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古代城市生活画卷。
北宋画家张择端用画笔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面貌,这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的。
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画长卷的艺术魅力及其所包含的古代都市的商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历史文化信息。
由于《清明上河图》的知名度,学生很容易的融入了本课学习。
本课通过“整体——局部——整体”的结构来分析作品,以构图这一美术知识为切入点,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候,语文书上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一课,所以对《清明上河图》有一定的了解。
四年级的学生对古代城乡的生活面貌比较陌生但充满好奇,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分主题对长卷中进行观察、研究、讨论,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提高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欣赏《清明上河图》,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风俗画,认识手卷这种国画形式,学会描述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通过观察、欣赏、讨论,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尝试用语言
和文字来描述。
3.感受艺术魅力,在文化情境中理解作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欣赏,学会描述作品。
难点:理解风俗画在历史传承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谈话(赏宝)
出示《清明上河图》实物。
2.出示课题
(二)整体作品欣赏
1.初次欣赏
问:请说出欣赏这幅画后的第一感受。
比较一下和你见过的其它中国山水画有什么不同?
2.分组探究
问:你的画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学生分组观察
(2)汇报交流
3.结构分析
问:根据大家观察到的,你们觉得这幅画按内容来分可以分成几段?
师:画家从宁静的乡村开始画起,到了繁忙的汴河,最后进入了繁华的都市,画家以前面的宁静,来衬托后面的喧闹,用强烈对比的手法给人深刻印象。
我们一路游览京城,都看得很过瘾,正想继续往下看时,却戛然而止了。
卷尾这里出现了一个问路的外乡人(课件出示),我们可以想象,前面的街市还要繁华热闹,路线也还要复杂,究竟是怎样,只有观赏者自己想象了。
这就是张择端高明之处,留下一点遗憾和不满足,才具有更大的魅力。
(三)深入探究
1.局部欣赏
问:下面老师带大家进入画里去汴梁城逛逛,我们看看九百多年前的北宋都城的城市生活是到底是怎样的丰富多彩呢?
(1)出示两组人物
问:他们在干嘛?他们在哪里呢?
(2)出示街景
问:现在你还能找到他们吗?你能猜猜这画面里画家画了多少人吗?答案老师暂时不说,想一想如果画家把街上画满人会怎样?
就在这一小块地方,画家画了大约一百多个人物,乍一看,熙熙攘攘,只见人头攒动;但一定神却是疏密有致,井然有序;仔细一寻,更是各有不同。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构图巧妙的地方。
2.构图分析
(1)举例观察
(2)自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