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 整体设喻:大宅子 • 局部比喻
巧用比喻
•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 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 锁国落后挨打以至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 风趣、幽默。
•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把“送去主义”者类比尼采。以太阳喻尼采,讥讽其 自命不凡,思想错乱,让人联想到主张中国地大物博 的“送去主义”者也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批判的 锋芒锐利、深刻。
——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谢谢欣赏!
2016年6月1日
妙用反语
•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 嘲弄、讽刺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修辞格。
• “发扬国光” •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
步了。 “进步”讽刺“送去主义”之风愈演愈烈,日益猖厥,大 有执迷不悟,愈陷愈深之势。 “算得”一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表明“活人代替了 古董”,不是学术进步,文化昌明,而是学术退步,文化 堕落,作者对此是不屑不齿。
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谗相,可憎又可怜。
形象描绘
•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 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描绘亡国奴点头哈腰,摇尾乞怜的奴才相 和无耻心。
“残羹冷炙”既勾画出亡国奴们的无以为生、乞讨度日 的可怜可悲,又形象地揭示出帝国主义在榨干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血汗后,用剩余物资进行经济侵略的事 实。
“奖赏”自然不是奖励、赏赐之意,而是运用反语,讽刺 做了亡国奴的子孙后代面对帝国主义居心不良的施舍所 表现出来的无知和无耻、愚妄和虚伪。
几个关键词语形象地揭示出“送去主义”亡国灭种,危 及子孙的实质。
形象描绘
•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 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几位”、“几张”说明大师不多,作品极少,几乎到了少而无奈, 寒伧可怜的程度。 “捧”字颇富深意,陈述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的御用文人——“几位大 师”,呈送对象则是帝国主义殖民者,“捧”字活画出“大师”们毕 恭毕敬,谄媚讨好的奴性心理。 “欧洲各国”点明此次画展涉及到的国家之多,“一路”点明此次展 览路线之长。 “挂”则勾画“大师”们大张旗鼓,自鸣得意的丑陋之态。 引用“发扬国光”实则是运用反语讽刺国民党“大师”们一味“送去 ”作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 语,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
• “拿来主义”
“主义”指一种重大的原则和主张,是堂而皇之的政治 术语,而“拿来”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的口语,这两个 词十分有趣地嫁接在一起,不伦不类地惹人发笑。
•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也很妙,不说“排
外”,不说“卖国”,而说“闭关”、“送去”,挖苦 嘲讽的“闭关主义” “所谓”一词体现了作者态度上对“闭关主义”的蔑 视。
• 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展览为名,送去为实,含蓄地揭露了政府的无能,表 现出作者强烈的憎恶和愤怒。
•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 “摩登”了。 “摩登”一词,既挖苦了“送去主义”者,也旁敲侧 击了“摩登”作风,可谓一箭双雕。
•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 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 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 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 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
形象描绘
• 不过困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 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是废物。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
“蹩”字决不能换成“走”和“踱”, “走”字外延过大,适用范围过宽,缺乏形象感; “踱”字过于从容不迫,闲适自得,与“废物”的情感氛
围不合; “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
“鼓吹”决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辞 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意,而是贬词褒用的愉快反语,意为 “珍惜”,表明对经济、文化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而且对“送去 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也是一种嘲弄、揶揄。
仿词创造
•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 语素或词,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 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
《拿来主义》的语言特色
犀利幽默
•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 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不是“ 捏造”,也不是“污蔑”;既不是“揭发 隐私”,又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 闻”或“怪现状”,是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巧用比喻
• 运用比喻说理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 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变陌生为熟 悉,从而增强杂文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妙用反语
•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 ,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 戳破了这个谎言。 “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的含义只是“送去 主义”者对民族利益的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
•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 来”,是为“拿来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