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 合同履行的主体,首先为债务人。除法律规定、当事 人约定或性质上必须由债务人本人履行的债务外, 履行可由债务人的代理人进行。
❖ 2、第三人代为履行
❖ 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当 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第三人不 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 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65条)
2009《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 第26条: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 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 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 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 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 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 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 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五、履行期限
❖ 1、约定 ❖ 2、债务性质 ❖ 3、法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
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 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 间。
六、履行方式
❖ 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 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 1、须有情事变更原则的事实。 ❖ 2、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
完毕以前。 ❖ 3、须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双方当
事人。 ❖ 4、须情事变更是当事人不可预见的。 ❖ 5、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
❖ 货币贬值; ❖ 法律变动与行政行为法律变动通常为当事人
❖ 全面履行原则和实际履行原则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
❖ 实际履行原则强调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交付标 的物或者提供服务,至于交付标的物或提供的服务 是否适当,则无力顾及。因此,适当履行必然是实 际履行,而实际履行未必是适当履行。
二、协作履行原则
❖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 合同义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方当事 人协助其履行债务的履行原则。
❖ (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 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 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
❖ (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
❖ 对于交易习惯,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 担举证责任。(《合同法》第二司法解释)
履行标的
❖ 债务人应为履行的内容,包括交付货物、转移 权利、提供劳务、完成工作等。
❖ 包括以下内容: ❖ 1、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债权人应适当受领给付。 ❖ 2、债务人履行债务,时常要求债权人创造必要的
条件,提供方便。
❖ 3、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应积极采取 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否则还要就扩大的损失自负 其责。
❖ 4、发生合同纠纷时,应各自主动承担责任,不得 推诿。
三、经济合理原则
❖ 一、合同的履行原则
❖ 1、适当履行 ❖ 2、协作履行 ❖ 3、经济合理 ❖ 4、情事变更原则
一、适当履行原则
❖
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
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
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
适当的方合同法》第6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 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 合同履行的规则
(一)履行主体 (二)履行标的 (三)代物清偿 (四)履行地点 (五)履行期限 (六)履行方式 (七)履行费用
履行规则与适用顺序
❖ 约定优先 ❖ 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可以协议补充; ❖ 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
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 法定规则
❖ 1、债务人及其代理人履行
所不能预见;(如:征收、税法的变动、经济 管理法律的变动等) ❖ 灾难天灾人祸一般适用不可抗力;
❖ 其他经济因素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环境,包括影 响民事主体生产和经营的各种客观因素。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05]6号第十六条
因承包方不收取流转价款或者向对方支付费用的约
❖ 法定标准:
❖
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
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
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 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
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 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四、履行地点
❖ 法定规则(以交付的标的为标准):
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 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定产生纠纷,当事人协商变更无法达成一致,且继续
履行又显失公平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发生变更的
客观情况,按照公平原则处理。该解释的出台,主
要是由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业税
减免力度加大、进程加快,农业补贴政策的贯彻落
实。继续履行原来的约定,在当事人之间无疑造成
了显失公平的结果(当初的零流转费或负流转费)。
❖ 3、向第三人履行
❖ 当事人可以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当 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 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应当 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64条)
❖ 第7条:下列情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 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 “交易习惯”:
❖ 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在履行合同时,讲求经济效 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
❖ 如:债务人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选择 合理期限履行合同,选择设备体现经济合理 原则,变更合同、对违约进行补救体现经济 合理原则。
四、情事变更原则
❖ 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 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 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护合同原有 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 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的部分 履行债务,但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 人利益的除外。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 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 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 全实现。在许多情况下,合同的履行不单指 最后的交付行为,而是一系列行为及其后果 的总和。
❖ 合同的履行不仅是合同的法律效力的主 要内容,而且是整个合同法的核心,是其他 一切法律制度的归宿或延伸。
一、 合同的履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