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国际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国际结算业务

城市金融论坛1997.4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国际结算业务刘瑞霞孙延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企业现代化、电脑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摆脱目前资金成本增大、存贷利差缩小、负债包袱加重、利润来源匮乏这种波动局面的重要出路。

在新开创的中间业务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际结算业务,它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我国国际结算业务的现状国际结算业务是两个不同国家的当事人因办理商品买卖、服务供应、资金调拨、国际信贷等业务,需要通过银行办理的两国间货币收付的业务,分为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

1986年以前,我国的国际结算业务基本上是由中国银行独家经营,其市场占有率始终在95%以上。

随着外资银行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之间不断发生业务交叉,综合性、股份制、区域性、地方性商业银行不断出现,国际结算业务的经营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银行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其他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

但中国银行作为我国最具国际性的大银行,在办理国际结算和国际清算业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截止到1996年底,中国银行在境外设立了525家海外分支机构,与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多家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

1995年办理国际贸易结算200多万笔,金额1400多亿美元,约占金融系统国际结算量的60%左右;1996年共办理国际结算业务194万笔,金额11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市场份额为45%。

中国银行的非贸易结算,如代理外币卡、旅行支票、个人外币汇款、外币兑换等业务开办早、种类全,其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1996年办理外币信用卡业务交易额折合人民币已达71亿元。

而国内其他银行代理国际信用卡结算业务在近两年才起步,不论是结算种类还是结算量都远远少于中国银行。

在全国各大城市涉外饭店、商店、旅游景点,基本上都是由中国银行设立外币兑换点、装备接收国际卡的POS 机和先进的EDC 机(国际信用卡授权及电子清算系统,其他银行较少进入也较难48进入。

工商银行自1985年开办国际业务以来,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很快。

结算方式不断增加,由开办初期仅能办理几种结算业务,逐步发展到目前能够办理信用证、托收、电汇信汇汇款、旅行支票、外币兑换、国际信用卡等十多种结算业务,经营的币种也由最初的几种发展到目前的22种。

结算手段日益先进,由手工处理业务逐步向利用计算机、电传等现代化手段过渡。

目前,工商银行已全面应用SWIFT系统与国外银行进行清算,全国已有107家分行建立了SWIFT终端,利用不同的数据通信网络与总行进行内部清算,可完成对1500多家国外银行的结算、收付汇、资金划拨等业务。

特别是1995年7月工商银行设立了外汇清算中心,形成了相对集中统一的全行外汇清算系统,加快了系统收付速度,降低了收付成本。

国外代理行日益增多,到1995年底,工商银行已在境外设立了3家分行和3家代表处,与世界上44个国家或地区的304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为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结算业务量不断增加,1995年全年办理的国际结算量达560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9%,对我国外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几年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也发展很快,1995年农业银行与建设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量均在230亿美元以上,1996年农业银行国际结算量比上年增长15%,达270亿美元。

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是将国际结算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把抓国际结算与抓存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996年交通银行办理的国际结算业务量达240亿美元。

二、国际结算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按一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银行业务可以划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国际结算业务是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因而在国外商业银行经营中属于重点经营的范围,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也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首先,国际结算业务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可观的利润。

国际结算具有投入小、收益大的特点,商业银行不需要化费太多的成本和投入,只要有足够的业务空间,就能得到稳定和丰厚的业务收入。

一方面,办理国际结算能够为银行带来众多的手续费收入,如开立信用证可按所开金额1 5%收取手续费,国际电汇汇款可按汇款金额1%收取手续费。

1994年,中信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办理国际贸易结算的各项收益为293万元人民币,占全年实现利润总额的24 5%。

1996年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新街口支行仅开立信用证收取手续费一项,就带来232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非贸易结算的手续费也很可观,卖出旅行支票可收取票面金额1%的手续费,代理国际信用卡可收取消费额1%到2 5%的手续费。

1996年中国银行办理外卡业务收取的手续费折合人民币近亿元。

从去年以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也加大了代理外币信用卡工作的力度,装备了能够与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公司联网的清算系统,为涉外大饭店、商店等特约单位装备了EDC机,全年代理外卡结算折合人民币3亿元,收取手续费600多万元。

