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参数化草图设计无球差凸透镜(比例可参考眼睛) 2009-02-08 20:42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① 十字中心线。
② 左边和右边轴上分别画一个圆,两圆相交,将上方交点约束重合,修剪成凸透镜,锁定镜厚和各自半径。
③ 画物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出射光线、像点,锁定物点和像点至Y轴距离。
④ 设定入射和折射、折射和出射的关系(参照单球面方法)。
⑤ 以下参照单球面方法完成……。
注意:凸透镜如果改为左边球面和右边平面的平凸透镜可能更好,因为更易加工,此时右平面的法线即是水平线。
问题1:再考虑平行光入射的情况又会如何?(如果记录高度值取0.2 ,0.4, 0.6,…平行光入射的XY向像差几乎在0.02以下,非常精确。
)问题2:非球面透镜是指平行光入射汇聚于一点的透镜吗?技巧:点击“重画”图标可以令草绘界面加速。
Pro/E参数化草图设计非球面曲线有助消除成像球差 2009-02-08 20:33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① 新建草绘文件画水平中心线。
(② 水平中心线上画大圆,画轴上物点和像点。
③ 物点射出一条光线并折射会聚于像点。
④ 过大圆心附近任意点和折射点画一条直线(此线是非球面曲线的法线),过折射点画圆,分别过该圆与入射线和折射线的交点作垂直于法线的垂线,由折射率确定两垂线的相应长度(折射定律推得折射率等于入射方垂线与折射方垂线的比值)。
⑤ 锁定大圆心至物点像点的距离、大圆的半径、两垂线的长度,并将法线与轴的左夹角标为参照值。
⑥ 驱动折射点至轴的高度值,分别记录高度值例如10,20,30,40,50,60,70,80…的相应夹角值,利用对应的高度和夹角值在弧上画一系列的端点在弧上的大至向着十字中心的射线,并将高度值和角度值锁定。
⑦ 由下面的射线端点开始往上画折线,每段折线均垂直于经过的射线。
⑧ 以最下方的垂足为折点画新的入射线和折射线,但折射线不要约束于像点,以④的方法设定折射率,驱动该折射法线的角度,将灵敏度调至最小,指针指正滑轮,推动中键将折射线调整至刚刚经过像点,得到正确的法线方向和折点位置,记下新的法线方向角度,然后恢复到⑦,并将相应法线修改为新的法线角度值。
继续上一点…⑨ 保存。
⑩ 新建零件文件,建立草绘曲线特征,调色板的简介中插入刚保存的曲线(注意比例及放置基准)。
? 建立造型特征,过顶点和折线与射线的交点描出造型曲线,并注意捕捉点和设置顶点为曲率连续。
保存。
利用Pro/E设计反光杯曲线 2009-02-08 20:29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① 新建草绘文件(可在调色板的简介中找到,方便以后调用)画十字中心线。
② 左边竖直准线及右边焦点,并作准线至中心点至焦点两线段且约束相等。
③ 依据抛物线定义作折线段,约束距离相等并标注Y向高度值(高度间隔值如果取④整体尺寸高度的n分之一,这样在平行射出情形时,抛物线的高度会绝对符合设计要求),描出抛物线。
④ 右上角画一个直角以确定整体尺寸,画出光斑高度并约束上下对称。
⑤ 驱动焦点距离至抛物线接近整体尺寸。
⑥ 作上下两条水平线段的反向延长线段超过光斑处,把这两条延长线段、抛物线和其中一条焦点射出的光线(方便旋转时拾取到端点)一起以焦点为圆心旋转至接近光斑。
注:仅要求平行射出时不需要⑥。
