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报告报告

济渎路学校“弘扬新愚公精神争做新时代少年”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根据《济源市研学旅行管理办法》、《济源市中学校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和《济渎路学校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

为推进我校研学旅行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本着让让学生们游览、考察王屋山,开拓学生视野,探索地质地貌,欣赏奇石之美,感受自然的神奇。

让学生们亲近大自然,融入山水之中,放松在校园里的紧情绪,达到学生知行合一的目的特制定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利用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这一优势,结合境丰富的文化资源而设计。

目的在于弘扬“愚公移山敢为人先”新时代愚公精神,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研学线路道境广场--阳台宫--中华愚公村--愚公群雕像--银杏树不老泉--王屋山地质博物馆四、适用学段小学学段五、课程主题弘扬新愚公精神争做新时代少年六、课时安排07:30 济渎路学校指定地点集合,乘车出发赴道境广场(车程约60分钟)08:30 参观道境广场(约60分钟)09:30 参观阳台宫(约90分钟)11:00参观中华愚公村、愚公移山群雕(约60分钟)12:00中餐及休息时间(约60分钟)13:00带领学生徒步至银杏树、不老泉(约60分钟)14:00参观银杏树、不老泉(约30分钟)14:30参观地质博物馆;(约90分钟)16:00 银杏树广场做活动(约60分钟)17:00 集合返程;18:00抵达济渎路学校,结束行程!七、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研学活动,感悟愚公移山精神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研讨交流等方式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活动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情感。

(四)核心素养: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实践创新能力等跨学科素养。

十、课程容及实施第一阶段研学旅行准备课(学校准备:3课时) 活动目标:1.通过前期的宣传、使学生认识研学旅行的意义,激发参加研学旅行的兴趣。

2.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本次研学的主要容,通过调查、走访等形式,完成最初的知识储备。

活动一研学主题确定课授课人:班主任研学时间:(40分钟)环节一:生成研学子课题1.班主任讲解研学旅行的意义。

2.展示本次研学旅行的主题“弘扬新愚公精神争做新时代少年”和研学点。

3.学生根据研学主题充分讨论,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

4.教师组织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进行归纳、筛选、确定每个研学点的研学子课题。

环节二:团队组建1.各班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为6-8人为宜。

2.建立小组、制定组规、选出组长、成员分工、确定小组研学子课题、制定研学方案设计研学方法、预期成果等。

环节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采用查找文献、利用搜索引擎,实地考察、采访当事人等方法进行研究。

主要搜集王屋山景区、道境广场、阳台宫、愚公村、愚公移山群雕、王屋山地质博物馆等相关知识。

环节四:发放任务单,各小组确定研学任务。

附:研学任务单1.济源交通发展状况(1)济源高速铁路知多少(2)济源高速公路知多少(3)农村公路发展变化(4)城市道路新变化2.道境广场(1)探究起源于王屋山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祭天、神农尝百草、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蕴含的中华文化。

(2)《道德经》知识知多少?(3)古代先贤歌颂王屋山的诗词歌赋知多少?(4)了解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区别。

(从建筑、服饰、教义、代表人物、主要的神仙人物及传说等方面加以区分。

)3.阳台宫(1)阳台宫文物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2)佛家千年七叶树为什么会出现在阳台宫道观?(3)玉皇阁廊柱浮雕艺术特色是什么? 通过“鲁班与阳台宫的故事”体会工匠精神。

(4)探索历史故事武牧羊中所体现的“不忘初心”的民族精神(5)探究民间故事龙抓王小、孝子图等,所体现的传统道德教育(6)形成传承和保护文物资源的意识。

4.中华愚公村(1) 中华愚公村的由来(2) 愚公移山群雕知知识知多少?(3)“愚公遗存”知多少?有人说愚公移山的发源地在,你如何看?(4) 了解非遗项目:王屋琴书(5) 《愚公移山》这本著名的篇章出自何处?(6) 济源城市精神是什么?(7) 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网上说“愚公移山”在今天是不可取的,已经过时了,你如何看?作为愚公的后人,我们应如何发扬其精神?(8)“济源当代十大愚公人物”事迹知多少?(9)“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做法,在今天可取吗?有哪些更好的方法?5.王屋山地质博物馆(1) 植物活化石,千年银杏树知识知多少?为什么千年银杏树能成为人们精神思想的寄托?(上边挂有好多红飘带等物品。

