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测工作管理制度知识分享

检测工作管理制度知识分享

检测工作管理制度
一、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公正准确规范作业保证质量
二、检测工作质量目标
(一) 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确保持续有效运行,使试验检测能力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 确保数据准确可靠,试验检测报告杜绝数据和结论性差错,经复核审查后检测报告无差错率达100%。

(三) 杜绝重大检测质量事故,一般检测质量事故小于5‰。

三、样品规定
(一)抽样检测
按规定频率要求进行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应按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进行取样与试验,试验结果应及时通知被抽检单位,并填写试验台帐。

(二)收样规定
抽检样品送至本室时,须填写试验委托单一份(原材料应附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

样品管理员应按相关标准规定和样品管理制度进行验收,核对委托试验项目、样品规格数量、批号编号等,如符合要求,则在委托单上注明“试样规格数量符合要求”,并签名,同时按序编写入库编号,填写试验台帐,对样品作出明确标识。

如不符合要求,须向委托单位提出,要求补齐或重送。

(三)样品标识
样品标识分为以下四种状态:
A. 待检——未经检验和试验;
B. 在检——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尚未作出判断;
C. 合格——经检验和试验为合格;
D. 不合格——经检验或试验为不合格;
四、检测工作质量控制
(一)检测依据
国家、行业的现行有效标准、规范、规程,特殊情况,也可由业主提供检测要求。

(二)检测人员
1、检测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上岗操作。

2、参加每项检测工作的人员原则上不少于二人。

其中一人至少在本领域有五年的工作经历,该检测人员作为该项检测工作的负责人,同时负责试验原始记录和报告的复核工作。

3、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正确性负责。

(三)测前检查
1、检测人员应对样品规格、数量、外观质量进行核查,确定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查与检测情况。

2、检查仪器设备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检定、校验周期内,并填写使用记录。

3、对检测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四)测中检查
1、在检测过程中,如首个试件(或首次试验)不合格,应立即停止试验,再次对样品规格尺寸、受压面、检测仪器设备状态进行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检测。

2、在检测过程中,如多个试件(或多次试验)不合格,应立即停止试验,报试验室主任,经确认无误,方可继续进行。

(五)测后检查
1、检测工作结束后,全部检测数据应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允许对样品或被测件进行处理。

需要留样的样品,检测人员试验完毕应通知样品管理员一同留样,留样时应注明该样品的入库编号、检测状态、保存日期,同时与样品管理员一道办理移交手续,填写试验台帐中有关项目以备查验,样品保存期限到期时由样品管理员处理,保存期限按各材料标准相关要求办理。

2、检测人员对检测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被测件状态、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并填写记录。

3、对检测仪器进行清洁和保养,恢复到起始状态,切断电、水源,打扫工作间环境卫生。

五、检测工作异常情况及处理
(一)检测工作应严格按试验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
A. 首次测试超过平行(或允许)误差;
B. 首次测试未结束被测件破坏;
C. 重复测试数据散布太大;
(二)应停止检测工作,检查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被测件是否符合要求,操作方法是否按规定进行,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等;分析原因,确定采取措施,经技术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方可继续进行检测,并记录备查。

(三)因外界干扰(如停电、停水)而中断检测并影响检测质量者,检测工作必须重新开始。

(四)凡因检测仪器设备故障而中断检测,必须将损坏的仪器修复,经试用或检定合格后方准进行检测。

(五)凡因检测工作失误,检测过程中样品损坏,无法得出完整的检测数据时,所有检测数据作废,应重新取样进行所有项目的检测,检测数据以第二次检测的为准,禁止用两次检测数据拼凑检测记录。

检测人员应分析异常情况产生原因,总结上报,交室领导处理。

六、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
(一)原始记录
1、原始记录不允许随意删改。

如需更改,作废数据应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写在上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或签名。

2、原始记录采用行业规定的统一表格,不能用铅笔填写。

记录应清晰整洁,内容完整,有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复核人员一般为参加该试验者,并具有在本领域五年以上工作经历。

3、试验编号按材料种类独立、连续编号,原始记录上同时还须记录该样品的委托编号和报告编号。

4、委托单、试验台帐、原始记录要妥善保存,年终归类存档;各
类原始记录应长期保存。

5、原始记录一般不允许与检测无关人员、外单位人员查阅,确需查阅须经室领导批准,并填写查阅登记表。

(二)数据处理
1、试验数据处理由检测人员进行, 复核人员进行复核。

数据处理与复核不允许同一人进行。

2、在检测过程中,应按试验技术标准或试验规程要求的精度如实记录原始数据,若规程中无要求,应按检测仪器显示精度读数和记录。

3、全部测试数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4、测试数据的计算、修约、有效位数及统计等应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试验规程执行。

5、各项测试数据如超出允许误差范围,应重新进行检测。

(三)检测报告
1、检测报告的编写
a. 检测人员在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将原始记录交给资料员编写检测报告。

b. 检测报告要求内容填写完整、数据准确、签名齐全、文字简练、字迹清楚、结论正确,不得涂改。

c. 全部检测数据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d. 检测报告的编号按材料种类(同原始记录要求)独立、连续编号,同时填写相对应的委托编号和试验编号。

水泥等分龄期填发检测报告时,其编号相同,但须在编号后按龄期的先后填上一大写英文字母A、
B、C、 D等,以示区别。

e. 检测报告采用电脑打印,并有明确结论,“合格”或者“不合格”,并注明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检测报告必须保留电子文档。

2、检测报告的复核、审批及发送
a. 检测报告由检测人员签名后,交复核人对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进行仔细复核,无误后方可签名,然后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

b. 在审核中发现错误,应由检测人员更改,审查人不得自行更改。

c. 经审核、加盖试验资料专用章后的检测报告,由资料员发送用户,并在报告单发送登记薄上登记签名。

检测报告须留底件,由资料员保存,每年底归类存档,到工程竣工时移交主管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