Pro/E野火5.0之逆向工程(抄数设计) 2008-10-01 21:12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逆向工程 即抄数设计。
独立几何 (注:独立几何为超级特征,与其它特征没有父子关系。
)数据输入(导入的文件类型可以是IGES等格式):① 直接插入。
→新建一个空白文件→插入,共享数据,自文件…② 特征中插入。
→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插入,独立几何,几何,示例数据来自文件,高密度,选取一个定位坐标系,打开。
→输入可见点百分比,扫描曲线方向等参数,此时系统会形成一些自动扫描曲线,预览OK后确定。
创建几何:●曲线① 自示例数据(指从独立几何特征中已有的基础曲线中复制曲线)。
→插入,独立几何。
→几何,曲线,自示例数据。
→选取要复制的曲线,确定,√(注:复制的曲线为绿色的!)。
② 通过点。
类似①。
③ 自曲线(指通过已有曲线再次拟合出造型用的自由曲线)。
→插入,独立几何。
→几何,曲线,自曲线。
→选取“点数目”(指定的点数创建曲线)或“公差之内”(在公差内创建曲线),并输入点数或公差。
→选取要拟合的曲线,确定,√。
●曲面① 自曲线。
以指定的曲线和边创建混合曲面。
(注:“几何,示例数据来自文件”命令创建的自动扫描曲线不能直接用于创建曲面,必须先复制曲线再创建。
)② 自曲面。
(指通过复制已有的曲面得到一个独立几何特征的曲面。
)曲线编辑:① 控制多边形法。
→插入,独立几何,几何,曲线,…,确定。
→单击独立几何工具栏修改按钮,选取欲修改的曲线。
→选“修改曲线”对话框中的控制多边形。
→…(“区域”中有个“局部”控制)② 控制点法。
类似①。
③ 修改自动扫描线。
→特征中插入一组自动扫描曲线。
(见数据输入②)→选修改图标,选刚输入的扫描曲线。
→*删除(对曲线进行删除);*重组点(可以连接两条曲线或分割一条曲线);*扫描点 (对曲线的扫描点删除等操作)。
曲面编辑:① 多面体修改法。
→插入,独立几何,几何,曲面,自曲面,选取欲修改的已有曲面到独立几何特征中。
(参见创建几何——曲面②)→单击独立几何工具栏修改按钮…② 栅格修改。
类似①。
总结:利用以上知识,总结抄数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A法 (适用于云点自动扫描曲线数据的较规则造型)① 独立几何特征中输入云点自动扫描曲线(这些曲线是不能直接在Pro/E中编辑的)。
② 修改自动扫描曲线。
③ 复制部分自动扫描曲线。
④ 控制点法编辑复制的曲线。
⑤ 参照编辑好的曲线以草绘(可以“拾取边线”)、基准曲线(设定基准点构建)或镜像等方法重构相交的曲线网。
⑥ 构建混合面。
B法 (适用于点云数据的较不规则造型)① 直接插入点云数据(这些云点可以直接在Pro/E中编辑)。
② 构建自由曲线网(点选导入特征加亮云点以便随时翻动观察;可shift捕捉点或线;捕捉错点可马上右键删除,但每次只能删一个点!)。
③ 编辑曲线:a) 打开曲率分析曲线质量然后关闭(记住关闭!有关闭图标的)。
b) 选曲线,编辑定义,编辑曲线,删除一些多余或影响质量的点,或添加点并可配合shift 将该点拖至指定位置。
c) 打断一些封闭曲线:勾选退出造型后,任选到红色几何曲线(不必正确,后面可再更正曲线参照)→修剪图标→剪刀(点或曲线)→方向设为“双向保留” →…④ 构建自由曲面(先选围线)或混合曲面(先选第一方向线)并约束为相切(要选定与哪一个面相切)。
⑤ 如发现有皱或变形的质量不好的混合曲面,可用拉伸曲面切除掉(要保证切除后出现四条相交但不相切的围边),再填补一个四围边的自由曲面。
⑥ 合并曲面并加厚(如果面组有某一曲面不能加厚,将加厚面板中的选项设为“自动拟合”即可)。
