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

马云成功的三个要素改变世界的理想、转化实际的智慧,实现目标的执着是马云成功的三个总体原因。

我本来想讲一个题目,今天临时想加一个题目,本来想讲的题目叫解读马云,在这之前讲一讲我对新常态的认识,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很重要。

新常态我觉得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新常态。

我认为新常态的主要标志是速度,中国发展的速度有变化。

原来我们过去改革开放35年发展速度是9.8,就算是10吧。

我们提升的速度是10%,以后可能我们不会有这个速度了,所以要降下来,现在公认是7%的速度,高一点或者是低一点。

我觉得关键是对这个7的认识,现在我们给他的定位叫中高速,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对7的理解是低速,怎么这么低,原来是10,怎么下来了。

真正的心理感觉不是中高速,而是低速,这个感觉是不准确的。

为什么不对?1978年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是3600亿,2013年我们国民生产总值是57万亿,差140多倍。

我们在140多倍的基础上,7是多大的力量。

现在人们说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我们一年多生产出一个中等国家的GDP来,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仍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速度。

现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它的感觉要准确,第二对它的前瞻要看清楚。

我个人认为我跟林毅夫的观点比较接近,他比较乐观一点,我基本属于他那一派的。

我认为中国经济中高速阶段起码还有十年到二十年,不会是短时间就下来了。

我们在金融危机之后说了一句话——中国的基本面没有变,当然这句话可以说很多问题。

我现在把这个用到我的看法上,什么基本面没有变?第一,中国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后期,并没有真正的完全工业化,这个没有变。

第二中国正处在城镇化的中期,没有变。

第三,从第三次工业革命,从网络经济时代来看,中国处在初期。

一个中后期,一个中期,一个初期,这三个加一块是什么意思?我们中国的发展潜力还大得很呢。

咱就说一个数,最近我和厉以宁教授一块写了一套书,我顺便整理一下城镇化方面的数据,我就说一个数字,中国GDP世界第二,好像很大了,但是人均GDP排名80多,中等甚至有一点偏下。

为什么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大,到每人头上这么小?什么原因?根源在哪里?因为实质是人均,不是总规模,你的文化、发展,实际上是人均。

我解析一下这个数字,我们中国的城镇化按现在公布的两个数字,一个数字上户口就是城市户口有多少,35%。

不算户口,常住城市里的人有53%到不了。

咱们就按53%算,也就是说现在中国人53%住在城里,47%住在农村。

这个数字记住之后,解什么问题?解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一产占多大比重?农业占10%。

二产现在有点降,三产在增加,还按老数字,现在说这个问题不重要。

二产50%,三产40%,现在三产也增加了46%。

也就是说一产是10%,二产三产是90%这个格局。

把这个格局和人口一对照,也就是说那47%的人一年的劳动成果只占10%,那53%的人一年的劳动成果就占90%。

所以农村的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是1:10。

我们中国还有47%的人口处于这样的低的生产率的条件下,把我们这些人背下来了,一半人。

为什么慢不下来?不是进了城的农民工他要住房,现在房价太高,将来恐怕还要解决这个问题,给中央提建议。

房子还要卖,房地产让他自行发展,还有我认为房地产还有20年黄金(1183.70, 10.50, 0.89%)期,因为人口在这摆着。

农民要就业,他要到城市就业,最后中国大概有一亿多人差不多真正从事农业。

农民要富起来,国家更多劳动力进入高生产力的环境。

我在90年代访问德国的时候,德国的总统顾问接见我,说艾先生你访问了欧洲有什么感想?我说欧洲经济50岁,中国经济15岁。

我说你这个50岁很成熟,但活力不多了,因为按我的眼光,我来欧洲看看什么地方可以盖农场,什么地方可以盖楼,什么地方搞个什么大的基础设施,我找不到地了,都盖的差不多了。

但是在中国可不是这样,包括最发达的北京,你要看一看那要干的事都太多了。

我们还是一个15岁的毛头小伙子,很多事没有学,很多事没有干的。

他说你说的很好,我对他搞了一点外交公关,你觉得我说的很好,我给你提一个建议,我说50岁的人要想保持活力,多跟15岁的人打交道。

现在15岁干点蠢事,傻事,但是你不知道他将来能干多大的事,这就是中国。

如果我再说15岁,长几年,也不能长80岁、50岁,顶多长到30岁,三十尔立,30岁还有很多事要干,要学呢。

刚刚立上,我觉得中国人对新常态的认识要正确,在心里的感觉要正确,对他的预期要正确,我们才能够真正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又高瞻远瞩,充满信心,把我们中国的事继续干好。

所谓正能量并不是空洞的鼓劲,而是认识事物的客观实际,客观规律,把自己认识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然后才是劲头,这个正能量是持续。

今天我讲这个话,大家可以作证。

我相信7%的左右的速度一定会持续非常长的时间。

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

下面我讲我原来准备的题目,解读马云。

因为我讲话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讲稿。

2010年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逝世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乔布斯热。

解读乔布斯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乔布斯是怎样的人物,我们怎么评价他。

第二个问题,乔布斯成功的条件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中国会不会出现乔布斯。

第一第二个问题不说了,第三个问题,我说会好象有点唐突,说不会好象也不是我习惯的思路,所以没有回答。

但是我回答比较狡猾,我说中国从企业家的素质来看,具有乔布斯素质的水平的企业家应该有一大批,我们企业家的素质并不是很差的。

但是我们缺乏的是社会文化条件,社会文化条件不利于出现乔布斯。

大家看看乔布斯传就知道了,他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有很多毛病。

这位企业家放在咱们国有企业两天就给他免职了,还让他当CEO,还让他去创造,你帽子都保不住了。

中国的问题是不太容忍个性,不太容忍有主见和有创造性的个性。

所以当时我说了这么两条,第一条就是我们很多企业家的素质具备了,但是文化条件不太具备,这是我当时看法。

今天现在是2014年12月18日,过了好几年,特别是马云带领的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的成功,我现在做这么一个评价,我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乔布斯,那个人就是马云。

