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江生物质发电厂新建项目招商引资建议书二0一一年二月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述 (1)1.2建设规模与设计方案 (1)1.3投资规模 (1)1.4效益分析 (1)1.5招商合作方式 (2)1.6项目评价 (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3)2.1世界能源开发现状 (3)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2.3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背景 (5)第三章生物质发电原材料来源 (7)3.1 农业资源 (7)3.2 林业资源 (9)第四章生物质发电生产技术方案 (11)4.1生物质发电工艺流程 (11)4.2原料收购加工方案 (11)第五章经济效益分析 (14)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15)桃江生物质发电厂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生物质发电项目1.1.2建设性质:新建工程1.1.3拟建地点:1.2建设规模与设计方案1.2.1生产能力:2台12KW供热机组配3台78t/h生物质燃烧锅炉1.2.2年发电量:1.5亿度1.3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估算需30000万元(人民币)其中:1.3.1土建工程:8000万元1.3.2设备购置:12000万元1.3.3流动资金:1000万元1.4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可实现电业销售收入1.29亿元,利润3530万元,税金900万元。
1.5招商合作方式1.5.1合作方式:独资、合资(任选)1.5.2联系单位:1.5.3联系方式:1.6项目评价利用农作物桔杆等剩余物开发生物质发电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地可利用的生物资源丰富,本项目投资见效快,效益好,项目可行。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世界能源开发现状2.1.1生物能源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几百年前,人类利用的能源是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
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生产、生活的主导能源。
目前,全世界年消费能源已超过150亿吨标准煤。
其中90%左右是化石能源。
但是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按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到下世纪中叶,全球主要化石能源将所剩无几。
同时,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作为自然界的第四大能源,资源分布广,开发潜力大,环境影响小,可以永续利用。
因此,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开源节流,化害为利,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种类很多,从技术成熟度看,生物质能发电是最具推广潜力的一种,在国外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近三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朝阳产业。
2.1.2我国生物质发电是近几年来才正式开始发展,且来势十分迅猛的朝阳产业。
2005年底,首家中型气化(5000千瓦)全生物质发电项目在江苏兴化投入营运。
2006年底,首家大型直燃(2.5000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在山东单县投入营运。
目前待建在建项目已近百家,主要集中在山东、江苏、河北、广东等省。
仅国家电网公司属下的中国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底已核准项目29个,并网发电4个。
该公司已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等单位合作,着力于生物质能的产业化建设,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开发生物质发电200万千瓦,而我国“十一五”规划生物质发电规模为550万千瓦。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利用农作物秸杆、林业废弃物、城市及工业有机废弃物、畜禽类便等生物质燃料来发电,具有四大优势:2.2.1是实现能源有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电力主要靠煤电,约占发电总量的70%。
但煤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为了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大量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我国电力安全的一个战略性的布局和实践。
实际上,我国于2005年开始发展生物质发电,而“十一五”规划全国生物质电力将达到550万千瓦。
为此,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2.2.2是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需要。
大规模的煤电造成二氧化硫排放超标,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而生物质能属于清洁能源,平均含硫量仅3.8%,不到煤炭的四分之一,其二氧化硫的排放属于自然界正常的碳循环,不形成污染。
利用生物质燃料取代煤炭发电,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能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农作物秸杆等农村废弃物给农村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废弃的秸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造成环境污染。
直接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和消防隐患危害更大。