⑦ 保存并另存为igs档(通常可把igs档给客户)。
C法 (适用于曲线数据的较规则造型)① 直接插入曲线数据(这些曲线是可以直接在Pro/E中编辑的,如可作为草绘样条曲线的参照)并进入独立几何中删除一些杂乱和没有参照意义的数据线。
② 利用Pro/E中的拉伸曲面、倒圆角、草绘基准曲线(有时要创建基准面)、投影曲线、混合曲面(有时要创建中间架构线)、镜像和合并曲面…等基础工具重构曲面特征。
外部参考 二维参考图片:设定工作目录→新建文件并进入造型模式→造型→跟踪草绘→① 插入图象:选放置基准(前、右或顶)→选工作目录并双击图象文件。
② 替换图象:选放置基准(前、右或顶)→“+”。
③ 删除一个视向的图象:选放置基准(前、右或顶)→“-”。
④ 删除三个视向的所有图象:草绘→移除全部。
⑤ 隐藏或显示一个图象:选“眼”。
⑥ 显示全部图象:草绘→显示全部。
*另:视图→显示设置→模型显示→勾选“跟踪草绘”也可控制图片显示。
⑦ 拟合框中可输入水平或垂直的实制尺寸,然后单击“拟合”。
⑧ 属性框中可对图象作透明、旋转、移动、缩放调整。
(其中的缩放“解锁”后可对H或V方向进行调整。
)三维参考模型:目的一:构建另一模型。
(注:“自顶向下”也是用下面的工具和步骤。
)① 创建发布几何打开原零件文件→插入→共享数据→发布几何→“出版几何(即发布几何)”对话框中激活曲面集、链或参照收集器,然后在绘图区中选曲面、链或参照→√(即完成发布几何特征的创建)。
② 得到复制几何新建一个空白零件文件→插入→共享数据→复制几何→操控板中打开“参照”,单击其中的打开按钮→双击原零件文件名并确定缺省放置→操控板中激活“发布几何”收集器,然后在原零件文件的模型树中点选刚才建立的“出版几何”特征→在新零件页面中√(即得到复制几何的特征)。
③ 参照复制几何特征继续设计……▲特别注意:有时不必第①步,直接进入第②步(具体步骤可能同上面②有别)将其它文件零件的某些曲面复制进来。
目的二:对模型重建,使其参数化,可以编辑和修改。
① 打开原零件,复制所需轮廓边线(曲线类型调为“逼近”)。
② 复制所需原型曲面。
(下面要用它和基准面做截交线。
)③ 隐藏原实体(对于IGS输入的实体模型,需到图层中才能隐藏)。
④ 创建截交线(创建一系列基准面与复制的原型曲面交截)。
⑤ 重建截交曲线(将截交线及其端点——实际上是轮廓边线的交点设为参照草绘出新的样条曲线,并配合曲率分析作调整)。
⑥ 以“造型”“平面”的方式搭建中间架构线(可配合shift捕捉。
另注:所有造型曲线都可通过编辑端点切线角度调整其形状。
)⑦ 文件另存为新零件名(此时所有隐藏的项目会全部被取消),再重新隐藏所需项目后保存即可。
小平面 数据点处理:新建一个零件文件→插入→小平面特征→双击所需点数据文件打开(类型允许pts、igs等)→“导入选项”框中单击“确定” →然后可以对数据点作如下选项处理:●再添加点数据(模型第一次扫描的数据不完整而需要二次或多次扫描的情况便需要)单击“添加”按钮(在右工具栏“保存”按钮后面)→双击所需点数据文件打开→“导入选项”框中单击“确定”。
●删除点数据删除选取的数据:选取数据→“删除选定项”图标(或“修剪选定项”图标,即删除选取范围以外的点)*附:选取的方法:编辑选取→优先选项(出现矩形、套索、椭圆、画笔四种方法)。
删除离散的数据:“删除界外值”按钮→设定灵敏度(灵敏度表示点的离散或说远近程度)→预览→确定。
降低密度:“示例”按钮→出现三种类型:随机抽样——点集的任意范围均移除指定百分比的点。
统一抽样——点集空间以指定边长(可指定两点或输入边长值)的立方体分隔,然后每个立方体保留一个点。
按曲率抽样——大曲率区域保留的点较多,小曲率区域保留的点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