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1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一节)

61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第一节)

(一)潮汕民系的形成 潮州历史沿革: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立 了义安郡,郡治就在今天的潮州市。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分循 州臵潮州,因地临南海取“海水往 复”之意,潮州这一名称正式出现。 唐天宝元年(742年)——臵潮州 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唐宋以后——随着商业贸易迅 速发展,潮州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 中心。
一、广府民系
(三)广州方言 粤语在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5.语音差别大:广州话有9个声调,20个声母、59个韵 母。 6.有各种词类标记。如:佬(收买佬)、仔(细路仔)。 7.忌讳多,避开不雅、不祥的词,讲究吉利。如:舌头 (脷[lì ]、利)、丝瓜(胜瓜)猪肝(猪润)、苦瓜(凉瓜)、空屋 (吉屋)。“8”是“发”、“2”是“易”、“3”是“生”、 “4”是“死”的谐音。 8.吸收较多外来词汇。如:菲林(胶卷)、咪(话筒)、贴 士(小费)、飞(票)、车厘子(樱桃)、按揭(银行抵押贷款)、 夹万(保险箱)。
二、潮汕民系
(一)潮汕民系的形成 汕头历史沿革: 1858年6月,清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签订了 《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增开潮州府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选定澄海县沙汕头(后改名汕头,并取代条约口岸部分 “潮州”一词)一带。 1906年,潮汕线铁路建成,同时又配臵“潮汕号”机 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潮汕”一词开始传播。 民国成立后,广东都督府下设潮梅镇守使,其中心驻 汕头。 1921年,汕头建市。
三、客家民系
(一)客家民系的形成 目前,广东纯客家的县市有15个,主客混合的县市 50个,是全国客家民系居民最密集的省份。 分布:客家人最密集的是梅州地区,以梅州市为中心, 包括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全是清一色的客家 人。
三、客家民系
(一)客家民系的形成 形成原因:五次大迁移 发生时间: 第一次大迁移:两晋时期,尤其是西晋末年的五胡乱 华、八王之乱,晋王室迁都江南建康(今南京),中原的衣 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随之南迁至安徽、江西北部定居。
四、广东的水上居民
(二)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特点 1.“浮家江海”,“以舟为居” 习俗: 陆居者亦多于江河沿岸搭个简易的“茅寮”或“水 棚”。一叶扁舟,既是他们的居室,又是运输和生产工具。 不论男女,都喜欢戴个银镯子,刻上“长命富贵”、 “出人平安”等字样。 名字,男的多带一个“金”字,女的多带一个“娣” 字,希望她能带来个弟弟。 孩子都有乳名,多用动物名称,如猫仔、狗仔、猪仔 之类。 男青年喜欢结拜兄弟,女青年也喜结拜姐妹。
一、广府民系
(一)广府民系的形成 形成历史: 赵佗建立南越国后,番禺成为王都。中原汉人逐渐融 入,越人也逐渐汉化,后来,部分越人向西江流域、西南 迁徙。 西汉时,设交趾部管辖九郡,州治迁到广信,由于地 理位臵重要,大批移民迁徙到粤西。
一、广府民系
(一)广府民系的形成 形成历史: 两宋时期,汉越基 本融合;元、明时,汉族 已逐渐同化零散的瑶人、 越人。 明清时期,广州府 管辖范围内的主体居民 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文化 特征,并以番禺话(广州 话)为标准音,后人将这 一体系的居民称为广府 民系。
二、潮汕民系
(三)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有8个声调、18个声母、77个韵母,三者拼 合起来可以得到6000多个音节。 潮汕方言是中国最古老、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它的特 点: 古朴典雅 词汇丰富 语法特殊 保留较多的古音古词古义
二、潮汕民系
此外,粤西的雷州半岛附近居民使用的是属于闽方言 的“雷州话”,以海康话为雷州话的代表。使用雷州话的约 有330万人。
小知识:赛后棚
潮剧台前演员在演唱过程中,有些唱段由台后众人一 齐帮声(帮唱,这种帮声称为“后棚”),如帮声及时、声音 嘹亮柔美,观众便说这戏班“后棚”很好。
二、潮汕民系
(三)潮汕方言 流行地区:潮州方言是中国八大方言中闽南方言的次方 言,流行于粤东地区 别名:过去称为“潮州话”、“潮语”,现在一般叫做 “潮汕方言”。 形成原因:大体是由吴语方言经福建传入潮州,加上闽 南方言的分化,以及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而形成的。
一、广府民系
(一)广府民系的形成 是三大民系中最早 形成的岭南居民体系。 分布地区:包括珠江 三角洲和粤西大部分地 区,还有粤北部分地区, 中心在广州。省外主要 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 西东南部地区。
一、广府民系
(一)广府民系的形成 形成历史: 广州旧称番禺,是古南越族的雏形城市。原人与南越 族人的融合,最早也是在番禺一带开始的。 秦统一岭南后——番禺作为南海郡的首府,成为岭南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批的中原人, 包括将士、商人、流民、谪徙等定居于南海郡。
