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
帮助决策者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为决策者拟制、评估备选政策方案 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反馈 构建分析模型和相关理论,发现公共决策过程中各因素间的联系 提供建议 提供思想 提供信息 输送人才 传播观点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
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政府部门本身 大众传媒 民意代表 政治领袖
政策诉求 P222
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 政府为了解有关公共 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 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指标和效果。
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 意义: ①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②为政策方案的规则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制定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
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特征: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
公共政策评估
定 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 义 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 的程度。 用 ①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②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 政策执行力: 途 政府机关顺利失 ③合理有效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④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 去公共政策实施 ⑤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的程度,以及实 目 现政策目标,最 的 消极目的:①以正在调查评估为借口,推迟决策或行动;②利用评估推卸责 终解决社会公共 任;③利用评估炫耀政绩;④追加预算增拔经费;⑤文过饰非;⑥以偏盖全。 问题的程度。 标 准 事实标准:政策效率、政策效能、政策效益、执行力、回应的充分性。 价值标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公正 影 响 因 素 ①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②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③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重叠;④政策主体有关方面人员的抑制; ⑤评估者主观动机上的错误;⑥政策信息系统不完备;⑦评估经费短缺; ⑧决策目标的意识形态性。
议
程
公共政策问题
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 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 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治系统 正式讨论
和认定有关公共政 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组织 正式讨论
系统议程
政府议程
和认定有关公共政 策问题的过程。
①讨论抽象项目; ②是整个政策过程中问题的提出阶段; ③不涉及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相当数量公共资源的分配已岌岌可危; 问题已被公众和公共政策制定者广泛关注; 问题蕴藏巨大变化。
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 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 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 公共问题。 关联性 主观性和人为性 历史性和动态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可能的 公共政策问题
政
策
外在创始模型
内在创始模型
创 始
说 明
扩 散
进 入
公共政策问题
动员模型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
政 策 分 析 的 区 别 政 策 问 题 分 析 与 共性: 共性: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区别: 区别:
关键是发现问题的症结, 减少决策失误,改善公共 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系统分析和价 值分析。
原因层次分析
个人角度 饱和抽样 人的类比 可能原因 组建团体 呈现假设 相互排斥性、一致性、 组织角度 诱导性提问 直接类比 合理原因 意见产出 评比假设 层次分明性 技术角度 边界估计 符号类比 可行原因 意见评估 汇集假设 想象类比 意见排序 综合假设
类比分析法
头脑风暴法
假设分析法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表 现 形 式
产 生 原 因
矫 正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因素
执行偏差
涉及范围; 复杂程体
政策对象
外部环境
政策质量
特点:政策规定性、 特点 能动性、受动性、 主观差异性。 影响: 影响:数量、类型、 调节与变化幅度。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经济环境 社会心理环境
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 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 新变化: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政府主导化。 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 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 设计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 ①政府以外的主体的参与可对政府规划有制约、补充作用, 步骤的过程。 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案切实可行。 保障社会公正,保障政策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②听证制度就是为更好地听取专家、有关管理主体、利益代 表和公众的意见,使政策规划透明公正、科学民主。 ③在强调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要注意政府主导化。这种主导 主要体现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上。 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反复、循环、错综复杂