)(2) 王屋山为什么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3) 王屋山地质知识知多少?(4) 王屋山动植物资源知多少?活动二前期研学成果交流课授课人:班主任研学时间:(40分钟)环节一:展示前期研学成果1.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小组承担的研究子课题进行汇报展示;2.要求以文字,图片,视频、PPT等形式进行展示。

环节二:小组研讨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交流2.调整修改研学方案,进一步研究为实践体验阶段做好准备。

活动三研学活动准备课授课人:旅行社辅导员和班主任环节一:破冰活动1.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志愿者、班级安全员与学生见面2.旅行社辅导员发放衣服,班旗环节二:布置研学旅行需带物品1.注意户外活动着装,穿旅游鞋。

2.带上笔和本子,养成随行随记的好习惯。

3.自带水杯。

环节三:安全教育、文明教育1.安全教育a)排队行走安全:一切行动听从老师指挥,紧跟队伍,不掉队,在队伍中行走不喧哗,不拥挤,不吃东西。

b)游玩安全:a不攀爬树木、不进未开发区域;b不做危险游戏;c在老师视线围活动,不得随意离开,有事离队要向老师请假并结伴而行2.文明教育a)在来回路途中要注意交通文明,不乱穿马路,走人行道和斑马线。

b)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卫生文明,不随地丢弃垃圾。

c)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语言文明:不讲脏话,不大声喧哗;如有游客询问要热情地回答。

d)在游玩过程中要注意行为文明:不追跑打闹、不损坏公共财物环节四:班主任发放研学旅行任务单第二阶段研学实践体验课(旅行社:6课时)研学旅行我们出发了活动一讲解本次研学旅行主题、活动容、安全注意事项辅导员讲解:(一)介绍济源的历史、地理、政治、文化、经济、历史;辅导员进行有奖知识问答。

【从学校出发到王屋山途中由辅导员讲解以下容】现在我们已经开始了行程,车程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

可以到达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道境广场,然后再参观阳台宫、中华愚公村、愚公群雕像、银杏树不老泉、王屋山地质博物馆,中午在景区吃饭,下午约5点返回学校,这是我们今天的活动安排。

我知道大家对这次研学旅行活动都做了许多的准备工作,所以希望大家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以互相交流的方式来完成此次有意义的研学活动。

好了下面见证大家智商的时刻到了:我们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答:弘扬新愚公精神争做新时代少年(二)沿途讲解相关知识接下来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土生土长的这座城市,济源市位于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

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黄河,东接华北平原,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平原的城市,如同它的车牌号一样豫U,辖11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2万,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

济源是在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设县,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了省直管体制。

讲到这里问大家一个问题:济源这个名字是怎么由来的呢?答: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

济水现在很少有人听说了,根据《尔雅释水》这本古书记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驻海者也,古时候人们的认知围非常的局限,他们认为只有这四条河流是可以单独入海的,所以并成为四渎。

好了,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四渎分别指的是哪四条河流?答: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济源发展到现在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等诸多荣誉和称号。

值得大家骄傲的是我们学校是济源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同时也是济源市文明单位,说明我们家乡能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和称号也离不开在坐各位同学的付出和努力,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把这种精神保持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感染身边的人。

济源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

早在6000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女蜗补天、后羿射日、盘古开天等创世神话和传说均发源于此,而且这里曾是少康中兴夏王朝的都城。

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的名字是什么?答:济邵高速公路好,现在大巴车已经行驶在济邵高速公路上,济邵高速路越济源市6个镇、全长近60公里的济源至邵原高速公路2008年12月16日正式建成通车。

它与已经建成通车的济焦、济洛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通车的济晋高速公路一起,共同构筑了济源市“十”字型高速公路网,同时也标志着济源市将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实现镇镇通高速公路。

愚公儿女“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千古夙愿至此成为现实。

我们马上要看到王屋山了。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之意境据中国最早的地理志《禹贡》记载,"以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也。

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大统天下的圣地。

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道"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

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唐著名高道司马承祯在其所著的《上清天宫地府经》中,把天下名山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其中王屋山被列为"天下第一洞天",号"小有清虚之天",奠定了王屋山洞天福地的宗旨地位。

王屋山的兴盛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传轩辕黄帝大统天下之后,于八月十五日在天坛山重会西王母,欲求得道成仙之术,并在此建上访院,访寻四海仙人。

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四方善士、各路神仙皆云集王屋山。

被称为道教鼻祖的老子耳,也曾入王屋山修炼,天坛山绝顶至今尚有"老子炼丹池"遗迹。

道教早期的著名人物,如仙人王子晋,清虚真人王褒,著名方士于吉,南岳夫人华存,道教理论家洪等都曾修道于王屋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