2.2.3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收购秸杆等农林废弃物如果按均价200元/吨,建一个2.5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厂,年可发电1.6亿千瓦时,需生物质燃料20万吨左右,可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20万吨生物质燃料的收购、加工、贮运等环节可安排劳力1000余人;发电厂可产生8000吨优质有机钾肥用于发展有机绿色食品,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价格。
2.3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背景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2005年2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第十九条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点和不同地区的情况,按照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
”2006年元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已明确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煤上网电价加每千瓦时0.25元补贴组成”;“生物质发电项目补贴电价在项目运行满15年后取消”;“自2010年起每年新批准和核准建设的发电项目电价比上年批准项目递减2%”;“发电消耗热量中常规能源超过20%的混燃发电项目,不享受电价补贴”;“通过招标确定投资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按中标确定的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所在地区的标准电价”。
《试行办法》还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费用分摊机制,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通过向全国电力用户统一征收电价附加的方式解决。
第三章生物质发电原材料来源桃江地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建群树种有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及金缕梅科等的常绿树种。
常构成栲树、樟树、木荷、苦槠及圆槠等组成的常绿林。
全县树种资源丰富,据调查:有乔灌木树种89科,229属,467种。
其中裸子植物8科81种,被子植物81科342种。
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榧、楠木、厚朴、樟树、喜树等。
全县有野生脊椎动物328种,其中国家I、II重点保护动物22种。
3.1 农业资源3.1.1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表3-1 主要农作物品种、播种面积与分布(根据2010年桃江统计年鉴)3.1.2 农作物耕作方法及采收季节水田主要是稻-稻,稻-油,一季稻,旱地主要是薯-菜,一季薯,一季油菜。
1、主要农作物收获期早稻-7月收获;中稻-9月收获;晚稻-10月;油菜-5月;花生-8月;春玉米-5月;秋玉米-10至11月。
2、农作物收获方式水稻以机械收获为主;其他作物以人工收获为主。
3、农作物秸杆的处理方式秸杆还田、焚烧、燃料、工业原料4、农作物秸杆在不同时期的水分水稻:刚割下时,水分占85%左右;半干状态为40%左右;最低为15-20%。
油菜:刚割下时,水分占67%左右,晾干时为13%左右。
玉米:刚割下时,水分占28%左右,最低时为3%左右。
花生:刚扯苗时,水分占40%左右,晾干时为7%左右。
5、农作物秸杆的收集方式各家各户收集、经纪人收集、专业合作组织收集6、主要农作物秸杆供应时间早稻:7—8月;中稻:9—11月;晚稻:10—12月花生:8—9月;油菜:5—6月3.1.3农作物秸杆还田情况全县每年秸杆还田总量约为13.705万吨,占秸杆总量的48.09%。
1、农作物秸杆作燃料的情况用作燃料的秸杆约为3.015万吨,占秸杆总量的10.58%。
2、秸杆其它竞争性用途主要表现为造纸、作饲料。
3、农作物秸杆燃料现有的存储模式露天集中堆放、农户杂屋存放。
4、农作物秸杆燃料现有的运输模工人力运输、机械运输。
3.1.4农作物秸杆燃料现有的价格及成本构成近郊区为15-20元/100斤,较远区为20-25元/100斤。
成本构成如下:秸杆8-10元/100斤,人工工资8-10元/100斤,运输费3-5元/100斤。
最近县蔬菜办在江西购买稻草种食用菌,不含运费,每100斤36元。
3.2 林业资源3.2.1 林业资源概况根据“十五”桃江资源规划设计资料显示,桃江林业用地为12442公顷,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3%,森林覆盖率为56.4%,绿化率为58.1%。
3.2.2 森林资源分布1、针叶林(杉、松为主)28609.8公顷2、阔叶林(中、慢、速)16791.5公顷3、毛竹林59461.2公顷4、灌木林6083公顷3.2.3可估算利用林木生物资源1、针叶林采伐剩余物年采伐量10万m3,每m3采伐剩余生物量为0.5吨,10*0.5=5万吨2、阔叶林采伐剩余物年替伐更新采伐量为1万m3,每m3采伐剩余物为1吨,年采伐剩余物为1万吨。
3、毛竹林采伐剩余物年采伐竹材根数为1500万根,平均每根为5公斤;年竹材采伐剩余物为1500万*5=7.5万吨。
4、木材加工剩余物桃江年可产木制品20万m3,每m3剩余物为0.1吨,总量为20*0.1=2万吨。
5、竹材加工剩余物桃江年消耗竹材3000万株,为30万吨,每吨利用率为60%,剩余物总量为30*40%=12万吨6、灌木林每公顷为2吨,年产量为1.216万吨。
3.2.4 桃江林业生物剩余物可利用资源数值估算5+1+7.5+2+12+1.216=28.716万吨7、全县估算生物质可利用资源总量为:27.24万吨+28.716万吨=55.956万吨第四章生物质发电生产技术方案4.1生物质发电工艺流程目前,我国多采用直燃式发电系统,其工艺流程为:原料收购—原料加工(粉碎或粉碎压缩呈粒状)—原料运输—卸料—料仓—上料—炉前料仓—锅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汽轮机(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变压器—电力输出。
采用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
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整体气化联合循环技术(IGCC),其流程为:物料予处理—气化(循环流化床或加压流化床)—净化(陶瓷滤芯滤器、焦油裂解及焦油水洗塔)—换热(余热锅炉等)—燃气轮机—蒸汽轮发电等组成。
该系统的特点是原料处理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系统效率高,功率范围在7-30MW。
这种工艺我国已在建设,装机容量4-6MW。
热空气气轮机发电系统:系统包括原料入料、空气流化床或移动床气化炉、净化、燃烧器、热交换器及燃气轮机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