃過酸症及蹄葉炎。
給予牛隻均衡日糧、精料最好不要超過全量的65%以及同時須2.3~4.5公斤長纖維的乾草存在。
添加1%碳酸氫鈉可以減低瘤胃酸度及蹄葉炎。
3.修蹄:每年須至少修蹄2次,趾長應在7.6公分以下,後跟離地面須有3.2公分。
修蹄目的是使全身體重均勻平散在蹄表面積上,減少受力不均產生。
A) 前足趾與地面須呈50度,後足趾與地面須為45度。
B) 腳趾長度維持在7.6公分。
C) 後腳跟離地面約須3.2公分。
4.足浴:足浴不能取代良好的衛生的環境。
在潮濕、多糞便的環境下,提供足浴可控制腳部細菌的生長,足浴槽長至少須9公尺,內置3~5%福馬林溶液,須保持浴池福馬林液高度在15公分左右。
連續3天使用,每3或4週重複一次可有效減少蹄病。
足浴後,讓牛隻站立或行走30分鐘左右以待福馬林蒸乾,如福馬林未蒸乾而牛隻接觸到墊料時,會使墊料遭受福馬林污染,當牛隻躺P4 下後,受福馬林污染的墊料會接觸到乳房而使乳房受傷。
足浴前應清洗牛蹄部的,泥糞土以維持浴池中福馬林效果。
每25隻牛通過浴池後,應再加3.8公升福馬林溶液補充。
使用抗生素於浴池中也能治療蹄病,但每年不得用超過二次,以免增加細菌抗藥性。
足部若有破損時,切記不可用福馬林藥浴。
❖註:5%福馬林溶液,3.8公升36%福馬林液加72公升水。
六、腐蹄(一)原因:潮溼、骯髒的環境下,受損皮膚經由細菌感染而起。
石塊及外物皆可使得腳趾間皮膚破損。
受感染後的動物會繼續污染環境,造成其他牛隻感染。
(二)症狀:腳部發生腐臭,趾間皮膚潰爛,腳部疼痛及腫脹。
(三)預防:1.隔離感染動物。
2.提供乾燥環境。
3.每兩週用3~5%福馬林足浴。
4.清除運動場中的石塊等雜物。
(四)治療:用青黴素或土黴素都非常有效。
七、蹄葉炎急性蹄葉炎:通常發生於第一次泌乳的動物(泌乳期第60~90天左右),其明顯症狀為動物大部份的時間都躺著、不願行走、足部冠狀環以上紅腫。
此疾病與遺傳、環境、營養及飼養因素有密切關係。
(一)治療:可用消炎藥治療,將牛隻移離水泥及石塊區至草原處或鬆軟的土地上並停止精料的餵飼(只能給予乾草)。
慢性蹄葉炎:症狀較輕微而不易被發現。
蹄變平、變寬。
主要原因與多量穀物餵飼有關。
沒有特別治療方法,只有按時修蹄以預防。
P5 八、腳底潰爛與腐蹄不同的是此症發生時,腳部不會腫脹。
其主要由於硬質腳跟產生洞穴或破裂以致於被污染物(如細石屑)進入造成感染。
污染物繼續堆積,壓力隨之增加而造成極度不適。
除非此洞穴或裂縫予以治療,否則會繼續擴充到軟組織,造成潰爛。
治療上須將潰爛部分予以洗除,潰爛洞穴或裂縫要以浸有7%的碘酊棉花球予以封填。
一般而言不須用抗牛素治療除非感染己經深入內層組織中。
大部份牛隻會有立刻的改善,除非潰爛嚴重,則須好幾天時間治療。
此症狀所產生的痛楚非常強烈。
可在未感染的腳趾下墊一小木塊使得另一邊受傷的腳趾離開地面,免除體重壓力的負荷。
九、白線疾病腳底與堅硬的蹄壁有一層纖維性的結蹄組織。
碎石及外物會刺穿此層組織造成腳底內潰爛。
當牛腳部長時間潮溼時,此症較易發生。
十、乳房炎(一)起因:細菌經由泌乳孔進入乳房造成感染。
(二)症狀:牛乳外觀會有塊狀、血塊、或水樣狀物。
嚴重時,乳房會發熱、腫脹、變硬、疼痛。
(三)治療:1.令受感染的牛隻乾乳且灌入抗生素於乳房內,灌入前乳頭末端須用酒精徹底消毒,每一受感染的乳頭須用新的灌藥管處理。
2.若抗生素治療無效,牛隻應予以淘汰。
(四)預防:1.擠乳前所有乳頭必須清洗並用紙巾擦乾。
每一乳房須用新的或清潔紙巾擦拭,擠乳後須用碘劑消毒乳頭。
2.須常檢查榨乳機器真空泵是否運作正常(壓力是否正確) 。
避免過度擠乳,榨乳機器應須每年檢查二次。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