预测性评估与可行性评估的关系
步骤:方案调查→详细研究→进一步分 析→试验式证实。 依据:理论假说、价值体系、分析方法 方法: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 投入—产出法。 四个层次: 适当、可能、可行的、可行性 内容: 政治可行性、行政可行性、 方案合法、技术可行性。
内容上:前者更广,后者对方案的条件和后果可行性问题进行评估; 方法上:前者更强调方法,后者则不一定。
政策执行
定 义
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目标的导向性;内容的务实性;实施上的灵活性; 时间上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影响的广泛性。 计划 周密 执行 准确 灵活 创新 统筹 兼顾
规定性和特点
原
则
原则性灵活性相统一
模
型
过程 模型 博奕 模型
互适 模型 系统 模型
循环 模型 综合 模型
主 要 依 据
规 定 性
分
类
作
用
原
则
政策执行 资 源
政策执行 手 段
经费和人力
政策执行力: 政府机关顺利推 动公共政策实施 的程度,以及实 现政策目标,最 终解决社会公共 问题的程度。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思想引导手段
信息
权威
执行保护
政策执行偏差
定 义
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行为效果 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①象征式; ②附加式; ③残缺式; ④替代式; ⑤观望式; ⑥照搬式。 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① 执行者认识缺陷;②执行者的利益驱使; ③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④执行准备不充分。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①政策问题本身的复杂性;②政策质量低劣; ③政策环境的变化;④利益集团的压力; ⑤政策资源的不足;⑥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对象: 对象:①政策本身; ②政策执行组织;③政策目标群体。 途径: 途径:①政策修正; ②政策增删;③政策更新。 方法: 方法:①完善管理体制;②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③科学诊断问题;④及时跟踪评估;⑤强化监督控制; ⑥加强舆论宣传;⑦采取相应强硬措施。⑧防患于未然。
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
评估与择优的关系
①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 ②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的程度尽量大; ③消耗尽量少的资源; ④实现目标的风险尽量小; ⑤政策实施时副作用尽量小。 都是在比较上进行判断和比较; 必须注意使用“逆向决策”,以保 证所选方案的科学可靠; 必须对选定方案进行审查和评定, 进行周密认证。
1、“禁租令”认定的起因 一是,对此问题的认定是在决策者范围之内,是决策者对被管理者负责 任的体现;二是,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安全性没有保证,问题也十分突出;三 是,安全和校内管理的优势必须加以强调。 2、原因 ①主要原因是政府有关部门忽略了对政策问题的认定。从案例中可知, “禁租令”的出台仅是政府议程推动的结果,而社会公众的讨论只是在“禁 租令”出台以后才出现。 ②决策者没有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偏离了服务的基本行政理念,认定 了他们不该认定的问题。 ③追求安全等价值因素不应该以“禁租令”方式出现; ④ “禁租令”没有实施的可行性。如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独立意识强、 高校本身执行力单薄等。
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
国家 元首 行政 首长 民意 代表 法 官 执政党 首脑 军事 首长
尊重分析的价值 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 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 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 求 化 要 合 法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
决策过程的合法化
政策的法律化
高校“禁租令”缘何遭遇“流产”
试分析为什么“禁租令”会引发如此广泛的争议? 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① 前者属政策问题的界定,测重分析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 分析政策行动需求;后者测重分析政策方案及其执行过程和效果。 ②宗旨上,前者是为相关组织决策议程做准备;后者是政策优化。 分析方 上,前者 问题界定 分 的 。
边界分析法
: : : : : 确定利害关系人: 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
多角度分析
类别分析法
北京限制养狗政策的执行
1、公共政策应当如何实现其合法性? 2、公共政策应当如何较好地执行?
案例中,限制养狗政策目的是限制北京市养狗数量,缓解养狗扰民, 污染环境、狗伤人等公共问题,政策执行两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后 来政策逐渐失灵。其原因一是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二是政策在一定程 度上违背了社会多元价值观和利益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作了一定的调整,新政策出台广泛征求了市民意 见。与原政策相比,新政策降低了养狗的准入门槛,加大了违法养狗的惩 罚力度;严格规定了养狗行为,并赋予居民委员会一定的管理权限。总的 说来,新政策强调“低收费、严管理”,充分考虑了社会多元价值观和不 同群体的利益需求,使政策的可行性更强。 所以,要提高政策效果,在政策制定和调整中,都要充分发挥民主讨 论精神,充分考虑到社会价值观念和利益要求。
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
Gong gong zheng ce xue
Gong gong zheng ce xue
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环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 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的 制定
公共政策的 持续、终结与周期 持续 终结与周期 公共政策的 评估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