为什么?他的标志就是他不仅是中国企业家的代表,而且成了世界瞩目的企业家,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企业家。

我们中国人终于有这一天了,成为世界尊敬,世界注目,有世界影响力的企业家那么容易吗?几千年没有过。

不是马云个人的事情,是我们这个民族振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把这样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事件根本就没看清。

所以我今天是要解读一下马云,我觉得我解读马云心里更痛快,解读乔布斯还有点酸溜溜的。

毕竟是我们中国自家人,对不对?马云的成功主要三个条件,其他条件很多,我说他主观上条件,客观上是我们国家大的环境,那个不说了。

从他个人来说三个条件,第一条改变世界的力量,这一点和乔布斯是一样的,乔布斯的宗旨就是要改变世界,做企业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改变世界。

阿里上市一成功,中国就有一个报告,当然不是一个,是一批报告,其中最响的一个内容就是马云成了中国首富。

我有点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在哪里?马云成为中国首富是事实,因为他纽交所上市圈的钱很多。

他股东下面的钱也很多,他成为中国首富这是事实,但是我认为首先是看上你的钱了,马云当了首富,不是当成中国最出色的企业家来对待,我认为偏了,虽然是事实,但是观察点和侧重点偏了。

钱很重要,但是钱不能代替理想。

无论从一个国家发展来好,从一个人的发展也好,钱很重要,但是你要支配钱,利用钱,这很重要。

马云的回答我记得很清楚,他说了两句话,他说我现在的压力更大了,一点都不像你想的那么高兴,我认为他这个回答很真实。

另外他说的一些东西我还没有向他求证,他怎么解释。

我听了他的结论,他说我现在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国家企业,中国企业,这个概念可能比较准,但是他没解释。

但是我给他的第一个解释,他之所以认为他是国家企业,因为是给中国争光的企业,这个解释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天天宣传的品牌为中国赢得尊敬,他为中国赢得了这么大的尊敬。

如何对待钱?马云回答很好,没钱是不行的,但是有钱没有理想是非常危险的。

而后一个现象相当普遍,马云在这个方面并不是用首富来解决这个问题,他坚持理想,所以能够做到今天。

在他上市之前我去杭州到他那访问过,他让我参观,我一边参观一边听,马云讲话从来不用稿,我听了很多。

他说了很多话,有一句话印象最深刻,他说阿里做的事情至少看五年,什么意思?不是说发展五年,他说见效的最早5年以后,我们做的事情都是这样事情,带有前瞻性、理想性的这样一个目标。

马云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把大家鼓舞了。

这一条我觉得也对我们当今有很强的尊敬性。

我认为中国人目前的流行病是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就暴富,一夜就成首富。

老踏实不下来扎扎实实做事情。

我觉得马云有改变世界的理想,正确对待钱,正确对待成功,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急功近利。

他想的都是长远的事情,最后证明是大事,这是第一条,理想。

第二条脚踏实地的智慧,如果只有理想,天马行空的理想,没有脚踏实地的智慧,仍然不能成功。

我最近接触几个年轻人,我告诉他们怎么做事,在清华大学BMBA商学院我做了一小时的讲演,有好几十人找我谈他们的理想,后来我就听,我说你的理想很好,有远大抱负很好,首先你这个事能不能想清楚,你要做的是什么事,你说的几个概念那不是事。

说我要怎么样,那是概念,你要有事,你做的是什么事,这个本身不清楚,你往下怎么弄。

事还没想清楚,想清楚之后还能不能落实这个事,这还有两层呢。

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志大才疏。

马云的讲话我认为跟他的做事不太一样,马云讲话是天马行空,想哪讲哪,他没有稿子,也没有逻辑,反正就是这么讲。

你听他讲半天不知道他讲什么问题,没搞清楚。

但是马云做事脚踏实地,我认为最脚踏实地的一个人。

我想了互联网发展的三定律,这三定律都是从马云那得到的启发,大家听听对不对。

第一条定律就是虚实结合定律。

我们现在讨论的大部分都是讨论虚实消灭,互联网把实体经济给消灭了,网店把实体店消灭了。

我认为这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本质。

本质是虚实结合的定律。

道理很简单,管你什么时代,总得吃食品,穿衣服。

现在改变的是信息传播,因而改变了信息和实体的关系。

我们要探讨不是谁消灭谁,而是虚的信息和实的实体怎么做结合的问题。

马云最聪明,他搞网络为什么在中国发展的最快,他就抓住这一条,很多网站原来都是在信息方面多,但是马云第一抓了一个点,我要中小企业怎么在我这个网上能做买卖,做实体,做实体经济。

第二个想老百姓怎么在我们网上买东西,还是实体。

再想买东西的钱不方便,来个支付宝,让他们钱用起来方便、实用。

他们发展很快,为什么?就是虚实结合了,而不是仅仅在虚圈里打转转。

这就是马云的脚踏实地的智慧。

第二条定律叫规模和个性相结合定律。

现在我们老讲网络经济,个性消费,多元化消费,规模经济不行了,这又是看到了表面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