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书治要政要论

群书治要政要论

群书治要政要论为君难或曰。

仲尼称为君难。

夫人君者。

处尊高之位。

执赏罚之柄。

用人之才。

因人之力。

何为不成。

何求不得。

功立则受.其功。

治成则厚其福。

故宫人舜也。

治水禹也。

稼穑弃也。

理讼皋陶也。

尧无事焉。

而由之圣治。

何为君难耶。

曰。

此其所以为难也。

夫日月照于昼夜。

风雨动润于万物。

阴阳代以生杀。

四时迭以成岁。

不见天事。

而犹贵之者。

其所以运气陶演。

协和施化。

皆天之为也。

是以天万物之覆。

君万物之焘也。

怀生之类。

有不浸润于泽者。

天以为负。

员首之民。

有不沾濡于惠者。

君以为耻。

是以在上者。

体人君之大德。

怀恤下之小心。

阐化立教。

必以其道。

发言则通四海。

行政则动万物。

虑之于心。

思之于内。

布之于天下。

正身于庙堂之上。

而。

化应于千里之外。

虽蛀纩塞耳。

隐屏而居。

照幽达情。

烛于宇宙。

动作周旋。

无事不虑。

服一綵。

则念女功之劳。

御一谷。

则恤农夫之勤。

决不听之狱。

则惧刑之不中。

进一士之爵。

则恐官之失贤。

赏毫厘之善。

必有所劝。

罚纤芥之恶。

必有所沮。

使化若春气。

泽如时雨。

消凋污之人。

移薄伪之俗。

救衰世之弊。

反之于上古之朴。

至德加于天下。

惠厚施于百姓。

故民仰之如天地。

爱之如父母。

敬之如神明。

畏之如雷霆。

且佐治之臣。

历世难遇。

庸人众而贤才寡。

是故君人者。

不能皆得稷契之干。

伊吕之辅。

犹造父不能皆得骐骥之乘。

追风之匹也。

御跽啮必烦辔衔。

统庸臣必劳智虑。

是以人君其所以济辅群下。

均养小大。

审核真伪。

考察变态。

在于幽冥窈妙之中。

割毫折芒纤微之间。

非天下之至精。

孰能尽于此哉。

故臣有立小忠。

以售大不忠。

效小信。

以成大不信。

可不虑之以诈乎。

臣有貌厉而内荏。

色取仁而行违。

可不虑之以虚乎。

臣有害同侪以专朝。

塞下情以壅上。

可不虑之以嫉乎。

臣有进邪说以乱是。

因似然以伤贤。

可不虑之以奸乎。

臣有因赏以恩。

因罚以佐威。

可不虑之以奸乎。

臣有外显相荐。

内阴相谋。

事托公而实挟私。

可不虑之以欺乎。

臣有事左右以求进。

托重臣以自结。

可不虑之以伪乎。

臣有和同以取谐。

苟合以求荐。

可不虑之以祸乎。

臣有悦君意以求亲。

悦主言以取容。

可不虑之以佞乎。

此九虑者。

所以防恶也。

臣有辞拙而意工。

言逆而事顺。

可不恕之以直乎。

臣有朴呆而辞讷。

外疏而内敏。

可不恕之以质乎。

臣有犯难以为士。

离谤以为国。

可不恕之以忠乎。

臣有守正以逆众意。

执法而违私志。

可不恕之以公乎。

臣有不曲己以求合。

不耦世以取容。

可不恕之以贞乎。

臣有从侧陋而进显言。

由卑贱而陈国事。

可不恕之以难乎。

臣有孤特而执节。

分立而见毁。

可不恕之以劲乎。

此七恕者。

所以进善接下之理也。

御臣之道。

岂徒七恕九虑而已哉。

臣不易昔孔子言为臣不易。

或人以为易。

言臣之事君。

供职奉命。

敕身恭己。

忠顺而已。

忠则获宠安之福。

顺则无危辱之忧。

曷为不易哉。

此言似易。

论之甚难。

夫君臣之接。

以愚奉智不易。

以明事暗为难。

唯以贤事圣。

以圣事贤为可。

然贤圣相遭既稀。

又周公之于成王。

犹未能得。

斯诚不易也。

且父子以恩亲。

君臣以义固。

恩有所为亏。

况义能无所为缺哉。

苟有亏缺。

亦何容易。

且夫事君者。

竭忠义之道。

尽忠义之节。

服劳辱之事。

当危之难。

肝脑涂地。

膏液润草。

而不辞者。

以安上治民。

宣化成德。

使君为一代之圣明。

己为一世之良辅。

辅千乘则念过管晏。

佐天下则思丑稷禹。

岂为七尺之躯。

宠一官之贵。

贪充家之禄。

荣华嚣之观哉。

以忠臣之事主。

投命委身。

期于成功立事。

便国利民。

故不为难易变节。

安危革行也。

然为大臣者。

或仍旧德藉故势。

或见拔擢重任。

其所以保宠成功。

承上安下。

则当远威权之地。

避嫌疑之分。

知亏盈之数。

达止足之义。

动依典礼。

事念忠笃。

乃当匡上之行。

谏主之非。

献可济否。

匪躬之故。

刚亦不吐。

柔亦不茹。

所谓大臣以道事君也。

然当托于幽微。

当行于隐密。