另一方面,能够带来大量的外汇买卖差价收益。

以工商银行新街口支行为例,1996年共办理结售汇400多笔,金额2 7亿美元,按1996年底牌价计算,由此可带来300多万元人民币的外汇买卖差价收入。

其次,国际结算业务是稳定和增加存款的重要手段。

国际结算业务除了在费用收入、外汇买卖中为银行带来可观的收益外,还能够稳定和增加存款。

因为国际结算业务的开办,避免了客户转出资金到他行办理业务的状况,稳定了企业存款,同时还吸引了在他行开户的企业来办理业务,增加了存款。

据工商银行新街口支行统计,1996年1~8月,通过开立信用证为支行稳定存款18亿元人民币,增加存款2 9亿元人民币。

而且,通过国际结算带来的结算存款的成本比银行通常开办的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业务成本要低,有利于银行资金实力的提高。

其三,国际结算业务能够对提高银行的营运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际结算业务是直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业务,开展国际结算业务需要商业银行内部有一套现代的科学的运行机制,若要在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得到更多的业务机会、争取更多的客户,就必须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不断改善和调整内部的营运机制,而这个改善和调整的过程也就是提高银行营运实力的过程。

另外,开展国际结算业务要求有关业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但要熟悉有关的国际结算知识,还要了解人民币业务的知识,更要通晓国家的外汇政策和规定,这就促使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员工的培养,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所有这些都会推动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高竞争能力。

最后,国际结算业务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国际结算不需要运用银行大量资财,在开展业49务的过程中不会形成大的风险。

另外在开办国际结算的同时,还可带动与国际结算业务相关的打包放款、进口押汇等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这些融资业务具有时间短、风险小、收效快的特点,从而有助于商业银行提高资产的质量,降低经营风险。

三、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于国内各商业银行间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的时间不一,发展程度不同,因此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仅从工商银行的角度,谈谈发展国际结算业务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首先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如上所述,国际结算业务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各行业务竞争的焦点。

交通银行1995和1996年度的行长报告都将国际业务和存款业务并列为其业务发展重点。

几年来,中信实业银行均将国际结算量作为各行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中国银行更是在海内外多次召开发展国际结算业务的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不断探讨发展国际结算业务的途径。

工商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结算业务总量、结算方式、结算速度上都与中国银行有较大的差距,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工商银行的特别是大城市和沿海地区行一定要将发展国际结算业务摆上议事日程,像抓存款一样抓国际结算业务,像对待存款大户一样对待国际结算大户,行长要经常走访结算大户,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优质服务。

有条件的行要将国际结算量纳入行长目标责任制内容,定期考核,奖优罚劣,以促进国际结算业务有较大的发展。

其次,要注意各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

国际结算业务是集外币与人民币业务为一身,兼会计、信贷、结算为一体的一项综合性业务。

在工商银行目前的体制下,一个信用证的开立、一笔国际电汇汇款的汇出,从纵向要涉及到分理处、支行、国际业务部,从横向要涉及到会计、信贷等部门,所以开展国际结算业务,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某一局部出现瓶颈就会阻塞整个业务的顺利发展。

行领导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发挥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信贷部门认真审查合同、项目,及时开出保函和提供打包、押汇贷款;资金部门要及时调拨资金,准备好外汇头寸;会计部门要认真负责,准确地处理好帐务,各部门共同努力,搞好国际结算业务。

第三,要加快国际结算业务电子化的进程。

几年来工商银行国际业务的电子化手段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中国银行相比,与本行人民币业务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仍处于初级阶段。

以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为例,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帐务处理和各种报表的编制、报送早已实现了电子化,而国际结算业务的帐务处理和一些报表的编制仍处于手工处理阶段;人民币个人储蓄业务结算早已实现全行通存通兑,中国银行也在去年实现外币与人民币储蓄结算的通存通兑,而工商银行的外币储蓄结算仍处于在哪存必须在哪取的阶段。

这种落后的手工操作方式,不利于业务的发展,也影响工商银行的形象。

我们在工作中曾遇到过外商投资企业对手工对帐单产生疑问的情况,不敢相信像工商银行这样的大行还是手工记帐。

因此,要加大对国际业务的科技投入,加大国际业务电子化进程,尽快赶上本行人民币业务处理和中国银行业务处理的电子化程度。

第四,要注意培养国际结算人才。

国际结算业务不同于银行的传统业务,它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业务素质。

工商银行的国际结算人员特别是有丰富经验和熟练操作技术的人员比较缺乏,影响了业务的拓展。

工商银行北京分行除分行国际部外只有海淀、朝阳、新街口支行开办了信用证结算业务,其他20家支行只开办了非贸易结算和国际汇款,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缺乏人才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因此,加强对国际结算人才的培养是发展国际结算的当务之急。

要从基层行选拔有一定外语基础、业务素质较高的青年员工进行重点培养,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要普及国际金融知识,对基层行领导、外勤人员、信贷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使他们掌握国际金融及国际结算的一般知识,在开拓人民币业务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业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