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管理规定

边坡管理规定

青海江仓煤业公司文件江仓煤业政字…2012‟8号青海江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边坡管理规定1、目的规范露天采坑安全管理,及时准确的掌握边坡动态安全生产信息,制定针对性措施,预防和减少边坡稳定引起的安全事件发生。

2、适用范围适用于青海江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生产的过程控制和管理。

3、定义露天矿的开采破坏了稳定状态,使边坡岩体发生破坏,边坡破坏的方式主要有崩落、散落、倾倒坍塌和滑动等。

4、管理职责4.1边坡事故的预防4.1.1选择适当的开采技术和制定严格的边坡安全管理规定,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坡面角。

4.1.2选择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向,杜绝在作业台阶底部进行掏底开采,选用从上盘向下盘的采剥推进方向,做到有计划,有条理开采。

4.1.3合理进行爆破作业,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由于爆破产生的震动可以使岩体的节理展开,因此在接近边坡地段尽量不采用大规模齐发爆破,并严格控制同时爆破的炸药量。

4.1.4选派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工人专门负责边坡的管理工作,及时清楚隐患,发现边坡滑塌征兆时,有权制止采剥作业,并向分管经理报告。

4.1.5对于边坡有滑动倾向的南帮,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设立专门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

4.2边坡监测措施边坡监测工作包括大面积边坡移动的观测,边坡表面或钻孔内局部岩体的观测等。

4.2.1大面积边坡岩体移动的观测4.2.1.1观测a、大面积边坡岩体移动的观测是指在边坡上设置观测点、观测线,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测量岩体的移动。

测量大面积边坡岩体移动主要仍用经纬仪、光电测距仪、水准仪及钢尺等测量仪器和工具。

b、观测线由若干位于直线上的观测点组成。

为了控制一个滑体,在滑体的中央部分沿可能的滑动最大速度方向设置一条观测线;沿其两侧,再设若干条;有时还沿露天矿台阶走向,跨越滑体设置观测线。

c、每条观测线分控制部分(点)和工作部分(点),前者设置在稳定的边坡区内,后者则设在滑动区内。

d、一个滑体,除设置观测线外,有时应对滑体上有特征的地方,如层面、断层、裂隙等。

设置专门观测点进行观测。

e、对虽无明显变形,但有可能发生滑动的边坡,需要时亦应设观测线观测,以便及时采取滑动防治措施。

f、观测点的埋设,可用混凝土将金属杆浇筑于岩体中,或以金属杆柱、木桩等直接打入松软的土岩中。

g、任何结构的观测点应符合如下要求:(1)观测点上部应有清楚的中心、以保证精确测量;(2)设置位置应便于观测;(3)保证桩柱与岩体牢固结合,是观测点能真实反映岩体的移动。

观测点设置完毕后,应将其控制点与露天矿的三角测量网建立联系,确定其坐标。

h、各次观测的间隔时间,依滑动速度大小,滑体移动特征、观测目的、以及有滑动危险的建筑物的重要性面定。

雨季期间,对正在滑动的岩体,需要严密监视,必要时进行昼夜连续观测。

i、观测点设置的原则,观测方法、观测精度等,均应符合测量规程要求。

4.2.1.2观测资料的图示根据观测结果,通过整理,可按不同需要,绘制以下个图:a、滑动区平面图,图上应绘出边坡平面形状、滑体范图、地貌、测点标高等。

b、滑动区断面图,图上应绘出滑坡前后边坡外形,滑动面位置及露头、测点标高、岩层、构造等。

c、观测点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

d、观测点移动向量图。

4.2.1.3观测资料分析滑坡观测资料不但可提供滑体的范围及表面形态,而且有助于分析、确定滑动方面的形状和位置,分析滑坡原因和预报滑坡等。

a、分析滑动面的形状及位置如观测线自上而下各观测点移动向量的变化连续而有规律,则可认为滑体是整体滑动。

整体滑动时,可视为滑动面垂线上滑体各点的移动向量相互平行。

b、分析滑坡原因c、预报滑坡滑坡从出现滑动预兆到最终完全滑落要经历一段时间,或数月,或数年,其移动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由小变大,最后发生急剧变化。

因而根据移动速度的变化可以预报滑坡4.2.2边坡表面岩体移动测量4.2.2.1在岩体表面裂隙上粘涂石膏浆或水泥砂浆,凝固后观察、测量片上裂隙发展情况4.2.2.2在裂隙两侧岩体中各钻一浅孔,埋入钢桩。