使怨咎从己身。

而众善自君发。

为群僚之表式。

作万官之仪范。

岂得偷乐容悦而己哉。

然或为邪臣所谮。

幸臣所乱。

听一疑而不见信。

事似然而不可释。

忠计诡而为非。

善事变而为恶。

罪结于天。

无所祷请。

激直言而无所诉。

深者即时伏剑赐死。

浅者以渐斥逐放弃。

盖比干龙逢。

所以见害于飞廉恶来。

孔子。

周公所以见毁乎管蔡季孙也。

斯则大臣所以不易也。

为小臣者。

得任则治其职。

受事修其业。

思不出其位。

虑不过其责。

竭力致诚。

忠信而已。

然或困辱而不均。

厌抑而失所。

是以贤者或非其议。

预非其事。

不著其陋。

不嫌其卑。

庶贯一言而利一事。

然以至轻至微。

至疏至贱。

千万乘之主。

约以礼义之度。

匡以行事之非。

忤执政之臣。

暴其所短。

说合则裁自若。

不当则离祸害。

或计不欲人知。

事不从人豫。

而己策谋适合。

陈偶同上者。

或显戮其身以神其计。

在下者或妒其人而夺其策。

盖关思见杀于郑。

韩非受诛于秦。

庞涓刖孙膑之足。

魏齐折应侯之胁。

斯又孤宦小臣所以为难也。

为小臣者一当恪恭职司。

出内惟允。

造膝诡辞。

执心审密。

忠上爱主。

媚不求奥灶而已。

若为苟若此。

患为外人所弹。

邪臣所嫉。

以职近而言易。

身亲而见信。

奉公侠私之吏。

求害之以见直。

怀奸抱邪之臣。

欲除之以示忠。

言有若是。

事有似然。

虽父子之间。

犹不能明。

况臣之于君而得之乎。

故上官毁屈平。

爰盎谮朝错。

公孙排主父。

张汤陷严助。

夫数子者虽示纯德。

亦亲近之臣。

所以为难也。

为外臣者尽力致死。

其义一也。

不以远而自外。

疏而自简。

亲涉其事而掌其任。

苟有可以兴利除害。

安危定乱。

虽违本朝之议。

诡常法之道。

陈之于主。

行之于身。

志于忠上济事。

忧公无私。

善否之间。

在己典主可也。

然患为左右所轻重。

贵臣所壅制。

或逆而毁之。

使不得用。

或用而害之。

使不得成。

或成而谮之。

使不得其所。

吴起见毁于魏。

李牧见杀于赵。

乐毅被谗于燕。

章邯畏诛于秦。

斯又外臣所以为危也。

此举梗概耳。

曲折纤妙。

岂可得备论之哉。

夫治国之本有二。

刑也。

德也。

二者相须而行。

相待而成矣。

天以阴阳成岁。

人以刑德成治。

故虽圣人为政。

不能偏用也。

故任德多。

用刑少者。

五帝也。

刑相半者。

三王也。

杖刑多。

任德少者。

五霸也。

纯用刑。

强而亡者。

秦也。

夫人君欲治者。

既达专持刑德之柄矣。

位必使当其德。

禄必使当其功。

官必使当其能。

此三者治乱之本也。

位当其德。

则贤者居上。

不肖者居下。

禄当其功。

则有劳者劝。

无劳者慕。

未之有也。

凡国无常治。

亦无常乱。

欲治者治。

不欲治者乱。

后之国土人民。

亦前之有也。

前之有亦后之有也。

而禹独以安。

幽厉独以危。

斯不易天地异人民。

欲与不欲也。

吴坂之马。

庸夫统衔。

则为弊乘。

伯乐执辔。

即为良骥。

非马更异。

教民亦然也。

故遇禹汤。

则为良民。

遭桀纣。

则为凶顽。

治使然也。

故善治国者。

不尤斯民。

而罪诸己。

不责诸下。

而求诸身。

传。

曰。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

由是言之。

长民治国之本在身。

故詹何曰。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也。

若詹者。

可谓知治本矣。

政务凡吏之于君。

民之于吏。

莫不听其言。

而则其行。

故为政之务。

务在正身。

身正于此。

而民应于彼。

诗。

云。

尔之教矣。

民胥效矣。

是以叶公问政。

孔子对曰。

子帅而正。

孰敢不正。

又曰。

苟正其身。

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故君子为政。

以正己为先。

教禁为次。

若君正于上。

则吏不敢邪于下。

吏正于下。

则民不敢僻于野。

国无倾君。

朝无邪吏。

野无僻民。

而政之不善者。

未之有也。

凡政之务。

务在节事。

事节于上。

则民有余力于下。

下有余力。

则无争讼之有乎民。

民无争讼。

则政无为而治。

教不言而行矣。

节欲夫人生而有情。

情发而为欲。

物见于外。

情动于中。

物之感人也无穷。