二、潮汕民系
(一)潮汕民系的形成 别名:也称潮州民系,是指历史上潮州府所属各县以潮 州话为母语的闽南系居民。 分布:主要分布在粤东的潮州、汕头、汕尾、揭阳四个 地级市。
二、潮汕民系
(一)潮汕民系的形成 形成原因: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 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合而成的。
二、潮汕民系
四、广东的水上居民
(一)汉族的复合群体 语音:群体内语言为广州方言。虽然语音上有所变异, 但未发现有属于其他语系语族的特殊要素,所以1949年 后没有被认定为一个“民族”。 来源:与古越族有关,但秦代以来,由于中原汉人的 渗入,他们最迟在明代初年已不附于少数民族,而成为汉 族的一个复合群体。
一、广府民系
(二)广府民系的历史文化特征 1.在广东三大民系中,广府民系最具开放性 2.广府人具有较强的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 3.广府人具有改革、创新精神
一、广府民系
(二)广府民系的历史文化特征 由于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广府文 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粤文化的代称。 如广州话称为“粤语”,广州方言歌统称为“粤讴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广州戏剧音乐分别称为“粤剧”、“粤曲”、“广东 音乐”; 广东饮食文化体系中虽有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之 分,但“粤菜”常用以指广州菜; 广州工艺品的重要品类被称为“粤绣”、“广彩,“ 广雕”等。
第六章 广东民族民俗与民间艺术
第一节 广东三大民系
民系,又称“次民族”或者“亚民族”,是指一个民 族内部的分支,分支内部有共同或同类的语言、文化、风 俗,相互之间互为认同,和民族认同相似。 民系的认同一般有三个标准:语言、文化、地域。
1
广府民系 潮汕民系 客家民系
民系
2 3
形成原因:两宋以来中原汉族与南越族长期融合的结 果。这种融合在秦代就已经开始,经过两晋、两宋等移民 高潮而逐渐形成。
三、客家民系
(一)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四次大迁移:清代初期。 经过几代的耕耘,客家山区经 济复兴,人口增多,山多地少, 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清朝于 是实行移民政策,将客家人南 移到珠三角及广东西部沿海, 包括今天深圳、香港新界和九 龙等地。向西迁移则进入四川。
三、客家民系
(一)客家民系 的形成 第五次大迁移: 源于1856年爆发的 持续12年的广东西 部土著、客家大械 斗,清政府采取了 移民的措施,将客 家人迁至广东西部 的信宜、徐闻和雷 州半岛;另一部分则 迁去广西合浦、钦 州和海南岛等地。
二、潮汕民系
(二)潮汕民系特点 1.宗族、家乡观念强,凝聚力强 2.勇于冒险和开拓进取 3.精巧灵活,竞争意识强
二、潮汕民系
潮汕的许多民俗活动,如迎神赛会、斗锣鼓、击鼓竞 猜等,都重在“赛”、“斗”、“竞”等字眼上。
二、潮汕民系
代表性民俗 活动: 游神 祭祖 赛猪 赛鹅 赛鸡 赛鸭 赛糖果饼干 赛戏 赛大锣鼓 赛英歌 赛后棚
四、广东的水上居民
(二)水上居民生活习俗特点 2.民俗民风特异 习俗: 三月初一为水上居民“买力日”,其时妇女必“一二 帮快,帮快,姑娘婆嫂的力都来哩”。据说这样可以“借 力”,以应付终日舟揖之劳。 下罾[zēng]“拗鱼”。现在广州一带的“艇仔粥”就 由此而来,成为一种风味小食。
三、客家民系
(一)客家民系的形成 名称起源时间:“客家”名称源自两宋时期。由于大 批移民涌入,岭南土著很自然的视北方来的移民为客户, 政府户籍也将之列为客籍,于是便称这些住在山里的移民 为“客家人”,久而成习。
三、客家民系
(二)客家方言 流传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要算广东省。 分布: 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以及粤北、粤西较为偏僻的山 区地带。 国内通行的地区有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南部、 四川、湖南以及台湾部分地区 国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 宾、越南等。 目前,广东省大约有2100万人讲客家话,全世界约有 6500万人使用客家话。
三、客家民系
(二)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岭南三大方言中最接近北方方言的语言, 由中原古汉语衍化而来,以梅县客家话为标准音。 客家方言有6个声调、17个声母、72个韵母。
三、客家民系
(三)客家民系民俗特征 1.克勒克俭,吃苦耐劳,宗族观念强 2.自尊保守,平等互助,团结对外 3.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 的特质 4.冒险进取。客家与中原故地的汉族最大的不同在于 他们的开拓精神
一、广府民系
(三)广州方言 广府民系的主要方言——粤语,即广州话,是岭南的 古老语言。 粤语形成时间:大约形成于秦统一岭南时期。 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语言互相同化。 西汉初期,基本形成了以壮语、侗语为主体,融汇了 中原古汉语成分的古粤语方言。 唐末宋初,粤语已成为独特的语系,其语音、词汇大 体奠定了现代粤语的基础。 明代粤语已与现代粤语大体相同。 自清到民国,随着与外国人交流的增加,粤语吸收了 一些外来语,其影响也开始扩大到海外。
三、客家民系
(一)客家民系的形成 第二次大迁移:唐朝末年。当时发生了黄巢农民战争和 藩镇割据,为了避战乱,客家先民迁移至江西、福建、广 东交界的山区。
三、客家民系
相关主题