桩的连线平行移动方向,桩的一端露出岩体表面。

然后用钢尺或游标尺,或再配合水准尺等,测量裂隙两侧岩体的相对位移,桩露出端的形状应适用于游标尺、水准尺的安设,以利精确测量。

裂隙两侧也可各设两桩,构成一近似等四边形,用钢尺测量各边及对角线长,此法可计算出包括平行于裂隙方向的岩体位移。

4.2.3钻孔内岩体移动测量钻孔内测量岩体移动的装置有测量钻孔轴向移动、径向移动、钻孔倾斜以及探测滑动面位置等几种。

5、管理要求和控制程序5.1管理要求5.1.1设置江仓煤业公司露天矿边坡管理机构。

5.1.2设置江仓煤业公司露天矿到界台阶施工管理小组。

5.1.3设置江仓煤业公司露天矿采掘排土场边坡监测领导小组。

5.1.4制定江仓煤业公司露天矿边坡灾害防治应急预案。

5.2控制程序5.2.1滑坡防治工作的一般程序露天矿滑坡防治工作应立足于防,治次之。

它贯穿于露天矿设计、施工、生产各个阶段,滑坡防治工作应按一定程序进行,它反映了各项防治措施的轻重缓急次序。

这一程序是:a、进行有关滑坡原因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b、堵截并排出流入滑坡区的地表水;c、疏干滑坡区或附近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d、削坡减载,反压坡脚或清除滑体,爆破减震等;e、采用人工支挡物和其他预防措施。

6、附则6.1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6.2本规定解释权和修改权属青海江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边坡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边坡滑落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保证边坡稳定是煤矿正常生产的前提,露天矿边坡研究及治理工作是煤矿技术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加强露天煤矿边坡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边坡管理的基本任务:(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查明影响边坡稳定各种地质条件及其它因素。

(2)为采矿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及水文资料,定期发出边坡滑落和变形预报及整治方案,并做好施工中的管理工作。

(3)地质、测量、设计、施工与安监等部门相互配合,不断总结经验,搞好边坡管理。

第三条边坡滑落是露天煤矿灾害事故之一,安监部门必须做到:(1)边坡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监察的议事工程,并负有业务保安责任。

(2)根据年度计划与设计以及边坡稳定的决定与措施,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做出安排,进行监督检查。

(3)在检查中,如发现违反“规定”或出现滑坡险情时,有权责成生产、边坡管理人员与主管单位及时处理,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停止险情及吸取危及处的生产或工程施工作业,以保证安全。

第四条露天矿边坡不同区段可根据软弱结构面(包括软弱层面、节理面、段层面等)的发育程度、含水情况及与其的空间关系,划分以下三个基本类型:Ⅰ型:稳定型(1)以稳定的岩石为主,软弱结构层(面)不发育或间距很大(>30米)。

(2)软弱结构层(面)倾角大于露天最终边坡角,小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

(3)软弱结构层(面)走向与露天最终边坡角的夹角接近。

(4)岩体结构简单,含水性强,不影响边坡稳定。

Ⅱ型:基本稳定型(1)硬岩石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多或间距较小(15—30米)。

(2)软弱结构层(面)倾角等于或稍大于露天最终边坡角。

(3)软弱结构层(面)走向与露天最终边坡走向的夹角大于30°。

(4)岩体构造不复杂,含水性中等,对边坡稳定有一定影响。

Ⅲ型:不稳定型(1)坚硬岩石与软岩互层,软弱结构层(面)极发育,软弱结构层(面)很多或间距很小(<15米)。

(2)软弱结构层(面)走向与露天最终边坡角的夹角为0—30°。

(3)软弱结构层(面)倾角小于露天最终边坡角,大于软弱结构层(面)的内摩擦角。

(4)结构复杂,含水性强,或有井工开采破坏边坡现象等,严重影响边坡稳定。

第五条边坡岩移的观测工作,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注意引进新技术、新仪器,研究新方法,若采用测量观测方法,其要求执行煤炭部颁发的《测量规程》规定。

第六条在雨季及解冻前,对有滑坡迹象的边坡,要提出预报和处理意见,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对生产发生威胁的滑坡迹象,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

第七条对已出现的滑坡,有滑坡迹象及预计滑坡的危险区,都要进行岩移监测工作,监测可以采取专业小组进行长期岩移监测工作,及时提供信息,不断总结经验。

第八条临近最终边坡或到界台阶的最后一个采幅的穿孔、爆破和采掘工作,应做出单项设计或技术措施,推广倾斜孔、小孔经裂爆破技术或其它减震措施。

第九条水是促进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对于地下水威胁边坡稳定的区域,需进行必要疏干工作。

第十条在采掘场周围、坑内平盘及排土场的必要地区,修设完成的防排水系统,并设专人管理,每年雨季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维修。

第十一条为维护边坡完整,防止边坡垮落,禁止到界边坡上窑掏送道采煤。

如需采出部分残留的三角煤时,应提出保证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报上级管理部门批准方可回采。

严格杜绝任何单位、任何个人擅自决定的乱采滥挖现象。

如遇因此而发生的边坡滑落,要追究当事者个人责任。

第十二条对局部不稳定的边坡,可以采取弱层爆破,滑体换填,边坡加固(护坡、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杆、表面喷水泥砂浆)等措施,或不切弱层预留防滑煤柱的方式进行处理。

第十三条台阶到界后,要清扫浮石,将台阶修整好。

青海江仓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月1日主题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