而情之所欲也无极。

是物至而人化也。

人化也者。

灭天理矣。

夫欲至无极。

以寻难穷之物。

虽有贤圣之姿。

鲜不衰败。

故修身治国也。

要莫大于节欲。

传。

曰。

欲不可纵。

历观有家有国。

其得之也。

莫不阶于俭约。

其失之也。

莫不由于奢侈。

俭者节欲。

奢者放情。

放情者危。

节欲者安。

尧舜之居。

土阶三等。

夏曰衣葛。

冬刚蓖裘。

禹卑宫室。

而菲饮食。

此数帝者。

非其情之不好。

乃节俭之至也。

故其所取民赋也薄。

而使民力也寡。

其育物也广。

而兴利也厚。

故家给人足。

国积饶而群术也以。

仁义兴而四海安。

孔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且夫闭情无欲者上也。

睇心消除者次之。

昔帝舜藏黄金于崭岩之山。

抵珠玉于深川之底。

及仪狄献旨酒。

而禹甘之。

于是疏远仪狄。

纯上旨酒。

此能闭情于无欲者也。

楚文王悦妇人而废朝政。

好獠猎而忘归。

于是放逐丹姬。

断杀如黄。

及庄王破陈而得夏姬。

其艳国色。

王纳之宫。

从巫臣之谏。

坏后垣而出之。

此能晞心消除之也。

既不能闭情欲。

能抑除之斯可矣。

故舜禹之德。

巍巍称圣。

楚文用朝邻国。

恭王终谥为恭也。

详刑夫刑辟之作。

所从尚矣。

圣人以治。

乱人以亡。

故古今帝王莫不详慎之者。

以为人命至重。

壹死不生。

一断不属故也。

夫尧舜之明。

犹惟刑之恤也。

是以后圣制法。

设三槐九棘之。

肺石嘉石之讯。

然犹复三判。

佥曰可杀。

然后杀之。

罚若有疑。

即从其轻。

此盖详慎之至也。

故苟详则死者不恨。

生者不忿。

忿恨不作。

则灾害不生。

灾害不生。

太平之治也。

是以圣主用其刑也。

详而行之。

必欲民犯之者寡。

而畏之者众。

明刑至于无刑。

善杀至于无杀。

此之谓矣。

夫暗乱之主。

用刑弥繁。

而犯之者益多。

而杀之者弥众。

而慢之者尤甚者何。

由用之不详。

而行之不必也。

不详则罪不值。

所罪不值。

则当死反生。

不必则令有所亏。

令有所亏。

则刑罚不齐矣。

失此二者。

虽曰用五刑。

而民犹轻犯之。

故乱刑之刑。

刑以生刑。

恶杀之杀。

杀以致杀。

此之谓也。

兵要圣人之用兵也。

将以利物。

不以害物也。

将以救亡。

非以危存也。

故不得已而用之耳。

然以战者危事。

兵者凶器。

不欲人之好用之。

故制法遗后。

命将出师。

虽胜敌而反。

犹以丧礼处之。

明弗乐也。

故曰。

好战者亡。

忘战者危。

不好不忘。

天下之王也。

夫兵之要。

在于修政。

修政之要。

在于得民心。

得民心在于利之。

利之之要。

在于仁以爱之。

义以理之也。

故六马不和。

造父不能以致远。

臣民不附。

汤武不能以立功。

故兵之要。

在得众者。

善政之谓也。

善政者。

恤民之患。

除民之害也。

故政善于内。

兵强于外。

历观古今。

用兵之败。

非鼓之曰也。

民心离散。

素行豫败也。

用兵之胜。

非阵之朝也。

民心亲附。

素行豫胜也。

故法天之道。

履地之德。

尽人之和。

君臣辑穆。

上下一心。

盟誓不用。

赏罚未施。

消奸慝于未萌。

折凶邪于殊俗。

此帝者之兵也。

德以为卒。

威以为辅。

修仁义之行恺悌之令。

辟地殖谷。

国富民丰。

赏罚明。

约誓信。

民乐为之死。

将乐为之亡。

师不越境。

旅不涉场。

而敌人稽颡。

此王者之兵也。

辨能夫商鞅申韩之徒。

其能也。

贵尚谲诈。

务行苛刻。

则伊尹周邵之罪人也。

然其尊君卑臣。

富国强兵。

有可取焉。

宁成郅都辈。

放商韩之治。

专以残暴为能。

然其抑强抚弱。

背私立公。

尚有可取焉。

其晚世之所谓能者。

乃犯公家之法。

赴私门之势。

废百姓之务。

趣人间之事。

决烦理务。

临时苟辨。

但使官无谴负之累。

不省下民吁嗟之冤。

复是申韩宁郅之罪人也。

而俗犹共言其能。

执政者选用不废者。

何也。

为贵势之所持。

人间之士所称。

听声用名者众。

察实审能者寡。

故使能否之分不定也。

夫定令长之能者。

守相也。

定守相之能者。

州牧刺史也。

然刺史之徒。

未必能考论能否也。

未必能端平也。

或委任下吏。

听浮游之誉。

或受其戚党贵势之托。

其整顿传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