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实务
(二)依据劳动法 (二)依据劳动法保护商业秘密
作为企业所有或者具有正当使用权的商业 秘密,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为企业 的一部分劳动者知悉,而知悉是使用的前 提。 1、建立保密规章制度和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 议。 2、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还应当包括竞业禁 止的内容和条款。
当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权时,应采 取的法 取的法律救济途径
商业秘密内容
商业秘密所包括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 涵义。 涵义。技术信息是产品、工艺、材料及其 改进等技术方案。经营信息是管理诀窍、 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 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非技术类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内容
(1) 产品 企业自行开发的产品,既没有申请专利,也还没 有正式投入市场之前,尚处于秘密状态,它就是一项商业 秘密。即使产品本身不是秘密,它的组成部分或组成方式 也可能是商业秘密。 (2) 配方 工业配方、化学配方、药品配方等是商业秘密的 一种常见形式,甚至化妆品配方,其中各种含量的比例也 属于商业秘密。 (3) 工艺程序 有时几个不同的设备,尽管其本身属于公知 范畴,但经特定组合,产生新工艺和先进的操作方法,也 可能成为商业秘密。许多技术诀窍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商业 秘密。 (4) 机器设备的改进 在公开的市场上购买的机器、设备不 是商业秘密,但是经公司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改进, 使其具有更多用途或效率更高,那么这个改进也是商业秘 密。
二.商业秘密被侵犯时请求权的行 使:
1.关于诉因: 2.关于赔偿数额: 3.关于承担责任的方式 4.关于举证责任:
商业秘密流失的预防
作为商业秘密的一般保护手段,单位制 定保密的有关规章制度是必要有效的,但 再完善的保密制度只能约束单位内部在职 员工,对人才流出中的职工却无约束力, 因而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应有独特的保护 措施,主要是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和竞业 禁止协议。
1.保密协议: 2.竞业禁止协议:
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 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
一、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 一、我国对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 尽管我国商业秘密立法 尽管我国商业秘密立法起步较晚,但速度 很快,至今已基本建立了商业秘密的法 很快,至今已基本建立了商业秘密的法律 保护制度,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法 保护制度,为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法 律保障。
我国对商业秘密法律体系
(一)宪法 (一)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4年修正)第20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修正)第20条的规定 关于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的规定。 (二)法 (二)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列举了3 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列举了3种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禁 止性规范;第2 止性规范;第2款是关于不正当竞争进行界定的解释性规 范;第20条是关于侵害商业秘密等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 范;第20条是关于侵害商业秘密等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 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4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合同法)第42 条、第43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第60条第2 条、第43条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第60条第2款关于 附随义务的规定;第92条关于后合同义务的规定;第十八 附随义务的规定;第92条关于后合同义务的规定;第十八 章第二节关于技术转让合同中关于技术秘密转让的规定。
(三)行政法 (三)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 第2条第2款关于技术秘密转让的规定。 条第2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第26条第1款关于外国投资者可以用工业产 26条第1 权(包括商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作价出 资的规定
商业秘密内容
(5) 研究开发的有关文件 记录了研究和开发活动内容的文 件,这类文件就是商业秘密。如蓝图、图样、实验结果、 设计文件、技术改进后的通知、标准件最佳规格、检验原 则等,都是商业秘密。 (6) 公司内部文件 与公司各种重要经营活动有关联的文件, 也是商业秘密。如采购计划、供应商清单、销售计划、销 售方法、会计财务报表、分配方案等都是企业的“ 售方法、会计财务报表、分配方案等都是企业的“商业秘 密”。它们若被竞争对手知道,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7) 客户情报 客户清单是商业秘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 部分,若被竞争对手知悉,顾客将会受到引诱或骚扰,从 而阻碍公司的正常活动。比如,著名的中国青年旅行社诉 中国旅行总社的不正当竞争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我国现行法上保护商业秘密法 我国现行法上保护商业秘密法律可以分为 四个法律部门,如前述。相应的法 四个法律部门,如前述。相应的法律救济 途径可分为四种方式,即民法 途径可分为四种方式,即民法上的救济、 劳动法上的救济、行政法上的救济和刑法 劳动法上的救济、行政法上的救济和刑法 上的救济
选择商业秘密保护手段的优势作用
一、商业秘密的涵义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二款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 10条第二款规定: “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 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 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 和经营信息。” 和经营信息。”
一.商业秘密构成要件概述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二款将 反不正当竞争法》 10条第二款将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规定为“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规定为“不为公众所 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 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 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据此可 以分解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 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以及经权利人采 取保密措施等四个要件。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0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的类型: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四)“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违法行为,获取、使用 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五)最高人民法 (五)最高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和 司法解释
(1、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关于 、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 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 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纪要》 (以下简称纪要)关于对商业秘密司法 (以下简称纪要)关于对商业秘密司法保 护的规定。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最高人民法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1条第2 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2款、 第3款关于侵权发生时当事人诉讼主体的规 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 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3条 专门列举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类型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 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 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 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 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 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内容
商业秘密是一种“信息” 商业秘密是一种“信息”,其范围非常广 泛,凡是对公司有利,能在竞争中获胜, 并经公司有意加入保密的“信息” 并经公司有意加入保密的“信息”,并采 取了保密措施的,也就是说符合“三性” 取了保密措施的,也就是说符合“三性” 要求的,都是商业秘密。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类型
四)部门规章
1、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商业秘密保护 、国家经贸委《 工作的通知》 工作的通知》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行为的若干规定 3、原国家科委《关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 、原国家科委《 密管理的若干意见》 密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作了 细致的规定。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违反<劳动法 条第2 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5条第2条关于由于劳动 者未履行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造成用人单位商 业秘密被侵害
(六)国际条约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协议) TRIPS协议)第7节关于“未披露的信息的保 节关于“ 护”的规定。
企业应如何建立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一)依据民法保护制度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1 (一)依据民法保护制度建立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1) 合作开发合同, (2)委托开发合同 (3)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3)技术秘密转让合同 (4)商务咨询及服务合同, (5)正式合同订立前的商业秘密合同,企业在进行技术转 (5)正式合同订立前的商业秘密合同,企业在进行技术转 让、联合投资、企业购并等情形下,存在将企业的商业秘 密交给相对方进行论证和评价,这时主合同是否签订尚不 能确定,企业可以与相对方签订对商业秘密的评价合同, 约定保密和不使用义务
4、建议
由于商业秘密靠其拥有者本身采取严格的保密措 施,才能享有独占权。因此它得不到法律(指专 利法)的保护,只能一靠自然保护,即用保密手 段;二靠合同保护。合同保护又可分对内与对外 两个方面。对内是企业对内部的员工订立技术保 密合同,规定员工在职期间或离职以后不得泄露 企业的商业秘密;对外则是通过与对方订立技术 转让合同时,用保密条款,规定技术的接受方负 有不得向第三者泄露商业秘密的义务。凡违反合 同中保密条款的,将受到有关合同法律的制裁。
1)首先是保护范围没有系统化 2)其次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 3)缺乏多种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综合保护
由于以上失误带来的后果
1)企业到处是秘密,最终却是什么都成不了商业秘 密; 2)由于秘密区域不明,使得保护措施不得力,不 能做到有的放矢; 3)侵权纠纷发生后,在诉讼阶段导致举证不能。 4)由于举证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导致侵权人逃脱 权利人的指控; 5)由于对商业秘密没有给予明确的保护,处于不 利的地位,难于获得法律上的明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